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振國
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深刻論述中國式現代化的性質、本質特征和發展道路,指出中國式現代化既有各國現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國情的中國特色,揭示了其豐富內涵,為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提供了理論指引和實踐路徑。
“中國式現代化,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社會主義現代化”,這一準確定位,界定了中國式現代化的根本性質。這一根本性質的生成,是近代中國歷史發展的必然邏輯,也是中國人民在歷史比較中的共同選擇。
馬克思用現代性理論著力揭示資本的現代化,揭示其擴張、增殖的本性,指出“只有資本才能創造出資產階級社會”。建立世界市場是資本自我增殖的需要。“資產階級,由于開拓了世界市場,使一切國家的生產和消費都成為世界性的了。”隨之而來的是民族歷史、區域歷史成為“世界歷史”。現代性在特定階段上產生了絕對權力,構建了支配一切的從屬關系,“使未開化和半開化的國家從屬于文明的國家,使農民的民族從屬于資產階級的民族,使東方從屬于西方”。于是,現代性開辟的世界歷史就把世界上一切民族卷入資本主義文明中來。資本主義現代化在世界范圍內推進,必然伴隨著侵略、掠奪、剝削、殖民、壓迫等野蠻和瘋狂,被壓迫民族爭取獨立和自身走向現代化的抗爭必然產生。1840年鴉片戰爭以后,中國人民的反抗斗爭的根據也在于此。
拯救民族危亡、實現民族獨立,是民族復興的前提。許多仁人志士提出了一個又一個救亡圖存的方案,都一一宣告失敗。孫中山先生領導的辛亥革命雖然推翻了幾千年的封建帝制,但是未能改變中國社會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性質和人民的悲慘命運。西方的先生老是打東方的學生,學生企圖用先生的思想武器打倒先生,只是幻想,必須有新的思想武器。十月革命一聲炮響,給中國送來了馬克思列寧主義,馬克思列寧主義在中國的傳播并與工人運動相結合,產生了中國共產黨。中國共產黨義無反顧地擔負起救亡圖存民族復興的使命,通過領導人民進行深刻的社會革命——由民主革命到社會主義革命,奪取全國政權,建立社會主義制度,為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創造了根本的政治前提和制度保證。
歷史和人民選擇了中國共產黨,中國共產黨沒有辜負歷史的選擇和人民的期待,始終把實現中國的社會主義現代化作為為人民謀幸福、為民族謀復興的奮斗目標,始終堅持在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與中國實際、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結合中,不斷探索實現現代化的途徑。工業化是現代化的核心。黨在過渡時期提出“一化三改”的總路線,把逐步實現國家的社會主義工業化的任務和生產資料私有制的社會主義改造緊密結合、相互促進,并不斷探索中國式工業化道路。我國建立起獨立的比較完整的工業體系和國民經濟體系,為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奠定了物質基礎。在大規模的社會主義建設中,確立了實現工業、農業、國防和科技現代化的目標,努力把我國建設成為具有現代農業、現代工業、現代國防和現代科學技術的社會主義強國。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時期,鄧小平設計了到21世紀中葉分三步走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的發展戰略。黨的十八大以來,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基礎上,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規劃了分兩步走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戰略安排,帶領全國人民開啟了把我國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新征途。
歷史表明,中國共產黨始終堅持以馬克思主義指導現代化道路,始終堅持社會主義現代化的發展方向,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基本屬性與中國式現代化完全相通,只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才能實現中國式現代化。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所強調的,黨的領導關系中國式現代化的根本方向、前途命運。“中國式現代化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社會主義現代化”,這一科學結論規定和統領著中國式現代化的本質屬性、發展道路、發展過程、發展歸屬。
在世界歷史的大背景下,現代化普遍地成為每一個民族關乎命運的目標,但是不同民族、不同國家的現代化并不能按照同一個模式來確立和推進,而必須從自己的國情出發,形成獨特的表現形式、運動方式。決定性的因素是各個民族、各個國家處于自己的社會條件和歷史環境。馬克思認為,這樣的社會條件和歷史環境仍是非常獨特的、非常具體的,如果把起源于西歐資本主義的歷史轉換成一種公式而強加給任何一個民族,就只會得出完全無頭腦的荒謬結論。中國式現代化不能照搬西方模式,不能跟在西方發達國家后面爬行,也不能單純的追趕,而應當從自身的社會條件出發,著眼于超越式發展。
中國式現代化是連續性和階段性的統一,每個階段都有變化了的現實社會條件。新中國成立初期,我們面臨的社會條件是一窮二白,落后的農業國是基本國情,民族工業所占國民經濟比例極低,西方學者說連一輛摩托車也造不出來。中國式現代化構想和理論轉變為實踐和運動,起點之低、推進之難,其艱難困苦是非常突出的。黨領導人民堅持獨立自主、自力更生、艱苦奮斗、發憤圖強,經過幾個五年計劃的實施,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取得巨大成就,并為新時期發展提供了經驗和物質基礎。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時期,鄧小平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概括基本國情,其基本特征是我國已經進入社會主義社會,但是還不發達、不夠格,人口多,底子薄,需要通過改革開放,大踏步趕上時代。改革開放成為中國式現代化的強大助力和必由之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成為中國式現代化運行的社會經濟形態,我國的綜合國力和人民生活水平都上了大臺階,為加快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提供了體制保證和物質條件。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也標志著中國式現代化進入新的發展階段,進入新時代。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團結帶領人民自信自強、守正創新,創造了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成就,在如期實現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基礎上,開啟了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新征程。
