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 飛
《義務教育道德與法治課程標準(2022 年版)》指出:要“堅持以評促教,……努力實現‘教—學—評’一致性”。要實現“教—學—評”一致性,就要將教、學、評進行整體考慮,統籌設計,以評促教,以評促學。下文,筆者結合具體的教學實踐,談談如何基于“教—學—評”一致性理念開展道德與法治教學。
核心素養是課程目標的重要組成內容,實現學科的育人價值,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教師需要為培養學生核心素養而教。而實現“教—學—評”一致性,首先就需要立足核心素養,設計學習目標。如在教學統編《道德與法治》六下《學會寬容》時,教師設計了如下學習目標:(1)懂得寬容是做人的美德,知道如何才能擁有一顆寬容的心;(2)在教學情境和小組活動中,做到寬容他人;(3)在古詩詞、經典歌曲、小故事、名人名言的學習中,感受到寬容的力量。這樣,不僅可以讓學生學會體諒、寬容他人,還能培養學生的道德修養,健全其人格。
教學目標與學習目標高度相關,一體兩面,有了學習目標,教學目標也就能夠確定。評價是教、學、評一體化中至關重要的一環,是實現“教—學—評”一致性的重要抓手。作為教學設計的重要組成部分,評價活動的設計須以教學目標為依據,并服務于教學目標和學習目標的達成。
在設計評價活動時,教師除了要觀照教學目標,更要讓評價活動適合學生的能力和水平,要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引發學生思考。如在統編《道德與法治》六下《地球——我們的家園》一課的教學中,教師設計了教學目標和評價活動(見文末表1)。

表1 《地球——我們的家園》教學目標和評價活動
將依據教學目標而設計的評價活動嵌入教學過程中,是“教—學—評”一致性的重要體現。當教師完成了學習目標、教學目標、評價活動的設計后,就要思考如果將評價活動巧妙融入教學過程,使教的過程也是學的過程、評的過程。仍以《地球——我們的家園》一課的教學為例,為達成“通過學習明確地球是唯一適合人類居住的星球”這一目標,教師將評價活動,融入教學過程,開展如下教學:(1)引導學生觀看教學視頻,結合科學課上的所學知識,搜集并分享宇宙中的地球及地球本身的相關信息;(2)鼓勵學生說一說自己對星空、星球的疑問和好奇之處;(3)觀看視頻,整理相關信息和數據。
總之,對教、學、評進行一體化設計,實現“教—學—評”的一致性,是新課標提出的新理念,我們應該在日常教學中,且行且思,且思且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