聞學良
注重調查研究是我們黨的傳家寶,是做好領導工作的基本功。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在不同場合反復強調調查研究的極端重要性,并要求領導干部帶頭調查研究。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他強調指出,要“弘揚黨的光榮傳統和優良作風,促進黨員干部特別是領導干部帶頭深入調查研究,撲下身子干實事、謀實招、求實效”。在去年底中央政治局召開的民主生活會上他又強調:“要大興調查研究之風,多到分管領域的基層一線去,多到困難多、群眾意見集中、工作打不開局面的地方去,體察實情、解剖麻雀,全面掌握情況,做到心中有數。”今年3月,中辦印發的《關于在全黨大興調查研究的工作方案》也明確要求:“領導干部要帶頭開展調查研究,改進調研方法,以上率下、作出示范。”這是黨對我們各級領導干部提出的新要求,是我們的謀事之基、成事之道,意義重大,影響深遠。
領導干部帶頭深入調查研究,是應對新時代新征程前進道路上各種風險挑戰,推進中國式現代化行穩致遠的必然要求。黨的二十大擘畫了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宏偉藍圖,明確了新時代新征程黨和國家事業發展的目標任務。中國式現代化是一項前無古人的偉大事業,是馬克思主義基本理論、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中國國情的有機結合,是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統一。我們國家獨特的文化傳統、獨特的歷史命運和獨特的基本國情,決定了我們只能走符合自己實際情況的中國式現代化道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客觀規律有哪些?推進中國式現代化過程中迫切需要解決哪些問題?如何把黨的二十大描繪的宏偉藍圖變為美好的現實?這些都是在新的歷史條件下我們黨的“求是”要求,需要深入開展調查研究。“是”作為規律,隱含在事物的內部,而且隨著事物的發展而起變化。調查研究作為“求”的基礎,就是要深入下去接觸事物,不斷增加自己的感性認識。只有按照去偽存真、去粗取精的要求,才有可能上升到理性認識,尋找出事物的“是”來,發現事物的規律性。當前,我國發展面臨新的戰略機遇、新的戰略任務、新的戰略階段、新的戰略要求、新的戰略環境。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加速演進,不確定、難預料因素增多,國內改革發展穩定面臨不少深層次矛盾躲不開、繞不過,各種風險挑戰、困難問題比以往更加嚴峻復雜,迫切需要通過調查研究把握事物的本質和規律,找到破解難題的辦法和路徑。黨員領導干部是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領導者、組織者、決策者,是黨執政興國的骨干力量。只有帶頭深入調查研究,不斷深化對黨的創新理論的認識和把握,善于運用創新理論研究新情況、解決新問題、總結新經驗、探索新規律,才能不斷提高把握方向、把握大勢、把握全局的能力,特別是駕馭復雜局面、防范各種風險的能力,使領導工作更加體現時代性、把握規律性、富于創造性,確保把黨的二十大確定的各項目標任務貫徹落實好,使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巍巍巨輪乘風破浪、行穩致遠。那種認為現在大政方針已定,目標任務已經明確,只要大膽地去干就行了,“沒有必要再去調查研究”的認識是片面的,也是要堅決糾正的。落實黨的二十大提出的各項目標任務,是要真抓實干。但是不調查不研究,對黨的二十大確定的重大任務、重大要求、重要目標不能正確理解、深刻把握,對前進中可能遇到的各種問題沒有足夠的思想準備,我們的領導工作是難以做好的,在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提出的各項目標任務中就有可能出現偏差。我們是在一個擁有9600多萬黨員、14億多人口的大黨大國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我們各個地方、部門都有自己的實際情況,只有將這些情況了解了、摸透了,開展工作才能卓有成效。因此,作為領導干部,只有帶頭深入調查研究,對新時代新征程上我國的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等各個方面進行歷史的、發展的、全面的、深刻的,而不是孤立的、靜止的、片面的、膚淺的了解,才能避免主觀主義,跟上形勢發展,創造性地做好領導工作,把我們的事業不斷推向前進。
領導干部帶頭深入調查研究,是保證科學決策、正確決策,實現正確領導的關鍵所在。決策是領導的主要職能,也是領導過程的關鍵環節。人們從歷史的教訓中越來越深刻地認識到:決策失誤是最大的失誤。決策失誤給黨和國家的事業造成的損失是難以估量的。推進中國式現代化,是一項前無古人的開創性事業,擺在我們面前有許多未被認識的必然王國,有待于我們去揭示。在這種情況下,領導決策的正確和科學比任何時候都顯得更加重要。習近平總書記深刻指出:“沒有調查,就沒有發言權,更沒有決策權。研究、思考、確定全面深化改革的思路和重大舉措,刻舟求劍不行,閉門造車不行,異想天開更不行,必須進行全面深入的調查研究。”這就明確告訴我們,深入細致的調查研究,是獲得真實全面情況,作出正確決策的基本途徑和方法。僅僅靠坐在辦公室里聽匯報、看材料是不夠的。如果僅僅根據這些材料作決策,很容易出現這樣那樣的偏差。