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青 韓燕 張仁忠 黃大衛 易志學



摘要 根據雷公山高山冷水稻田魚養殖和雷山縣氣候條件實際情況,得出了當地氣溫、降水量和日照時數比較適宜稻田養魚,然后分析了高山冷水稻田魚氣候災害性天氣,提出了幾點關于稻田養魚日常管理工作的建議,以期提升稻田的經濟效益和生態效益。
關鍵詞 稻田魚;氣候條件;氣象災害;日常管理
中圖分類號:F326.4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2095–3305(2023)04–0067-03
稻田養殖魚,俗稱“稻田魚”,根據歷史記錄,最早在東漢時期我國就開始將水稻與養魚相結合,因此稻田魚在我國歷史悠久。20世紀80年代,我國開始大規模養殖稻田魚,如江蘇省90%的市縣已經全面推廣養殖稻田魚[1]。近年來,稻與魚結合面積已達2.13萬 km2,可以提高水稻產量、提高魚產量、節約農藥化肥等。稻田魚肉質鮮美,蛋白質含量豐富,脂肪含量較低,大多數人非常喜愛,可促進養殖地區的經濟發展。我國大多數專家對稻田魚的養殖條件進行了大量研究[2]。吳群、季海濱等[3]通過多種氣象數據分析了適合稻田魚生長的氣象條件。黃保信[4]利用4個鄉鎮稻田養殖青田田魚對比養殖試驗,得出適合青田田魚的生長條件。但是,每年都會出現不同程度的氣象災害,造成稻田魚產量減少,從而制約了稻田魚的養殖。
1 資料與方法
1.1 研究區概況
雷公山位于貴州省黔東南州東南部,地處雷山、榕江、劍河、臺江4縣之間,主峰距縣城28 km,海拔為2 178.8 m,山體高大,垂直方向上氣候差異較大,水資源十分豐富,冬無嚴寒,夏無酷暑,清水江和都柳江的分水嶺,天然植被優厚,雨量充沛,年均降雨量為1 600 mm,屬于北亞熱帶季風濕潤氣候,光照充足、氣候溫和等;冷水田無水質污染,田邊有地下水自然涌出,保證稻田魚生長所需的水源,適宜稻田魚的養殖。
1.2 資料來源
采用的氣象資料來源于雷山縣氣象局,2012—2022年4—9月的降水量、平均氣溫、日照時數,年度稻田魚10年的平均產量數據由雷山縣農業農村局水產站提供,人工訂正得出。
1.3 分析方法
收集研究區域的氣象數據資料,并進行預處理。根據稻田魚對氣候條件的要求,對雷山縣2012—2022年的數據進行統計分析。
2 養殖稻田魚的有利氣象條件
2.1 氣溫
氣溫是決定稻田魚是否高產的制約性條件,溫度過低或過高都會影響稻田魚的生長發育和品質。適宜稻田魚養殖的年平均氣溫在17.0~19.0 ℃之間,繁殖期內要求平均氣溫在16.0 ℃以上,生長期內要求平均氣溫在22.0~29.0 ℃之間。從表1可以看出,雷山縣4—9月份平均氣溫在21.6~22.4 ℃之間,近11年來雷山縣在4—9月的平均氣溫為20.0 ℃,其中最大值為22.4 ℃,出現在2021年,最小值只有21.6 ℃,出現在2012年,兩者之間相差0.8 ℃。而稻田魚正常生長的氣溫在21~28 ℃之間,結合該階段雷山縣平均氣溫,可知氣溫條件比較適宜稻田魚養殖。由圖1可見,4月常年月平均氣溫為15.3 ℃,開始投放魚苗,到5月溫度逐漸升高,溫度達到20.4 ℃,對稻田魚繁殖較為有利。6月和7月,雷山縣平均氣溫繼續上升,且7月平均氣溫達到最高,該階段也是一年當中最熱的時期,平均氣溫為25.1 ℃。而進入8月,雷山縣平均氣溫開始下降,9月這種情況仍舊持續,此時的平均氣溫為21.6 ℃,即使溫度下降,但溫度條件仍然適合稻田魚生長期所需的熱量。因此,稻田魚的整個生長期都有較好的溫度環境。從圖2可以看出,2012—2014年,2020—2021年4—9月常年月平均溫度升高,2015、2019、2022年溫度起伏較大,而稻田魚的產量卻呈現持續增產的趨勢,農民的收入顯著增加。對當地的經濟發展具有一定的促進作用。