新征程是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深刻發展的國際大背景下展開的,風險挑戰、風高浪急,甚至是驚濤駭浪不可避免,這是一個歷史環境的大視野。國內既定的社會條件可以從多方面考察和闡述,二十大報告在闡述中國式現代化內涵時,提出了基本的國情的一個重要方面:“中國式現代化是人口規模巨大的現代化。”這是我們面對的既定的重要的社會條件。到目前為止,世界上實現現代化的發達國家和地區不超過30個,總人口不超過10億。我國14億人口想整體向現代化進軍,整體邁進現代化社會,其規模前所未有,其影響前所未有,其對世界現代化發展的貢獻前所未有。值得中華民族自豪,值得每一個中國人自豪。同時必須清醒認識到,如此規模巨大的現代化發展進程,其艱巨性和復雜性也前所未有。我們必須在實踐中探索,深化對中國式現代化規律的認識,在發展路徑、推進方式上創造出自己的優勢,形成自己的特色。
馬克思的現代性理論,一方面對資本主義現代化作了歷史性肯定,另一方面又作了歷史性批判,資本主義現代化是追求利潤作為重要驅動力,以巨大的社會分化和對立為代價,財富向少數人集中,勞動者陷于貧困,物質財富愈豐富,人的世界愈貧困。馬克思指明的現代化發展道路就是中國社會主義現代化道路,強調未來共產主義社會“生產將以所有人的富裕為目標”,“所有人共同享有國家創造的福利”。未來社會生產不再以追求最大利潤為目標,以滿足人的實際需要、促進人的全面發展為目標,未來社會是以每個人自由全面發展為基礎的“自由人聯合體”。這就是中國式現代化追求的價值目標。
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中國式現代化是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的現代化。”這一論斷充分反映了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體現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本質,也是我們黨一貫主張的繼承。新中國成立之初,毛澤東談到建設富強國家目標時強調:“這個富,是共同的富,這個強,是共同的強,大家都有份。”鄧小平在改革開放之初就強調:“在改革開放中,我們始終堅持兩條原則,一條是以社會主義公有制經濟為主體,一條是共同富裕。”習近平總書記強調:“現在已經到了扎實推進共同富裕階段。”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進程,就是逐步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的過程。
以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作為中國式現代化的價值目標,深刻揭示了中國式現代化為了誰、依靠誰、誰享有的內在邏輯。中國式現代化為了全體人民、依靠全體人民、成果由全體人民享有。其鮮明的指向是維護和促進社會公平正義,堅決防止兩極分化。
堅持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的現代化發展方向,必須正確認識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社會結構、階層結構、利益格局的深刻變化,必須限制資本邏輯的消極影響和破壞性作用,始終堅定人民立場、抵制資本立場,始終恪守從來不代表任何利益集團、任何權勢團體、任何特權階層,并且勇于向黨內被這些集團、團體、階層裹挾的人開刀,堅決清除黨、政府、軍隊中的隱患。真正以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的實際進展,以全體人民得實惠,來激發廣大人民投身到現代化建設的主體自覺和創造精神。
黨的二十大報告關于中國式現代化的論述有五個方面,第三、四、五方面實際上展開了中國式現代化道路。
“中國式現代化是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協調的現代化。”反映了社會主義現代化的根本要求,糾正了資本主義現代化物質豐富、精神貧乏甚至妨礙人自身精神世界發展的弊端。作為過程,中國式現代化的道路是兩個文明相互協調相互促進的發展路徑;作為結果,中國式現代化在創造巨大物質財富的同時,創造出巨大精神財富,占有人類文明的全部積極成果,形成人類文明的新形態,占據人類思想道德的制高點。
“中國式現代化是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自然界是人類社會生成發展的前提,也是人類生活資料、生產資料的本源。資本主義現代化、工業化,無止境地向自然界索取,造成了當代生態危機,并且將生態危機轉嫁給發展中國家。中國式現代化要為后發國家提供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發展道路的選擇,為生態環境治理提供中國智慧,維護當代人發展與后代人發展的代際公平,實現中華民族永續發展。
“中國式現代化是走和平發展道路的現代化。”這是對資本主義發達國家靠戰爭、殖民、掠奪等方式實現現代化的根本否定,突出了中國始終站在歷史正確一邊,踐行人類共同價值。一方面,我們的現代化不僅惠及中國人民,而且也惠及世界各國人民,體現中國共產黨人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世界謀大同的擔當;另一方面,我們的現代化在與各國的發展合作中,既用好國際市場和資源發展自己,又推動世界共同發展,積極吸收借鑒世界文明的積極成果,提升與時代共進的能力。
中國共產黨探索和推進中國現代化,與馬克思主義中國化進程相契合。開辟了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創造人類文明新形態的發展之路,充分彰顯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勃勃生機、當代價值和世界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