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新華
內容摘要:小學教育專業是培養具有教育信念堅定,責任感強,具有基礎扎實的學科知識和較強的教育教學能力的專門人才。根據師范認證理念即“學生中心,產出導向,持續改進”,本文將對小學教育專業課堂教學改革現狀、小學教育專業課堂教學改革的影響因素進行分析,結合現狀分析提出相關策略。
關鍵詞:師范類專業認證 小學教育專業 課堂改革
為了提高我國教育質量,打造良好的教育體系,教育部于2017年印發《普通高等學校師范類專業認證實施辦法(暫行)》,標志著我國師范認證正式拉開帷幕。師范認證主要從“學生中心、產出導向、持續改進”三大理念來進行指導我國教育培養體系。
一.師范認證的理念
師范認證具體包括:1.學生中心。更加注重發揮“教”的中心作用,教師在進行教學時,要因材施教,關注學生的特點,形成以家長滿意、學生滿意、用人單位滿意的師范人才。2.產出導向。要結合學生進入實踐崗位后,在高校里“學到了什么”和“能做什么”,根據畢業生作出的反饋應用到應屆學生中。3.持續改進。在結合師范認證背景下的改革經驗不斷實驗在小學教育改革的經驗,積極反饋,形成良性循環,不斷促進小學教育改革。
二.師范認證下小學教育專業課堂改革現狀
(一)小學教育專業課堂改革研究現狀
通過在知網搜索欄搜索關鍵字,“師范認證背景下”“小學教育”,一共搜索了19篇相關文章,可以看出我國學者對于相關內容的研究資料并不多。肖麗俐(2020)提出了落實實踐教學過程中學科課程教育化、教育課程能力化、實踐課程產出化的三大舉措,加強遠程教學觀摩平臺、特色活動實踐平臺、教學模擬實踐平臺、技能競賽展示平臺、主題沙龍交流平臺等五大實踐育人平臺的建設[1]。李然(2020)提出了小學教育專業培養方案的構建原則,如統一性與多樣性原則、育人為本原則、整體設計原則、實踐導向原則、促進終身發展原則等,這為研究的下一步發展奠定學理基礎[2]。孫建龍(2021)提出了基于“本土實踐、國際視野、尊重歷史、面向未來”的理念構建中國特色的小學教育培養體系是專業發展的核心任務,是小學課堂改革的關鍵[3]。頡靜(2022)提出了專業認證下小學教育專業全程實踐教學體系的建設,提出了“實踐取向”的教學方式和搭建校外校內協同實踐的教育理念,讓師范生切實將理論和實踐應用在一起[4]。馬志穎、劉露(2022)以N大學為例提出目前存在的問題,包括:課程設置“師范性”目標不清晰;忽視職前職后課程一體化;必修課和選修課比例不對等等問題,提出了我國目前在師范認證背景下,小學教育專業依然存在的問題,并提出相關的解決措施[5]。
(二)小學教育專業課堂改革存在難點
1.“教師中心”和“學科本位”的錯誤傾向
“教師中心”論是課堂教學中一直存在的一種教育思想,主要來源于德國教育家赫爾巴特的教師中心論。“教師中心”重點強調了教師的權威,忽略了學生的主觀能動性?!皩W科本位”過分強調學科的重要性,缺乏對實踐的認知,脫離實際。這兩種觀點都忽略培養師范生真正的本質是什么?從觀念來看,目前部分高校的教育理念和師范認證的理念相比具有一定的滯后性,不能適應當前小學教育的時代發展要求。
2.課程設置實踐教學不足
部分高校在編寫小學教育專業人才培養方案時,會設置實踐見習這一環節,但是實踐見習,并非貫穿在整個教育人才培養體系中,只是在某個階段,并沒有完全發揮出教育實踐的重要意義。并且傳統的教育見習模式單一,目的不夠明確,管理也相對松散??偟膩碚f,實踐見習流于形式,不夠嚴謹,學生和教師的目的是為了見習而見習,并沒有體現實踐的真正意義。師范認證明確提出,認證以“學生導向、產出導向、持續改進”為基本理念,聚集師范生受教育后“學到什么”和“能做什么”從這個理念來看,即強調實踐的重要性,又強調學生的應用能力。小學教育專業的學生只有扎實實踐,才能了解現實中小學生的興趣愛好、對知識的接受程度,才能正確把握小學生的認知能力、互動方式[6]。
3.課程評價體系僵硬