2.2 降水量
“生命起源于水”,稻田魚的養殖和種植稻谷離不開水,自然降水和冷水田田邊涌出的地下水,為稻田魚的生長環境提供了有利條件。由表2可見,雷山2012—2022年4—9月的累計降水量在623.7~907 mm之間,該時期的平均降水量為748.2 mm,其中降水量的最小值只有623.7 mm,出現在2020年,最高值則達到了907.0 mm,出現在2022年,兩者之間相差283.3 mm,變化波動幅度較大。另外,雷山縣年內降水主要集中在汛期,該階段有充足的降水,基本可以滿足稻田魚不同生長發育階段對水分條件的需求。從圖3可以看出,雷山縣多雨期集中在每年的4—6月,5、6月各月的降水量超過250 mm,進入7月后,雷山縣降水量快速下降,此時的月降水量為170.6 mm,且這種情況一直持續到9月,9月降水量最少,只有111.5 mm。雖然雷山縣7—9月降水量逐月減少,但各月的降水量均在100 mm以上。由圖4可見,除了2022年外,雷山縣2012—2021年(4—9月)的降水量變化較為平穩,幾乎沒有太大變化,稻田魚產量也隨之增加,且隨著降水量的增加,稻田魚的畝產量也呈現出增加的趨勢。降水量的高值和低值分別與稻田魚產量的高值、低值相對應,說明降水量與稻田魚產量之間的關系極為密切。
2.3 日照時數
日照會影響氣溫,同時稻田魚生長需足夠的氧氣和食物。較好的日照條件對水稻和浮游植物在水中開展光合作用較為有利,還能為稻田魚提供充足的氧氣。而保證日照時數充足可確保水稻揚花的正常開展,為稻田魚提供豐富的食物來源。因此,日照條件對養殖稻田魚必不可少。由表3可見,雷山縣10年4—9月日照時數在870.8~1 844 h之間,該階段多年平均日照時數為1 179.3 h,其中日照時數的最大值為1 844 h,出現在2015年,最小值只有870.8 h,出現在2014年,最大值是最小值的2.1倍,說明日照時數變化波動幅度極大。從圖5來看,每年4—6月,雷山縣日照時數呈現出小幅度減少的趨勢,總體變化較為平穩。該階段的日照時數在88.9~101.8 h之間,日照時數下降幅度為12.9 h;進入7月,雷山縣日照時數大幅度增加,此時的日照時數達到了166.1 h,且這種情況一直持續到8月,因該時期是盛夏,溫度較高,使得日照時數隨之增加;進入9月,日照時數則快速下降,此時的日照時數為119.1 h,也比較適宜稻田養殖。由此不難看出,雷山縣日照時數年內這種變化情況對稻田魚養殖較為有利。
3 養殖稻田魚主要災害性天氣
3.1 暴雨洪澇
雷山縣四周環山,雷公山最高,海拔為2 178.8 m,由于其阻擋作用,大氣運動常常會形成繞流和爬流等,因此雷山縣發生暴雨的概率較大,易引發暴雨災害,引起山洪暴發等次生災害,淹沒農田和刮倒稻秧。根據雷山縣10年資料統計,雷山縣年均發生暴雨的次數為3~5次,雨量超過80 mm,通常在5—8月發生,易產生大暴雨的地區在雷公山以南,給養殖稻田魚帶來了一定程度的困難。2015年5月27日,受高空槽東移和低層低渦切變維持的影響,地面輻合線一直維持在雷山附近,且26日日高氣溫達到了31.3 ℃,是2015年以來氣溫最高的一天,由于水汽條件較好,能量較大,因此雷山縣境內出現強降雨天氣過程,雷山縣高巖日降雨量達367.6 mm,創雷山歷史最高,最大雨強為桃江92.0 mm/h,出現縣境內出現洪澇和山體滑坡等災害,給稻田魚的產量帶來一定的影響。
3.2 干旱