有些在一個地區、一個部門工作了較長時間的領導同志,仗著“地熟、人熟、工作熟”,遇事不愿再作調查研究,憑經驗依主觀決策,結果往往導致工作失誤。其原因就在于,他們不懂得萬事萬物都在變化之中,即使你管轄的地還是那些地、人還是那些人,工作還是那些工作,但時代在發展,社會在前進,你不調查研究,同樣是不能正確、科學決策的。這就要求各級領導干部必須打破慣性思維定勢,注重研究新情況,解決新問題,真正從經驗決策轉向科學決策。要堅持調查研究在先,決策拍板在后。實行科學決策,不僅要靠領導個人的經驗,還必須依靠集體的智慧,依靠各種專門的研究機構,包括借助各種現代科學的手段,進行可行性研究、論證。要用好交換、比較、反復的方法,重視聽取各方面意見,包括少數人的意見,反對的意見,立體式進行分析、三思而后行,防止自以為是、一得自矜。經過多次“否定之否定”的過程,進行的思考、作出的決策才能符合實際。實踐證明:凡是那些實際效果比較好的決策,都是經過深入細致的調查研究,進行了嚴密論證的;而決策真正建立在深入細致的調查研究之上,我們的工作就能少走彎路,獲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領導干部帶頭深入調查研究,必須堅持實事求是,堅守黨性原則。領導干部在調查研究中要堅持一切從實際出發,理論聯系實際,聽真話、察實情,堅持真理、修正錯誤,有一是一、有二是二,既報喜又報憂。要力戒調研中的形式主義、官僚主義。要真正“沉”下去,細調查、摸實情、掌握第一手資料,真正把情況摸清,把問題找準,把對策提實。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防止為調研而調研,防止搞‘出發一車子、開會一屋子、發言念稿子式的調研,防止扎堆調研、‘作秀式調研。”調查研究不能“走馬觀花”、“蜻蜓點水”,搞假把式。要眼睛向下、腳步向下,撲下身子,沉到一線,近的遠的都要去,好的差的都要看,表揚批評都要聽。不能只到富裕的地方去、先進的地方去,還要到窮的、落后的地方去;不能光聽順耳的,光看順眼的,還要聽不順耳的、看不順眼的。不能帶著事先定下的結論,帶著固有的框框下去,而要堅持結論產生在調查研究之后,建立在科學論證的基礎之上。這些都是我們在調查研究中必須堅守的黨性原則。
領導干部帶頭深入調查研究,必須堅持問題導向,增強問題意識。問題是時代的聲音。時代在正視問題中前進,在解決問題中發展。領導干部帶頭調查研究,要有強烈的問題意識,以重大問題為導向,抓住關鍵問題進一步研究思考,著力推動解決我國發展面臨的一系列突出矛盾和問題。我們中國共產黨人干革命、搞建設、抓改革,從來都是為了解決中國的現實問題。要敢于正視問題、善于發現問題,以解決問題為根本目的,不斷提出真正解決問題的新思想新思路。要緊緊圍繞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推動高質量發展,直奔問題去,實行問題大梳理、難題大排查,著力打通貫徹執行中的堵點淤點難點。調查的目的是為了研究,是為了給正確決策解決問題提供依據。不能只調查,不研究,對高質量發展中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新經驗要進行認真的分析研究;對改革開放進程中出現的一些消極腐敗現象,對推進共同富裕、增進民生福祉中的縮小城鄉區域發展差距和收入分配差距的問題,要認真分析產生的原因,提出解決的辦法。對那些具有普遍性和制度性的問題、涉及改革發展穩定的深層次關鍵問題,以及難題積案和頑瘴痼疾等,要研究透徹,找準根源和癥結,研究制定改進的對策和措施,確保每個問題都有務實管用的破解之策。對調研中反映和發現的問題,還要做到問題不解決不松勁、解決不徹底不放手。在調查研究中既能發現問題,又能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領導才是有水平、有能力的領導,才是敢于擔當、善于擔當的領導。
領導干部帶頭深入調查研究,還必須建立健全長效機制,實現經常化。領導干部帶頭深入調查研究,不是短期行為,而是長期課題。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指出:“調查研究要經常化。要堅持到群眾中去,到實踐中去,傾聽基層干部群眾所想所急所盼,了解和掌握真實情況”。制度帶有根本性、穩定性、長期性。中央八項規定的第一條就是加強和改進調查研究、深入基層了解真實情況的制度安排。中辦的《關于在全黨大興調查研究的工作方案》也明確指出要“完善調查研究的長效機制,使調查研究成為黨員、干部的經常性工作”。建立經常性調研制度。領導干部每年應有兩到三個月時間深入基層調查研究。實行專項調研。縣處級以上領導班子成員每人牽頭一個課題開展調研,同時針對相關領域或工作中最突出的難點問題進行專項調研。帶頭撰寫調研報告制度。縣處級以上領導干部要圍繞方案明確的12個主要方面、特別是本部門本單位長期未解決的老大難問題,寫出一篇有分量的、理論聯系實際的調研報告。建立調研情況總結交流制度。定期組織領導干部總結交流調研情況,相互學習借鑒,共同研究完善解決問題的對策措施。用好干部教育培訓機制,把掌握調查研究的基本功作為必修課、常修課。用好“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形成的良好機制,推動各級領導干部在調查研究中熱情為群眾辦實事、解難題,走好新時代黨的群眾路線。完善督查督辦。各級黨委(黨組)要建立調研成果轉化運用清單,加強對調研完成情況、問題解決情況督查督辦和跟蹤問效;領導干部要定期對調研對象和解決問題等事項進行回訪,注意發現和解決新的問題。只要我們建立健全長效機制,就一定能使調查研究在全黨蔚然成風,產生實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