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湘波 趙子萱

為貫徹落實集團先進文化力建設要求,提升航空文化和航空科普傳播影響力,落實主機主責,踐行“我為群眾辦實事”,高質量融入地方經濟發展,航空工業成飛構建“一基地,三大道,五廣場,多點位”沉浸式宣傳思想文化大陣地格局,傾力打造航空主題教育基地,不斷完善園區基礎設施建設,開展特色文化活動,提升科普服務能力,以知識性、趣味性、互動性激發全社會的航空情懷,培育全社會的航空素養,成為彰顯航空力量、踐行社會責任的標志性陣地。
(一)突破傳統格局,重塑特色園區,為傳播航空文化增添新動能
進入新時代,成飛緊扣高質量發展的社會輻射效應拓展需求,搭乘青羊區“人文青羊·航空新城”經濟文化發展戰略快車,深刻踐行“大企業就要有大擔當”,對已有39年歷史的成飛公園進行翻新擴建,于2021年10月28日建成占地8.5萬平米的成飛航空主題教育基地,通過重塑航空報國精神展示模式,提升航空工業品牌價值和社會影響力。
成飛注重航空科技發展成果和新時代審美需求的有機融合,打造了威龍廣場、航空史跡、鐵翼風華、龍騰廣場等7大區域,不僅展陳了殲10、殲20系列等戰斗機共9架,翼龍、天翅系列等無人機共3架,還于開園一周年之際新增入駐2型靶機,建成“云中魅影”新景觀,持續豐富展出機型種類,以翠松襯國防利劍,吸引社會大眾紛至沓來。
基地以人文之美為點睛之筆,設置“三滴油”“八個一”“心中的五角星”等特色雕塑,輔以文字展示雕塑背后蘊藏的經典航空故事,生動傳遞“航空報國、航空強國”的初心使命;深化打造300余米的“成飛記憶”——航空歷史文化大道,以“崢嶸歲月”“鑄劍揚威”“溫暖同行”“滄桑巨變”四大區域,生動展現了成飛65年歷史發展,進一步形成區域航空文化浸潤感,做到“一步一景、一步一故事”,架起了航空工業和社會聯系的新橋梁。
(二)延展品牌價值,分層定位受眾,為播種航空夢想構建新平臺

成飛充分發揮資源優勢,在航空史跡、航空問道、航空拾趣等廣普性航空知識展示區域的基礎上,面向不同社會群體推出特色科普服務,推動航空、國防、愛國主義教育深入普及。
面向成人受眾,打造專業講解團,接待服務各類黨、團建活動130場次,講解中國航空工業發展歷程及其背后的研發故事,展示我國綜合國力和國防實力,帶領體驗航空知識科普、飛行駕駛體驗等場景活動,講解覆蓋1.2萬人次,成為講好航空故事、展示先進戰斗機及制造工藝的實景體驗窗口。
面向青少年,創新打造航空研學、自然教育、運動健康等服務板塊,自主研發了10余個航空科普課程,飛機折紙、3D打印等手工類課程,飛機編隊、飛機拼接等互動類課程;邀請8位業內大咖開展授課分享,科普內容覆蓋航空知識、航空地理、航空文化、國防軍事等多個領域,為祖國國防事業的發展孕育新苗,成為感悟航空發展歷史、做好愛國主義教育的沉浸式航空科普陣地。
(三)加強活動策劃,擁抱跨界文化,為凝聚奮進力量探索新路徑
成飛力求將基地打造為航空愛好者的精神博物館,不斷增強園區的教育性、趣味性、互動性,聚合社會各界資源,舉辦特色文化活動16場次,吸引8萬人次參與。

深挖航空文化富礦,舉辦紀念殲10飛機首飛24周年系列活動、紀念中國空軍“八一”飛行表演隊成立60周年主題活動、“奮進新征程 建功新時代”軍機研制實物微展,以豐富的圖片、模型和實物,展現航空人心懷“國之大者”,鑄就“大國重器”的情懷。
主動擁抱跨界文化,緊密結合社會關注的大事要情,舉辦成都大運會火炬巡展綜合特展、人文青羊·航空新城影像沙龍體驗、中國郵政“生肖嘉年華”巡回展等活動,成為先進文化融合發展的交匯點,不斷提升基地知名度,擴大航空文化聲量。
(一)彰顯航空品牌,塑造網紅地標
作為首家園林式戰斗機博物館,成飛航空主題教育基地已成為成都市家喻戶曉的網紅打卡點。截至2023年2月,成飛航空主題教育基地接待總人次達90萬,日均客流量2500人次,單日最大客流量17210人次。
通過游園,社會大眾打開了了解航空知識、認知航空文化的新窗口,并在抖音、微信、微博等網絡平臺廣泛分享討論,成飛航空主題教育基地全網相關信息達64萬條,成為航空文化傳播布局的重要支點。

(二)肩負時代使命,傳遞愛國力量
成飛航空主題教育基地致力于面向社會大眾特別是青少年群體,傳播航空報國理想信念,培育航空強國宏遠志向。吸引20余個高校學生組織參觀交流,學生群體占入園總人數比例超過30%。成功舉行17期研學營,服務學生超500余人,獲得學員家長的一致好評。獲評“全國科普教育基地”“‘大思政課科學精神專題實踐教學基地”“成都市愛國主義教育基地”“中國航空學會科普教育基地”等稱號。

(一)軍工央企在踐行社會責任中,應該厚植大情懷、大格局、大擔當。
(二)找準定位、突出特色、強化體驗,是航空思想教育陣地建設成功的關鍵。
(三)貫通歷史和未來,持續加強陣地的運維和建設,不斷賦予新的時代內涵,才能煥發陣地活力,始終吸引人、激勵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