干旱是指因長期無雨或少雨,出現空氣干燥、土壤缺水的氣候現象。干旱是普遍性的自然災害,長期的大范圍的干旱會形成旱災,給養殖稻田魚帶來巨大的影響。雷山縣降水充沛,不易出現干旱,但2022年主要受拉尼娜事件和熱帶海溫異常的影響,雷山縣汛期降雨偏少,較常年偏少30%~40%,這對養殖稻田魚產生了嚴重影響。
3.3 低溫
低溫災害是指冷空氣異常活動等原因造成劇烈降溫,以及凍雨、冰(霜)凍所造成的災害事件,雷山縣4月主要受倒春寒的影響,2012—2022年10年間雷山縣均出現了不同程度的倒春寒天氣,對稻田魚養殖產生了嚴重影響。
4 稻田養魚日常管理工作
稻田養魚能否成功取決于日常管理工作,稻田養魚是精細化的工作,需要專人負責管理,日常還要做好對攔魚設備的檢查和維修工作,避免魚逃跑。(1)應結合稻田生長情況決定養魚水深。結合雷山縣稻田實際,養魚稻田的水深最好在7~20 cm之間,若稻田發花,在養殖初期應將稻田水位控制在5 cm左右。在水稻生長的過程中,魚的體積也會增加,此時要提高水位,將其控制在10 cm以上。(2)了解魚病的流行季節和防治措施。根據雷山縣稻田情況,可以選擇樂果、敵百樂等低毒高效農藥,可以在清晨有露水時施用粉劑農藥,在露水消失后將水劑農藥直接噴灑到葉子表面。(3)要隨時查看稻田中是否有水蛇、蜈蚣、鴨子等魚類天敵,否則會威脅到魚的安全,需做好安全工作。
5 結束語
雷公山當地溫度、降水量和日照時數比較適宜稻田養魚,而暴雨洪澇、干旱、低溫等災害性天氣的出現會對稻田魚養殖產生負面影響,需要人們做好日常管理工作,將災害性天氣對稻田魚養殖的危害程度降至最低,確保水稻和魚養殖均能實現高產豐收。
參考文獻
[1] 黃國勤.稻田養魚的價值與效益[J].耕作與栽培,2009(4):49-51.
[2] 馮國民.稻田魚的飼養管理技術[J].江西飼料,2009(4):35-36.
[3] 吳群,季海濱,郁雪文.永嘉田魚養殖的氣象災害分析[J].農業與技術,2019,39 (10):120-122.
[4] 黃保信.稻田養殖青田田魚對比養殖試驗[J].農家顧問,2015(2):98-99.
責任編輯:黃艷飛
Abstract Based on the rain farming in cold mountain paddy fields in Leigong Mountain and the climate conditions in Leishan County, concluded that the local temperature, precipitation and sunshine hours were more suitable for fish farming in rice fields, then analyzed the disastrous weather of fish farming in cold mountain paddy fields, and finally gave several points of daily management of fish farming in rice fields to improve the economic and ecological benefits of rice fields.
Key words Rice field fish; Climatic conditions; Daily management of meteorological disasters
作者簡介 楊青(1996—),女,貴州甕安人,助理工程師,主要從事氣象服務工作。*通信作者:韓燕(1999—),女,內蒙古呼和浩特人,助理工程師,主要從事天氣預報工作,E-mail:602885296@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