根據現狀調查研究發現,部分高校小學教育專業課程評價體系僵硬,評價模式陳舊。也有一些高校為了便于評估,主要采取“說教”式、“滿堂灌”的上課模式,制訂一系列的評價規則和要求,例如:“教學目標”“教材管理”“重點難點”“教學方法”“教學過程”等各種條條框框來加以評價,使整體課程教學變得僵硬化,不能根據實踐教學中的靈活性而隨機應變,使整個課程教學變得機械化,使本應具有小學課程有個性、有創新、有活力、輕松愉悅的課程,變得單一、枯燥和無味,這是作為一個教育者值得深思的問題。
三.師范認證下小學教育專業課堂改革的影響因素分析
小學教育在我國教育體系中發揮著重要作用,在當前師范認證的背景下,如何根據師范認證的理念做好課堂改革,具有重要意義。筆者通過現狀調查研究發現,對于提高小學教育專業課堂改革的質量有三個重要的影響因素:一是課堂改革設計要有嚴密的邏輯性;二是對師范認證的理念要有深刻的理解;三是師范生培養的專業性。以下是小學教育專業課堂改革影響因素的具體分析。
(一)課堂改革設計要有嚴密的邏輯性
課堂教學在師范認證背景下進行改革,要警惕冒進主義和機械主義,在對課堂進行改革時要具有嚴密的邏輯性,形成一個體系,能夠加以重復使用以及邏輯的自洽性。理論教學中,在整個學?;蛘咴合狄獦淞煼额悓I的社會行業的發展需要和師范類學生自身發展的需要確定人才培養目標。實踐教學中,要根據社會行業發展對于師范生應當具備什么樣的素質和師范生自身發展的需要去設置課程內容、教學方法、教育評價以及實踐課程等,形成全方位適用師范認證專業的課程體系[7]。另外根據上述材料指導設計師范類小學教育專業的畢業要求,容易形成人才培養目標和具體培養活動之間的邏輯自洽性,只有形成較好的互動、良性循環,才能符合師范認證的理念。
(二)對師范認證的理念要有深刻的理解
在師范認證背景下進行小學教育課堂改革首先要認識到師范認證的理念,正確把握方向??偟膩碚f主要包括:“學生中心”“產出導向”“持續改進”三大基本理念。三大理念具有鮮明的特點,在進行小學教育專業課堂改革過程中,始終要將基本理念樹立起來,否則適得其反。
“學生為中心”的理念即強調從以前“教學”為中心的教學方式轉化為“學生”為中心的轉變,要求高校在進行課堂改革時要以學生為中心,在進行教學時,形成以學生為中心,一切圍著學生進行授課,而不能按照教案進行被動的授課,打擊了學生的積極性和創造性,應體現“以生為本”的教育理念,這對小學教育專業的課堂改革具有重大意義。
“產出導向”則以學生未來發展成效為導向,來進行反向涉及課程設置和實踐教學等改革,配置優質的師資隊伍和完善教學資源,加強學生實踐能力,在實踐鍛煉過程中培養學生的實際教學能力,反向進行設計師范類學生的培養活動,體現了教師教育培養行業需要的應用型人才的專業屬性,而不是停留在理論和學術方向,小學教育專業的師范生絕大多數將會走向小學課堂的講臺上,擁有實際的教學能力十分重要。
“持續改進”則強調對師范類專業人才在培養過程中要進行全方位、全過程的跟蹤評價,比如對應往屆已經走向教學崗位的學生進行跟蹤調查,撰寫調查報告形成文字說明,專家進行分析、研究,再將研究成果應用在高校人才培養方案的改進工作中,形成良性促進,形成小學教育在師范認證背景下進行改革的內驅力和動力。
(三)師范生培養的專業性
在進行小學教育專業課堂改革的基礎上,要體現師范類培養的專業性。首先在培養師范生的首要目標上要培養合格的畢業生,最后到學生的未來發展等階段,在進行設計時充分體現師范生的專業性,即邏輯嚴謹、環環相扣,體現教學活動設計的科學性和專業性。根據師范生認證理念,在進行小學教育改革的過程中要以將專業定位與社會需要進行結合,培養目標要與畢業合格要求達成一致,課程教學與教學條件的支撐度要達成平衡,質量保障體系與運行的有效性,學生和用人單位的評價、建議,形成閉環培養模式。
四.師范認證下小學教育專業課程改革改進的構建策略
(一)構建“實踐性人才為導向”的課堂教學方式
“實踐出真知”,在進行師范生培養時,要改變以“理論為導向”的錯誤觀念。首先,在構建“實踐性人才導向”的課程改革時,高校教師應當深入實踐去了解和研究作為一名小學教師應當掌握的教學基本技能,通過日常技能訓練——技能考核過關——技能大賽等途徑來培養學生的教學基本技能。
