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旭光
摘要:
消防安全問題與人們的人身財產安全息息相關,做好消防安全監督管理工作十分重要。雖然國家已經出臺了一系列的消防法規且在消防設施和管理等領域也做出了相關努力,但火災事故的發生仍然不可避免。我國目前的消防安全監督管理工作中仍然存在著監督不力、責任不明、安全監督體系不健全等一系列問題,嚴重阻礙消防安全監督管理工作的順利開展。基于此,本文首先對消防安全監管的必要性進行闡述,其次提出了消防安全監管中存在的問題,最后提出了相應的改進措施,以期能更好推進我國消防安全管理工作的科學化、規范化和精細化,在保護人們生命和財產安全的同時,促進社會安定和可持續發展。
關鍵詞:
消防安全;管理現狀;消防監督;模式探究
消防安全作為保證社會安全的主要方面,歷來受到政府、企業和社會各界的高度重視。伴隨我國城鎮化和工業化的不斷發展,各類建筑、工業區、人口密度大的區域對消防工作的需求越來越高。當前消防安全管理還存在一定問題,很多地區的消防監控系統不夠完善,消防設施升級速度較慢、應急反應機制效能低下,部分地區的消防安全職責沒有得到有效履行等。這些問題不但對人們的生命財產安全造成威脅,嚴重時還會引起一定的社會影響。為此,對我國當前消防安全管理狀況進行深入剖析,探索其優化對策,是促進我國消防安全監管體系提升的主要途徑,具有重大的理論和實踐價值。
一、消防安全管理工作開展的必要性
(一)推動社會安定團結
消防安全管理對維持社會安定團結、推動國民經濟發展具有重要意義。只有在保證消防安全的前提下,才可以營造出和諧、安定的社會氛圍,進而推動社會穩定和經濟可持續發展。
(二)促進城市化發展進程
在城市化進程快速發展的背景下,建筑面積越來越大,消防安全隱患隨之增大。由于建筑結構復雜,人員密集,如何有效防范火災事故的發生,是當前面臨的主要問題。只有做好消防安全管理工作,才能有效應對城市化進程帶來的挑戰。
二、消防安全監督管理工作中存在的問題
(一)消防安全監管工作跟不上時代的發展腳步
在實際工作中,許多消防安全管理工作都是由消防救援部門承擔。由于缺少與相關部門的合作,導致消防監管和執法工作受到一定阻礙,難以開展高效的消防監管工作。《中華人民共和國消防法》中明確規定,消防監督管理是消防救援部門最基本的職責之一,但因機制原因,使得當前的消防監管工作很難適應時代發展需要[1]。
(二)消防基礎設施建設不夠完善
消防安全不僅關系到人們的生命和財產安全,更關系到城市的和諧發展。通過對近些年來特大火災事件的剖析可以得知,消防疏散通道阻塞、供水管網用水短缺等問題是導致火災出現的主要原因。針對目前存在的消防供水不足、防火出口被侵占等問題,雖然相關部門已經做出了相應的改進措施,如增加對公共消防設施的投資,提高火災預防和控制力度。然而,公共消防設施的建設還有待進一步完善。一些比較偏遠的農村地區,消防設施的布置不合理,在發生火災后消防車無法快速趕到火場進行滅火。主要原因是由于道路狹窄,可用土地有限,使得交通復雜,消防車無法快速到達。除此之外,在城市消防供水設施的建設中,供水管口徑狹窄、供水管網內的水壓無法達到消防要求,都會妨礙消防安全管理工作。因此,相關管理部門須把消防設施的建設和城市發展計劃進行結合,以保證消防設施與城市發展的和諧統一[2]。
三、完善消防安全監督管理工作的有效措施
(一)明確消防救援單位的主要職責
