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偉忠 李 瓊 亓 飛
立法規劃是指一定的國家機關依照一定的職權在立法政策和原則的指導下根據一定的方式程序和技術對立法及其進程進行系統的安排和設計。從性質上講,立法規劃本身不具有法的性質。立法規劃是一種特殊的指引,是將立法政策轉化為法的重要方式,體現了立法政策法定的程序化,具有一定的政策性。立法規劃也是正式立法程序的準備階段,是正式立法程序的開端,立法規劃需要對立法項目進行科學的規劃,具有一定的技術性。因此,立法規劃是政策性、技術性和程序性的結合,是今后五年乃至更長時期立法工作的行動指南,具有重要而長遠的意義。
編制立法規劃行為由法而定,依法編制方才行之有效。立法法規定: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通過立法規劃、年度立法計劃等形式,加強對立法工作的統籌安排。《廣東省立法條例》規定:省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通過立法規劃、年度立法計劃等形式,加強對立法工作的統籌安排,提高立法的及時性、針對性和系統性。《廣東省地方性法規立項工作規定》:省人大常委會法制工作機構應當根據論證情況,結合省人大常委會總體工作安排,擬訂立法規劃草案和年度立法計劃草案,經省人大法制委員會審議后報省人大常委會主任會議決定并報省委批準,向常委會會議報告。
經過前期一系列法定程序,2023年4月14日,廣東省委批準轉發了《廣東省第十四屆人大常委會立法規劃(2023—2027年)》,正式成為指引和約束廣東未來五年立法工作的重要政策規范。對于立法規劃的編制和法規項目的立項,總體上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去理解和認識。
新時代10年,在全面依法治國的偉大變革實踐中,習近平總書記不斷推進馬克思主義法治理論中國化創新,形成的習近平法治思想,是全面依法治國必須長期堅持的指導思想,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重要組成部分。黨的二十大報告首次提出“全面推進國家各方面工作法治化”“在法治軌道上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進一步豐富和發展了習近平法治思想,為加快推進新時代法治中國建設提供了根本遵循。習近平總書記視察廣東重要講話、重要指示精神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在廣東的具體化,為廣東奮進新征程、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廣東實踐指明了前進方向。
在立法規劃編制過程中,省人大常委會始終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對廣東所作的系列重要講話和重要指示精神,忠誠擁護“兩個確立”、堅決做到“兩個維護”,深入踐行全過程人民民主,堅持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依法治國有機統一,堅持問題導向,緊扣實踐需求,深入推進科學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著力提高立法質量和效率,努力為廣東在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建設中走在前列提供有力法治保障。
省人大常委會黨組高度重視立法規劃編制工作,多次召開會議進行專題部署和研究。省人大常委會主任黃楚平親自審定工作方案,明確指導思想和要求,多次聽取匯報,作出具體指示。省人大常委會副主任黃寧生擔任編制工作領導小組組長,多次開會研究部署、帶隊開展立項調研,全程指導抓好落實。
2022年6月初省人大常委會法工委擬制立法規劃編制工作方案,經法制委法工委辦公會議研究,并聽取省人大各專門委員會、省司法廳意見后,提交7月21日召開的常委會主任會議通過,正式啟動編制工作。
2022年8月初,省人大常委會辦公廳發出明電,向21個地級以上市人大常委會、78個省直有關單位、21個基層立法聯系點廣泛征集規劃和年度計劃項目建議,共收到立法項目建議198件次。同時,法工委組織梳理省十三屆人大常委會立法規劃、公共衛生法治保障立法修法專項計劃、2022年度立法工作計劃、“小切口”立法需求調研報告、本屆以來歷次人大會議代表提出的立法議案,以及中央、全國人大常委會的立法修法要求和委托項目研究成果等,形成了存量項目庫,并對征集到的立法項目建議逐項研究,匯總形成規劃計劃初步建議項目,發編制工作專班成員單位征求意見。9月27日,召開編制工作專班會議,逐項研究審議規劃、計劃建議項目,對建議項目作了通盤梳理和調整,并再次征求專班成員單位意見。經過先后3輪征求意見和反復溝通協調,基本達成一致意見,形成草案征求意見稿。
在起草、征求意見稿過程中,省人大常委會分管領導帶隊赴廣州、珠海、汕尾、梅州、茂名等地開展立項調研,實地征求各級人大常委會、各基層立法聯系點和聯絡單位、各有關部門及人大代表的意見,現場聽取各方面意見建議,不斷調整完善草案征求意見稿。同時委托華南農業大學對促進粵港澳大灣區青少年交流條例、保障粵港澳大灣區律師執業條例、預制菜產業發展促進條例、人臉識別技術應用管理條例等開展立法立項論證,充分借助“外腦”作用,推進立法決策民主化、科學化。
