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尚蕓 江穎嘉 王春英
“治政之要在于安民,安民之道在于察其疾苦。”習近平總書記借鑒古人議政的這句話,強調“調查研究是謀事之基、成事之道。沒有調查,就沒有發言權,更沒有決策權。”黨的二十大報告明確要求黨員干部特別是領導干部應當帶頭深入調查研究,撲下身子干實事、謀實招、求實效。練好深入實際調查研究的基本功,是建設堪當民族復興重任的高素質干部隊伍的必然要求。
必須堅持實事求是的原則
調查研究的核心在于“實”,是接地的“實”,是中國共產黨人始終堅持的“實事求是”思想路線的一個重要體現。
1930年5月,毛澤東同志在《反對本本主義》一文中首先提出了“沒有調查,沒有發言權”,認為調查研究與解決問題之間的辯證關系是“調查就像‘十月懷胎’,解決問題就像‘一朝分娩’”,并明確指出“馬克思主義的‘本本’是要學習的,但是必須同我國的實際情況相結合。我們需要‘本本’,但是一定要糾正脫離實際的本本主義。”進而提出了領導干部“要親身出馬”從事調查工作的兩種途徑:“走出去”,親身到群眾中作實地調查;“請進來”,請一些明白情況和事理的人召開調研會。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堅持實事求是,就是堅持一切從實際出發來研究和解決問題,堅持理論聯系實際來制定和形成指導實踐發展的正確路線方針政策,堅持在實踐中檢驗真理和發展真理。”堅持實事求是,其最基礎的工作在于搞清楚“實事”,就是了解實際、掌握實情。1991年10月,時任福州市委書記的習近平同志帶領福州市平潭縣聯合調研組,深入到該縣13個鄉鎮67個村、36個縣直部門和漁區,先后召開56場座談會,與當地干部群眾一起分析現狀,共商發展大計。在廣泛深入調研基礎上,提出了從當地實際出發,把扶貧解困同發展基礎建設結合起來,把省市支持與發揮自我優勢潛力結合起來,把改革開放與加強管理結合起來的一系列措施,使平潭縣迎來了新的發展契機。
必須密切聯系群眾
政策制定從來不易,離不開聽民意的為政之道和勤修正的勤勉之態。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黨員干部必須密切聯系群眾,這不能僅是一句口號,而應當化為實實在在的行動。”
走群眾路線,就是要求黨員干部“要經常深入基層、深入群眾,積極疏通和拓寬同人民群眾聯系的渠道。”鄧小平同志經常深入到基層干部群眾中通過“問數字”“愛算賬”來了解情況。1961年7月,鄧小平同志率調查組到東北就工礦企業和城市工作、人民生活等問題進行調查研究,對職工的生活關心得最多、問得最細,看到油田工人正在搞干打壘房子,他一一詢問:“去年蓋了多少平方米?今年能蓋多少?每平方米多少錢?”當聽到每平方米十二三元錢時,他表示,這樣就可以多搞。
習近平總書記高度重視調研、親自躬行調研,早在福建寧德地區的群眾路線實踐中,就總結提出了三條經驗:一是地縣領導到基層去現場辦公;二是各級領導建立群眾接待日制度;三是領導干部同基層單位掛鉤聯系。習近平同志堅持利用一切機會開展調研,十分留意方方面面信息,哪怕一句話都能引起他的關注。21世紀初,瘦肉精在全國范圍肆虐。一天,福建省政府領導在食堂吃工作餐,一位副省長在打菜的時候半開玩笑地問:“這些肉有沒有瘦肉精啊?”另一位副省長回應:“應該不會吧!這里怎么可能出現瘦肉精?”當時,擔任省長的習近平同志聽到這話后馬上說:“在我們的食堂里,如果大家還擔心吃到瘦肉精,可見老百姓吃的還真是不放心啊!治理瘦肉精這件事我們要好好抓一抓。”當天中午,省政府食堂成為領導們討論治理瘦肉精的現場會。隨后,在習近平同志親自部署和推動下,福建全省上下迅速行動,打了一場治理瘦肉精的殲滅戰。
必須運用科學高效的調研方法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沒有調研就不要決策。要把主要精力放在決策前的調查、分析、論證上,以尋找和選擇最佳決策方案。”
調查研究必須運用一系列科學、高效的調研方法,主要包括四個方面:一是注重客觀性。客觀性包括真實性和可靠性兩方面,真實性要求調查資料必須與事實的實際狀況相一致;可靠性要求做到不偏不倚,以客觀的事實為依據,不為主觀意志所左右。二是堅持科學性。注意把握信息的全面性,切忌依據片面的信息作結論;把握信息的關聯性,即因果關系、相關關系、結構功能關系等方面的調查;尊重客觀事實的差異性,忌用一個標準、一種方法、一種模式解釋不同的現象。堅持理論與調查相結合,既重視以現有理論指導調查,也注重從調查中探討新的理論;既要堅持“參與觀察”“深度訪談”等基本原則,也要重視吸收社會學等學科定量、定性調查的方法。三是切實做到尊重性。黨員干部在實地調研中必須尊重當地民眾的禮儀、習俗、禁忌和宗教信仰等,不做不利于調查對象的任何事情。四是把握調研重要點位。習近平總書記經常強調,搞調研特別要到落后地區去,到“老少邊貧”地區去了解群眾的呼聲和疾苦,為群眾排憂解難。1993年6月,時任福州市委書記習近平專程前往福州市永泰、閩清、羅源這三個縣的十幾個“老少邊貧”鄉村,到老游擊隊員、畬族同胞、貧困戶家中促膝談心。其中,長龍鄉下洋坪自然村有幾位畬族婦女反映該村的飲用水含有害物質,一些村民患了肝病,因此,要求幫助解決生活用水問題。習近平同志當即與有關負責人商議決定,由市水電局、縣鄉財政撥款并發動村民集資新建一座小型水廠,讓這個少數民族聚居地、老區基點村的群眾喝上了無污染的水。
黨風問題關系執政黨的生死存亡。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必須有一支政治過硬、適應新時代要求、具備領導現代化建設能力的干部隊伍。只有弘揚深入實際調查研究的光榮傳統和優良作風,才能進一步密切干群關系,增進各級領導干部的責任感和使命感。只要廣大黨員干部堅持走群眾路線,努力練好調查研究的基本功,“以百姓之心為心”,把民眾的疾苦了解到、處理好,“去民之患,如除腹心之疾”,為人民辦實事,我們黨就會吸引和凝聚起千百萬大眾,必定會贏得全體人民的同心同德,確保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國家巍巍巨輪乘風破浪、行穩致遠。
[作者:謝尚蕓,四川省社會主義學院講師;江穎嘉,中共四川省委黨校科學社會主義專業碩士研究生(在讀);王春英,中共四川省委黨校黨史教研部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