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娟 望飛勇 高明 張蘭



摘要:寶石紅柚是由越南青柚芽變單株選育而成的新品種。果實梨形,果徑長,果面黃綠色、著色均勻、光滑,海綿層為粉紅色。平均單果質量1447 g,無核,果肉紅色,果心中空。果肉甜脆爽口,水分足,可溶性固形物含量(w,后同)10%~12.5%,總酸含量0.44%,總糖含量6.3%,維生素C含量60.7 mg·100 g-1,可食率59.4%。在廣西隆安(107.92 E、23.09 N)成熟期為10 月上旬,早結豐產穩產,喜高溫,自花結實能力強,5 年生樹平均株產85 kg,自花,不需配置授粉樹,與酸柚砧木嫁接親和性好,幼年樹生長較快,樹姿較直立,分枝力強,弱枝為主要結果母枝。在生產中要注意防控潰瘍病和柑橘褪綠矮縮病,對微量元素鎂需求量較高。適宜在廣西北回歸線以南的桂中、桂南地區種植。采摘期較短,留樹久會出現油胞干水粒化現象。
關鍵詞:柚;新品種;寶石紅柚;芽變
中圖分類號:S666.3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9-9980(2023)04-0818-04
柚(Citrus grandis Osbeck)是柑橘類果實中種子最多的類型,培育無核品種可以提高其商品價值,增強在國際市場上的競爭力[1]。青柚系列品種因品質佳、經濟價值高受到廣大種植戶歡迎。2013 年前后,青柚系列品種逐漸被引入華南地區栽培,不過存在品種混雜、區試表現差異大、品質不穩定等問題,嚴重制約著產業的發展。因此,開展青柚品種選育工作,對滿足廣大消費者、種植戶的需求及產業結構調整十分必要。汪奇等[2]指出芽變選種是柑橘育種的重要途經之一,迄今為止從地方品種或品種群中選出的柚新品種有20 個。目前,中國大部分審(認)定、登記和獲植物新品種授權的柑橘品種是通過芽變途徑選育的[3]。無核柚新品種寶石紅柚是由越南青柚芽變選育而來的(圖1),于2021年8月獲得農業農村部頒發的非主要農作物品種登記證書,品種編號[GDP柑橘(2021)450014],極具市場推廣價值。
1 選育經過
廣西農之源農業投資有限公司于2013—2014年先后從越南引進越南青柚50 株,在廣西隆安種植于其柑橘種質資源圃,開展生物學特性觀察。2018年第1 次掛果,經過長期田間觀察,發現了芽變優良單株,其果形發生了明顯變異,有果頸,果肉顏色也差異顯著。同年該公司將芽變單株接穗高接在5 年生的三紅蜜柚樹上,在南寧隆安、玉林北流、云南西雙版納等地都開展了高接工作,中間砧皆為三紅蜜柚,連續多年進行了田間觀察。2020 年開始掛果,表現一致,穩定性好,無非典型株。經過近幾年試種觀察,該品種具有良好的穩定性、特異性、一致性,因果肉細膩脆甜,果肉紅色鮮艷,晶瑩剔透,定名為寶石紅柚。以越南青柚為近似品種作對照,2019 年和2020 年,參照NY/T 2435—2013《植物新品種特異性、一致性和穩定性測試指南柑橘》評價遺傳穩定性、觀察物候期、記錄產量、分析果實品質等,總結新株系栽培關鍵技術。
2 主要性狀
2.1 植物學特征
樹姿披垂,樹勢中庸,枝干形態斜生(圖2)。葉片闊披針形,綠色,長14.03 cm,寬7.84 cm,葉基形狀楔形。開花習性1 年1 次,花色白色,花瓣數量5枚,蠶豆形。果皮薄,油胞多,果心中空,瓤瓣10~14瓣,易分離,囊皮薄,柔軟,無苦味,無核,耐貯藏。種植第3 年開始結果,第4 年每666.7 m2產量2575 kg,豐產穩產,抗逆性和適應性較強。相較于近似品種越南青柚,寶石紅柚果實表現為果實形狀差異明顯,有果頸;白皮層粉紅色、囊瓣壁粉紅色、果肉紅色,不同于越南青柚,且差異顯著(表1)。
2.2 物候期
寶石紅柚在桂中地區栽培,幼年樹1 年抽生4~5次梢,分別是2 月上旬抽春梢、5 月上旬抽早夏梢、7月上旬抽夏梢、9 月上旬抽秋梢。成年樹現蕾期2 月初,始花期2 月底3 月初,盛花期3 月中旬,末花期3月下旬,第1 次生理落果發生在4 月上旬,第2 次生理落果發生在4 月中下旬,秋梢生長期為7 月中旬至9 月上旬,果實9 月下旬至10 月上旬成熟采摘。果實發育期210 d 左右。果實成熟期不宜留樹保鮮,留樹太久容易出現干水粒化現象。
2.3 果實經濟性狀
寶石紅柚果實大小適中,單果質量1447 g,果實縱徑161.64 mm,果實橫徑168.04 mm,果形指數1.1,果實梨形,果頸長,果面黃綠色、光滑,果頂無印圈。果實采收時,皮緊實、較硬,有中心柱,囊瓣梳形、不易分瓣,囊瓣壁較厚、易剝開,果肉紅色,甜脆爽口,軟硬適中,水分充足,無籽。果心大小約26 mm,果皮厚約17 mm,可溶性固形物含量(w,后同)10.0%~12.5%,總酸含量0.44%,總糖含量6.3%,維生素C含量60.7 mg·100 g-1,可食率59.4%。廣西隆安地區果實10 月上旬成熟,采摘期較短,留樹久會出現油胞干水粒化現象。
2.4 分子鑒定