要正確理解消防救援單位的主要職責。消防救援單位不是消防工作的唯一責任主體,它需要在統一領導和協調下,與其他單位進行合作,共同完成消防安全監督管理工作。在開展消防安全監督管理工作時,消防救援單位必須對自身職責進行明確界定,并明確社會企業和個人需要承擔的責任。盡管目前的消防安全責任制已清楚界定了各級政府和相關單位在消防安全監督管理工作中的責任,但是在責任范圍上,仍然存在一些模糊的界定范圍。要想有效避免此類問題的出現,就必須和所有參與消防安全管理的單位進行合作,將“三管三必須”的規定貫徹到底,才能在多方共同努力的情況下,確保消防安全管理工作順利進行。從上述分析中可以看出,消防救援單位的首要職責應是進行消防監管和執法,而并非是以承擔消防責任為主,所以必須對自己的工作范圍進行明確界定,確定自身的監管職能,并做好相關的消防安全監管工作,進而使消防指導行為規范化[3]。
(二)積極落實各單位的消防安全責任
社會單位作為消防安全責任的主體,必須重視兩方面的內容。一是明確消防安全職責,二是將自身的消防安全工作做好。為了保證各單位消防安全工作能夠更好開展,必須在進行相關的宣傳和教育之后,按照相關的規定進行工作。消防救援單位可以與消防中介服務機構進行合作,建立在線學習平臺,多途徑、立體式、精準指導各社會單位,讓他們更好履行自身的消防工作義務,促進各單位切實落實消防安全主體責任。在開展消防培訓活動時,應注重實事求是和全面多渠道開展,如在實際培訓中,內容的重點可以根據不同的職位而異。重點對消防管理人員進行培訓,可以分為四個部分:宣傳消防法制觀念,增強防火意識;提高對火災事故處理工作的組織指揮水平;提高對單位消防安全工作的認識程度,抓緊抓好工作重心;對消防工作開展的方法進行探索。加強對社會公眾的宣傳和教育,改變以懲罰促管理的監管方式,構建以工作匯報、安全保證為主要內容的正向激勵監管方式,以此激發全社會參與消防安全工作的熱情,把危險消滅在萌芽狀態。為了實現社會單位消防安全管理工作的規范化、制度化,在對自身缺陷進行修正的同時,也可以借鑒其他優秀管理措施,制訂適合社會單位自我管理的工作規范,并為其確立兩個重要的工作準則:安全管理和安全管理評估標準[4]。
(三)組建基層消防監督管理隊伍
目前我國的消防監管方式面臨兩個難點問題:一是鎮、街及以下的行政層級缺少消防監管團隊,當地的消防隊伍較少,造成基層消防監察隊伍不足,難以對本地區開展全面的消防監察工作;二是我國目前的消防監管主體仍然是以政府為主,社會力量只起到輔助作用,導致社會力量的監督力度薄弱,且工作熱情不高。要想完全解決目前消防監管工作中存在的種種問題,加強基層的監督能力,就必須對現有的消防監管方式進行改革和創新,使消防監管的重心向以社會基層力量為主導的方向偏移。通過對消防監管體制進行改革與創新,使其能夠更好發揮自身價值,成為消防安全監督管理工作的重要力量。將社會基層力量設為消防監督的主體,包括消防中介機構、保險公司、街道辦等。社會力量的加入,可以積極發揮其消防監督職能,對周圍的火災隱患進行及時發現。要想充分利用這種新型的管理方式,就必須構建一套完整、高效、實時的火災監管信息反饋體系,為這種新型管理方式的高效運行奠定堅實基礎[5]。
(四)豐富宣傳消防安全教育手段
根據消防法律、規定可以得知,政府、消防救援組織和企業是消防宣傳和教育的主體,必須一起進行相關的宣傳活動,提高公眾的消防安全意識。相關單位可以從多個方面來進行火災科普教育:第一,通過多種媒介平臺進行火災科普教育。新時代的到來使互聯網技術發展迅速,要將新的科技手段運用到消防知識的普及和宣傳工作中,可以在室外或公共汽車的大屏幕上進行播放,以消防公益影片為主。第二,通過社區宣傳專欄進行推廣。通過設置防火宣傳欄、宣傳墻對社會大眾普及防火知識教育。第三,通過微博或公眾號發布相關消防安全知識。積極發揮多媒體平臺傳播速度快、覆蓋范圍廣的優點,擴大消防宣傳的覆蓋面。第四,精心策劃專題講座。通過參觀消防站,開展消防技能展示,對學生、群眾和企業員工進行消防知識的普及。第五,搭建網上教學平臺。利用生動活潑的教學環境,調動廣大人民群眾積極參與防火科普活動,實現提高防火科普工作的目的。第六,在節假日期間進行防火知識的普及工作。我國把11月9日定為全國防火宣傳日,消防救援單位可以在這一天舉辦各種各樣的宣傳教育活動,例如,利用真實的災難案例視頻進行消防宣傳,推動消防宣傳工作的進一步深化,提高公眾和企業的防火安全意識和能力[6]。
