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傳會
仰望星空,孫家棟的眉心微微蹙在一起,無形的壓力和緊迫感爬上心頭。
星載原子鐘像一只“攔路虎”,橫在北斗二號系統面前。
時間和空間位置信息都是一個國家重要的戰略資源。衛星的位置信息和星上精準的時間信息,是導航衛星最核心的兩大參數。
星載原子鐘被稱為導航衛星的“心臟”。如果原子鐘誤差1納秒(10億分之一秒),就意味著定位會有0.3米誤差。
孫家棟對現北斗三號系統工程副總設計師、時任北斗二號衛星系統總設計師謝軍說:“我們再也不能對進口產品存在依賴性了。星載原子鐘必須下決心自己搞,就是砸鍋賣鐵也要做出自己的品牌。”
當時參與原子鐘研發的有北京大學、中國科學院武漢物理與數學研究所、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西安分院、航天科工集團203所等。孫家棟的態度非常明確:“原子鐘技術不過關,衛星絕對不能上天。”
終于,有3家科研單位分別研制成功各有特色、具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滿足北斗系統工程要求的星載原子鐘——中國終于有了自主研發的原子鐘。
那天,孫家棟親自見證了4臺完全符合技術要求的國產原子鐘,裝載在北斗二號系統首顆衛星上。
衛星轉場到發射區,與火箭對接,進入衛星狀態檢查整流罩合上。
4月14日凌晨,北斗二號系統第一顆衛星終于順利升空。
在指揮控制中心,孫家棟注視著面前的大屏幕神色淡定,心中卻是波濤翻涌。
太空中的頻率資源十分有限。早在2000年4月17日,我國就向國際電信聯盟申請導航衛星的軌道位置和頻率資源,國際電信聯盟辟出兩小段資源作為衛星導航合法使用頻段。根據國際電信聯盟“誰先占有誰先用”的原則,必須在7年有效期內發射導航衛星,并成功接收傳回信號,逾期則自動失效。
因此,一個新的問題擺在了面前:衛星入軌后,按規范操作,衛星要在真空環境下暴露5天后再開啟設備。提前開啟,很有可能引發微波信號大功率微放電,導致衛星報廢。可是再等5天,勢必錯失國際電信聯盟規定的最后期限。
16日2時14分,我國申請的空間頻率有效期只剩下不到4小時。
孫家棟從座位上站了起來,擰眉沉思了片刻,與在座的有關同志會商后果斷決策:“加電開機!”
當晚,十幾家終端設備廠家,在北斗系統主控站的一個大操場上,把接收機擺成一大排,技術人員在焦急中不時仰望漆黑的夜空,等待著一個“精靈”——那個來自遠方的信號。
“有了!”不知誰最先喊了起來。
整個大操場上歡聲雷動。
此時,離國際電信聯盟限定的時間僅剩2小時。
猶如世界杯比賽的“壓哨破門”,北斗系統申請的衛星導航信號頻率與軌位資源保住了,中國北斗在最后時刻,拿到了進軍全球衛星導航系統俱樂部的“入場券”。
北斗一號衛星總指揮李祖洪說:“北斗的研制,是中國人自己干出來的。‘巨人對我們技術封鎖,不讓我們站在肩膀上,唯一的辦法就是自己成為巨人。”孫家棟說:“祖洪總指揮說得非常棒。靠別人靠不住,只有靠自己,拼搏努力,讓我們自己也成為‘巨人,讓中國的航天也成為‘巨人!”
大家心里鉚足了勁:讓中國航天也成為“巨人”!
〔注〕孫家棟,“共和國勛章”獲得者。主持以我國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東方紅一號為代表的45顆衛星的研制和發射,主持我國月球探測、北斗導航重大航天工程的研制工作。他是我國人造衛星技術、深空探測技術和衛星導航技術的開創者之一。
(選自《人民文學》2021年第5期,有刪改)
思考
1.文章第一段運用了什么寫作手法?請結合文章簡要談談這種寫法的好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章第四段采用了哪種表達方式?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中國終于有了自主研發的原子鐘”一句中的“終于”一詞寓意豐富,請結合第五至七段加以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中多次提到了“巨人”,請結合語境談談你對“巨人”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參考答案見下期中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