采用CTAB法分別提取寶石紅柚和對照越南青柚健康葉片的基因組DNA,參照高恒錦等[4]的方法,采用SSR 分子標記對新品種進行遺傳鑒定。以寶石紅柚和越南青柚葉片的基因組DNA為模板,采用SSR14 引物(Forward:5-TCACAGGTAGCAAGAGTAAAAAGG-3;Reverse:5-CTGCTTCCTACCCAAATTGC-3)進行PCR 擴增。結果顯示,二者擴增得到的產物條帶不同(圖3),說明二者基因組存在差異,從遺傳上表明寶石紅柚是一個新品種。
3 栽培技術要點
3.1 定植
宜選擇疏松肥沃的壤土或砂質壤土定植,丘陵坡地的土層厚度1 m以上,平地的地下水位1.5 m以下,pH值5.5~6.5,避免坡度較大的山地或土壤相對瘠薄的地塊建園。選用酸柚作砧木,栽植株行距3 m×4 m,每666.7 m2種植55 株,第4 年進入豐產期,666.7 m2產量超過3000 kg,該品種栽培過程中對微量元素鎂元素需求較大,容易保花保果,需要每年環割促進花芽分化。挖定植大穴,施足基肥,建議選擇根系發達的容器無病大苗建園,成本高,但見效快,易早結豐產穩產。
3.2 土肥水管理
高接樹按照“一梢二肥”進行施肥管理,以勤施薄施為主,促進樹冠擴大。結果樹在1 月下旬施春季萌芽肥,以速效氮肥為主,每株施用尿素、復合肥各0.5 kg,并配合適量的中微量元素肥;在4 月下旬第2 次生理落果后每株樹增施油枯餅肥、復合肥各1 kg,促進果實膨大。在果實膨大期若遇高溫干旱及時進行灌溉。7 月下旬開始施秋梢肥,每株施復合肥和尿素各0.5 kg,葉面噴施0.5%磷酸二氫鉀和0.5%尿素促進秋梢老熟。10 月中下旬開溝,每株施有機肥20 kg。栽培過程中易出現缺鎂癥狀,可以噴灑含鎂元素的葉面肥或撒施鈣鎂磷肥。采果后對結果樹進行修剪回縮,剪除結果枝、病蟲枝和枯枝等,病蟲害的防治和果園日常管理按照一般柚類管理進行。
3.3 適宜區域
寶石紅柚適宜在廣西北回歸線以南的桂中、桂南地區種植,喜高溫。不過在高溫高濕的季節,該品種易感柑橘褪綠矮縮病毒,且傳播速度較快,表現為葉片卷曲現象,會降低產量,筆者通過分子生物學技術對感病癥狀進行病害鑒定,首次在該品種鑒定出了柑橘褪綠萎縮病毒[5],該病毒病極易傳播,且存在刀割傳播現象,發病率可超過20%。因此,建議種植企業或果農選購健康無病毒苗木開展種植。
4 應用推廣前景
寶石紅柚適宜在積溫高、年平均氣溫較高的地區種植。廣西北回歸線以南的桂中、桂南地區陽光充足、有效積溫高、雨水充沛、冬季溫暖、無霜期長,適宜該品種生長。寶石紅柚果實甜脆多汁,無籽,化渣性好,果肉紅色,晶瑩剔透,穩定性好,早結豐產,穩產,果實品質佳,可作為優稀柚類品種在適宜地區推廣種植。
參考文獻References:
[1] 鄧秀新,郭文武,孫緒華. 我國無核柑橘類型選育研究進展[J].園藝學報,1996,23(3):235-240.
DENG Xiuxin,GUO Wenwu,SUN Xuhua. Advances in breedingand selection of seedless types of citrus in China[J]. ActaHorticulturae Sinica,1996,23(3):235-240.
[2] 汪奇,王夢娣,李愛基,余天林,安爍宇,沈雁,李新國. 我國柚品種(系)選育評述[J]. 中國南方果樹,2021,50(3):201-208.
WANG Qi,WANG Mengdi,LI Aiji,YU Tianlin,AN Shuoyu,SHEN Yan,LI Xinguo. Review of pummelo breeding in China[J].South China Fruits,2021,50(3):201-208.
[3] 鄧秀新. 中國柑橘育種60 年回顧與展望[J]. 園藝學報,2022,49(10):2063-2074.
DENG Xiuxin. A review and perspective for citrus breeding inChina during the last six decades[J]. Acta Horticulturae Sinica,2022,49(10):2063-2074.
[4] 高恒錦,王小柯,張琰,閆樹堂,孫珍珠,江東. 26 份椪柑資源遺傳多樣性分析[J]. 中國南方果樹,2016,45(4):11-17.
GAO Hengmian,WANG Xiaoke,ZHANG Yan,YAN Shutang,SUN Zhenzhu,JIANG Dong. The genetic diversity analysis ofponkan using SSR and InDel molecular marker[J]. South ChinaFruits,2016,45(4):11-17.
[5] YANG Z,ZHANG L,ZHAO J F,ZHANG X K,WANG Y,LI TS,ZHANG W,ZHOU Y. New geographic distribution and moleculardiversity of Citrus chlorotic dwarf- associated virus inChina[J]. Journal of Integrative Agriculture,2022,21(1):293-2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