(五)加大經費投入,促進消防設施升級
為最大限度發揮消防安全監管的作用,加大投入研究開發力度,加速科技裝備的升級步伐,是當前迫切需要重視的問題。首先,應由國家與企業設立防火科技研究經費部門,并將其作為對滅火器材進行更新的專用經費,成立消防技術研究隊伍,吸收國內外相關專業人才,促進我國消防技術的發展。加強與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的合作,組建消防技術研究開發聯盟,實現信息資源共享,加快研究開發速度。其次,建立明確的技術設備升級路徑,對已有設備進行周期性評估,并依據評估結果適時進行設備購置與更新。新開發的滅火設備與方法需要在現場進行檢驗與演習,以保證其實用性,并依據實驗數據對其進行修正與完善[7]。
(六)提升消防救援的應急響應速度和效率
優化消防安全監督管理流程,構建全面的消防監控和應急指揮體系,實現對各類火災突發事件及時、準確、快速進行預警和判斷。通過精簡現場指揮程序,建立規范化的應急預案,使消防員能夠按照預先確定的方案進行搶險救災。構建與公安、衛生等部門合作的聯動工作體系,實現跨部門合作,定期開展火災救援演習,幫助大家了解并完善相關救火工作程序,并將演習過程中發生的問題加以記錄與反饋,使其能夠做出適當修正。根據突發事件的特點,建立相應的應對策略,并將其存儲于該體系中,保證突發事件發生時,能夠及時調用和實施[8]。
結語
消防安全工作關系到所有人的人身財產安全,也關系到社會的安定團結發展。相關單位必須時刻謹記消防工作的重要性,提高防火意識,自覺守法,主動參加到消防救援工作中,加強對火災事故的預防與控制,從根源上減少火災發生概率,盡可能降低火災帶來的危害,主動擔負起消防安全責任,提高火災事故的處理能力。廣大市民應加強防護,提升自身對防火知識的掌握程度,并主動參加防火宣教及演習,在大家的攜手合作下,消防安全水平一定會得到更大提高。
參考文獻
[1]羅迪.消防安全管理現狀及其有效監管模式探究[J].今日消防,2023,8(08):69-71.
[2]張明超.社會單位消防安全管理現狀與消防監督管理模式分析[J].今日消防,2023,8(05):88-90.
[3]王文波.消防安全管理現狀與消防監督管理模式探究[J].消防界(電子版),2023,9(06):19-21.
[4]侯新亮.消防安全管理現狀與消防監督管理模式優化策略分析[J].消防界(電子版),2023,9(05):95-97.
[5]李慧.探究消防安全管理現狀與消防監督管理模式創新[J].消防界(電子版),2022,8(24):105-107.
[6]馮紹領.高層建筑的消防安全管理現狀與消防監督管理模式探討[J].消防界(電子版),2022,8(23):142-144.
[7]祁杰.消防安全管理現狀與消防監督管理模式探討[J].今日消防,2022,7(01):64-66.
[8]張凌.消防安全管理現狀與消防監督管理模式創新的思考[J].冶金管理,2021(23):114-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