劉惠
“有些患者很早就查出了應及時干預的病,但由于當時沒癥狀,便心存僥幸,結果養虎為患,得不償失。無癥狀≠無害,無癥狀不是忽視疾病的理由。”解放軍總醫院第七醫學中心心血管科主任和渝斌、浙江省中西醫結合肝病學會副主任委員劉壽榮等專家揪出6種無癥狀疾病,愿大家引起重視。
靜止性膽結石:警惕癌變
靜止性膽結石就像一條不會叫的狗,毫無癥狀,在膽囊中肆意生長,等你發現時,可能已經癌變了。該病多在體檢時發現后就診。據臨床經驗,患膽囊結石20多年或30多年后,可能會發生惡變。建議靜止性膽結石患者定期通過彩超復查,一旦出現惡變風險,要及時處理。
無癥狀腦梗死:防止變成重癥腦梗死
無腦卒中病史,無肢體麻木、無力或口齒不清等癥狀,僅影像學發現存在“梗死灶”的情況,稱為無癥狀腦梗死或隱匿性腦梗死。該病在老年人中的患病率高達28%。查出無癥狀腦梗死,提示腦血管存在病變,需積極控制“三高”,戒煙限酒,控制體重等,以免演變為有癥狀的腦梗死或血管性癡呆,造成偏癱等癥狀。若患者突然出現講話困難、口角歪斜等癥狀,必須及時就醫。
隱匿性冠心病:嚴重的會猝死
無明顯胸悶、胸痛等癥狀的冠心病被稱為“隱匿性冠心病”或“無癥狀心肌缺血”,由于嚴重時可誘發猝死,又被稱為“最危險的心肌缺血”。但患者往往在體檢中或發生急性心肌梗死后才知道自己患病,平時常易忽視。
建議高危人群定期檢測血脂、血壓和血糖。患者還應定期到醫院做心電圖等檢查,以觀察病情,防患于未然。如多次檢查心電圖仍顯示為缺血,則應進一步做核素心肌顯像及負荷試驗檢查,查看血管堵塞程度,考慮藥物或支架治療。
適應性高血壓:無癥狀更可怕
很多高血壓患者適應了血壓高,自述沒任何癥狀。但即使沒癥狀也要治療。無癥狀的高血壓其實比有癥狀的高血壓更可怕——患者不重視,血壓無法及時控制,可能帶來腦卒中、急性心肌梗死等諸多并發癥。
臨床不以患者有無癥狀為依據,而是根據患者的總體風險水平來決定是否給予降壓藥治療。高危和很高危的患者應及時用藥,中低危患者,可先改善生活方式,如3個月后血壓仍不達標,應開始服藥。
無癥狀性低血糖:夜間更要防
有些老人在夜間發生低血糖時沒任何癥狀,很難察覺,病人常在不知不覺中陷入昏迷,易被家人誤認為是睡著了而延誤搶救。該病多見于病史較長的老年糖友,動態血糖監測有助于避免漏診。建議糖友必要時可夜間加餐。
高血脂:沒有不適≠沒問題
很多患有高血脂的人不會出現明顯的身體不適,大部分人在血脂檢查中或在查出冠心病、糖尿病、高血壓等病后發現。如果體內的血脂長期沒有得到有效的控制,會導致心絞痛、冠心病、腦梗死等疾病。當通過調整飲食結構和生活習慣后,仍不能使血脂達標,建議用小劑量他汀類藥物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