2022年10月21日,省人大常委會辦公廳向21個地級以上市人大常委會、78個省直有關單位、21個基層立法聯系點發出草案征求意見稿征求意見,收到意見建議70余條。經編制工作專班認真研究采納,形成《廣東省第十四屆人大常委會立法規劃(2023—2027年)和2023年度立法工作計劃(公開征求意見稿)》,11月25日通過廣東人大網向社會公開征求意見,同時向在粵全國人大代表、省人大代表、省立法工作人才、省立法咨詢專家等征求意見。12月13日,為更好貫徹落實省委十三屆二次全會精神,法工委再次發文征求項目微調意見,并委托省人大各專委、省司法廳結合部門職能會同有關單位認真研究,對需要調整立法項目名稱或者個別急需增補項目等提出意見建議。2023年1月9日,向編制工作領導小組報告編制情況,并抄送各起草單位提前謀劃和開展工作。
編制過程中,為更好地圍繞中心服務大局,在省委十三屆二次全會召開后,我們會同有關單位,對需要調整或者增補項目專門進行研究,提出完善建議;在省十四屆人大一次會議召開后,我們聽取了新一屆在粵全國人大代表、省人大代表的意見;在全省高質量發展大會召開后,我們向有關部門征求新的立法需求,將個別項目補充列入立法規劃。今年2月初,省人大常委會主任黃楚平主持召開省人大常委會黨組會議,審議了立法規劃草案,形成了報省委的送審請示稿。
在確定立法項目時,我們主要從以下四個方面考慮安排:
一是堅持黨的全面領導。自覺堅持黨對立法工作的全面領導,胸懷“國之大者”,心系“省之要事”,謀劃和推進編制工作,切實做到省委中心工作在哪里,人大立法工作就跟進到哪里。
二是發揮人大主導作用。加強省人大及其常委會對編制工作的統籌安排和組織協調,在表達、平衡、調整社會利益方面廣泛凝聚共識,更好發揮法治固根本、穩預期、利長遠的保障作用,為推進廣東現代化建設營造公平法治環境。
三是踐行全過程人民民主。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健全吸納民意、匯集民智的工作機制,通過多種方式多種渠道問需于民問計于民,確保編制工作全過程都聽到來自人民群眾的聲音。更好發揮人大代表作用,認真聽取、充分吸納人大代表的意見建議,邀請人大代表參加調研、論證。注重發揮基層立法聯系點民意“直通車”的作用。
四是注重把握“四個優先”。聚焦實現習近平總書記賦予廣東的使命任務,優先安排保障國家重大戰略和本省中心工作的立法項目;維護國家法治統一,優先安排保障國家重要法律、行政法規實施相配套的立法項目;圍繞廣東父老鄉親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優先安排持續提高就業質量和收入水平、建設高質量教育體系、發展衛生健康事業、綠美廣東等方面的立法項目;堅持立足省情實際,認真梳理人大代表和政協委員提出的立法建議,優先安排本省經濟社會發展實際需要的“小快靈”立法項目。
在遴選項目時重點考量以下情形,作為立項取舍的具體標準和條件:
一是統籌兼顧五年規劃項目和年度計劃項目。兼顧省十三屆人大常委會立法規劃、公共衛生法治保障立法修法專項計劃和2022年度立法工作計劃的延續性,將擬結轉項目納入立法規劃一類項目繼續審議。同時,考慮到2023年是執行省十四屆人大常委會立法規劃的開局之年,將2023年度立法工作計劃的初次審議項目和預備項目全部納入立法規劃,并安排在規劃一類項目。

廣州南沙港碼頭(資料圖片)
二是原則安排各方認識達成一致的法規項目。綜合考慮,原則安排既在存量項目庫中,又有省人大有關專門委員會重點關注的項目;既在存量項目庫中,又有省司法廳及有關部門提出立法建議的項目;既在存量項目庫中,又有代表提出相關立法議案的項目;既在存量項目庫中,又有基層提出立法實際需求的項目。
三是重點選擇符合我省經濟社會發展需要的法規項目。重點選擇屬于落實重大國家戰略,為縱深推進粵港澳大灣區、深圳先行示范區和橫琴、前海、南沙等三大平臺建設提供法治保障的立法項目;重點選擇屬于探索中國式現代化的廣東實踐,在全國范圍內具有先行性、首創性的立法項目;重點選擇屬于重點領域、新興領域,聚焦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推動制造業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發展的立法項目;重點選擇屬于豐富立法形式的立法項目。
四是合理分配立法資源,控制數量保證質量。在安排規劃項目時,堅持“在精不在多”,同一個起草責任部門負責的法規項目不超過5件,規劃一類項目控制在60件以內。
經過廣泛征求意見、深入調查研究、充分協調論證、不斷調整完善,共確定立法規劃法規項目103項,分為三類,第一類是條件比較成熟、任期內擬提請審議的立法項目,第二類是需要抓緊工作、條件成熟時提請審議的立法項目,第三類是立法條件尚不完全具備,需要繼續研究論證、視情況作出安排的立法項目。我們本著區分輕重緩急、堅持急用先行的原則,同步編制了《廣東省人大常委會2023年度立法工作計劃》,將立法規劃中的18項列為今年立法工作計劃繼續審議和初次審議項目,其中部分立法項目已經付諸實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