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莉
習近平總書記反復強調,全黨同志必須堅定信心,保持戰略清醒,發揚斗爭精神。敢于斗爭、善于斗爭,是新時代新征程年輕干部實現敢為善為的路徑選擇。只有發揚斗爭精神、堅定斗爭意志、錘煉斗爭本領,在復雜嚴峻的斗爭中經風雨、見世面、壯筋骨,才能真正鍛造“烈火真金”。
發揚“到中流擊水,浪遏飛舟”的精神,增強斗爭志氣。斗爭是應對矛盾挑戰的重要方法,是新時代實現偉大夢想的重要保證。回顧來路,黨的歷史就是一部敢于斗爭的歷史。雖然各個歷史時期面臨的任務不同,斗爭對象和斗爭策略有所不同,但黨的斗爭精神一以貫之。新時代新形勢下,多元思想相互激蕩、各種誘惑接踵而至,對干部特別是年輕干部的斗爭精神“成色”提出了新的考驗。年輕干部擔負著扛硬活、打硬仗的歷史重任,更要始終繃緊斗爭這根弦,堅持胸懷天下、心系人民,堅持知難而進、迎難而上,堅持敢于負責、勇于擔當,勇于投身經濟建設主戰場、鄉村振興第一線、改革開放最前沿,勇挑最重的擔子、敢啃最硬的骨頭、愿接最燙的山芋,以“干部敢為”錘煉斗爭膽魄。
堅定“雖千萬人,吾往矣”的意志,增強斗爭骨氣。骨氣是百折不撓意志的集中體現。中華民族自古就推崇做人要有骨氣。“風雨浸衣骨更硬,野菜充饑志越堅”,長征期間,紅軍將士憑借頑強意志一路向前,在戰火硝煙中不屈不撓地走過二萬五千里英雄路。革命隊伍初上井岡山,敵人“圍剿”、缺衣少糧,紅軍沿著“挑糧小道”,硬是用“鐵腳板”踏出補給線。舉目新時代、闊步新征程,矛盾挑戰層出不窮,對年輕干部而言,更要不斷增強斗爭骨氣,以滾石上山的韌勁不斷闖“無人區”“涉險灘”,不為風險所懼、不為干擾所惑,切實做到解決問題不敷衍、面對矛盾不回避、落實任務不推諉,平常時候看得出、關鍵時刻站得出、危急關頭豁得出,緊要時刻看本色,危急關頭顯擔當。
練就“適千里者,三月聚糧”的本領,增強斗爭底氣。年輕干部不僅要有敢擔當的寬肩膀,還得有干成事的真本領。本領是底氣的支撐,底氣是本領的外顯。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我國發展面臨的重大斗爭不會少,而且越來越復雜。年輕干部只有練就過硬斗爭本領,才能成為可堪大用、能擔重任的棟梁之材。時刻牢記勤學習,一刻不停錘煉本領、提升能力,把學習作為提升能力的途徑,向書本學習知識原理、向同事學習工作方法、向群眾學習解題本領,在干中學、在學中干,用知行合一夯實斗爭底色。要始終堅持深思考,增強戰略眼光、樹牢底線思維、把握斗爭藝術,切實提高運用科學思維觀察事物、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不斷增強工作的科學性、預見性、主動性和創造性。要轉作風,既要堅持公道正派、嚴于律己、慎微慎獨,又要堅持馬上就辦、真抓實干、一抓到底,把精力用到謀發展上、把心思用到求實效上、把勁頭用在抓落實上,以良好的修養立世為人,以實干實績實效彰顯敢于斗爭、善于斗爭的本色。
(作者單位:朝陽市委組織部)
本欄編輯/肖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