每周設置實習課程,高??梢院彤數匦W合作設置實踐基地,以供小學教育專業學生每周到實踐基地進行實習。學生應當及時總結,完成實習報告、實習流程、實習總結、實習分享會等,加強師范生之間的交流。高校應當加強和實踐基地的交流,對實習學生的表現,存在的問題等進行分析總結,從而更好的進行課堂改革。高校還應與時俱進,創建智慧教室,合理利用多媒體,將理論可視化,積極打造線上和線下合作學習課堂、直觀視體驗式課堂,組織學生在多媒體教室觀看全國優秀小學教師的教學視頻。通過多媒體使學生可以參與到整個課程實踐教學中,學習先進的教育理論,了解小學教育發展動態。
(二)小學教育課程與專業教育相融合
通識教育課程是實現通識教育理念和教育目標的關鍵因素,除了專業課之外的必修課程,也是培養學生良好的人文素養和科學思維的基礎。通識課程的開設有助于提升學生的道德修養,從而更好的引導建立各學科之間的聯系。學好通識教育課程可以為學好專業知識打基礎,更好地指導專業課程的學習。但是,通識教育課程的設置應當深入了解專業教育理論和實際情況,結合實際才可以更好的促進師范生對專業課程的學習。例如,小學教育的教師應具備一定的藝術、體育等知識,因此在小學教育的專業上可以適當加一些相關專業的通識課,提升小學教育專業教師的綜合素質,適應小學教育的實際需要。
另外,通識課程設置應充分體現當前課堂教育改革的發展趨勢,由于學科交叉、課程內容繁雜等客觀因素的存在。小學教育專業會涉及多門學科知識,多門學科交叉,學校結合實際可以對相關課程進行整合,形成一系列能夠滿足小學教育階段對于教師“一專多能、全科發展”等需要的課程,如音樂與舞蹈、美術與書法、體育與健康等,通過課程設置,不僅僅進行了通識課的學習,也為將來學生在未來的小學教育教學中發揮積極作用。
(三)專業課程的設置突出專業能力和綜合素質
小學教育的專業課程是由學科基礎課程、專業核心課程和專業選修課程構成,這部分課程的開設及小學學科教學及課程融合為導向,以此來保證學科理論基礎知識的學習,又可以保證作為師范生的專業能力和專業知識。專業核心課程主要包括文科方向、理科方向和藝體方向三類,每個課程根據方向涉及體現其獨特的知識體系。專業課程的設置既要突出小學教育專業學生的專業能力又要能夠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
(四)全面完善課程評價,探索多樣評價方式
我國雖然提出了師范認證理念,但是并沒有對課程評價作出細節的評價標準。師范認證背景下應全面的完善課程評價,積極探索多種評價方式,例如:評價目的、評價對象等不同的評價模式,師生之間、生生之間和專家評價等相結合,構建多維度評價方式,綜合評價師范生的綜合能力,要謹防機械評價方式和形式評價的方式[8]。應結合實際構建多維度的評價體系,實施多元化的課程評價,積極與高校的外部實踐基地相互配合,共同參與課程評價,使課程的評價更加科學化、合理化。
參考文獻
[1]肖麗俐.師范認證背景下高職高專小學教育專業實踐教學的改革措施[J].現代職業教育,2020(01):86-87.
[2]李然.師范類專業認證背景下小學教育專業培養方案的文本研究[D].石家莊,河北師范大學,2020.
[3]孫建龍.專業認證背景下小學教師教育專業建設的問題與思考[J].內蒙古師范大學學報.2021(05):57-63.
[4]頡靜.認證背景下小學教育專業全程實踐教學體系的重塑[J].林區教學,2022(06):94-98.
[5]馬志穎,劉露.師范類專業認證背景下小學教育專業課程體系建設的實踐困境與優化策略——以N大學為例[J].教師,2022(10):111-113.
[6]路晨.師范專業認證背景下小學全科教師人才培養方案的改革實踐——以重慶師范大學為例[J].天津市教科院學報,2021(01):69-74.
[7]徐祖勝,景麗英,張立明.我國師范類專業認證工作的亮點、難點和痛點[J].哈爾濱學院學報.2022(07):120-124.
[8]張虹,肖其勇.全科教師培養:農村小學教師教育改革新動向——基于全科教師培養理念、培養目標和專業特質新探[J].教育理論與實踐.2015(08):27-29.
基金項目:商丘工學院2021年高等教育教學改革研究與實踐項目“師范認證背景下小學教育專業課堂教學改革現狀及影響因素研究”(2021JGXM17)。
(作者單位:商丘工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