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對浙江省湖州市吳興區蓮花莊公園的環境空間規劃進行考察、記錄,重點研究了該公園的生態環境(包括綠化等)、停車區和道路、受眾需求等方面的情況,并從設計師的角度對這些方面進行評析。通過分析介紹,展示了城市傳統公園的建設和發展及其取得的成就,并針對現有的環境空間規劃問題提出建議和對策。與此同時,在新時代,如何將現代元素與傳統文化較好融合,也是值得深思和展望的。
關鍵詞:蓮花莊公園;城市傳統公園;環境空間規劃
現階段,中國的城市化規模不斷擴大,高樓大廈越來越多地聳立,綠色公共空間不足,生態綠地的規劃有待完善,人們越來越渴望回歸大自然,追求陶淵明筆下那種“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田園生活。因此,城市傳統公園成為人們休閑旅游的最佳選擇之一。
傳統公園是指以歷史遺留下來的傳統園林為基礎所形成的城市綜合公園。與現代公園相比,城市傳統公園擁有悠久的歷史,與城市文脈傳承有較強的聯系,具有極強的地域特征。此類公園能滿足人們親近自然、感受自然的需求,同時也能讓人們深入了解古人的生活。但是,傳統公園的發展并未得到重視,而且傳統公園在環境空間規劃中存在諸多問題,比如:綠色生態空間優勢不突出、部分空間人工痕跡過多、缺乏地域文化特色等。這導致傳統公園陶冶情操的功能不夠突出,難以滿足人們感受自然的需求,難以讓人們產生文化認同感。要解決這些問題,需要學習傳統園林中環境空間規劃的手法,以及現代公園中游樂設施、無障礙設施等規劃,并進一步融合雙方的優勢。
一、城市傳統公園規劃的價值和建設中存在的問題
(一)城市傳統公園規劃建設的價值
城市傳統公園是公共開放空間,是文化的延續、文明的傳承,是一個時代的象征,同時也是城市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從城市、社會、市民的視角來看,優秀的城市傳統公園的環境空間規劃存在的價值如下。
1.傳承城市歷史文化
在城市規劃建設中,如果缺少對歷史文化的體現,那么整個城市的發展則會沒有靈魂。因此,城市傳統公園的關鍵價值在于保護歷史、傳承文化,起到承上啟下的作用。一個公園就是一段歷史的記憶,城市傳統公園的環境空間規劃要高度重視對歷史的保護,保留其原本的特色,以微改造的手段代替大拆大建,注重生態環境的改善,以及文明的傳承、文化的延續。
2.作為科研調查和精神文明建設的基地
城市傳統公園是進行精神文明建設、開展科研調查、進行素質教育的重要場所。學校可以選取具有歷史文化內涵的城市傳統公園進行調研考察,深入分析、研究相關歷史,探索城市豐厚的文化底蘊。社會各界可以在此開展各種社會文化活動,如歌唱、健身等,形成獨特的大眾文化,豐富人們的生活、陶冶情操。
3.提供休閑游憩的場所
公園的建設為城市居民提供了戶外活動的可能性,這些空間可以是附近居民散步、聚集的場所,也可以是老年歌舞劇團戶外排練的場地。總之,城市傳統公園能夠滿足城市市民對于休閑游憩等活動的需求。
(二)城市傳統公園規劃建設中存在的問題
從當前的發展來看,城市傳統公園是市民的理想休閑地。隨著經濟的發展,城市傳統公園是否免費開放,以及開放后可能面臨的問題越來越受關注。比如,城市傳統公園免費開放后,游客量逐步增加,如何緩解環境壓力成為亟待解決的問題。
目前,公園管理工作中存在著機構不健全、管理不到位的情況,這使得公園無法充分發揮城市綠地應有的生態效益。同時,城市傳統公園的保護措施不夠健全,開發也存在不合理之處。比如,有些城市傳統公園一味增加游樂設施,忽略了這些設施與公園整體基調的融合,對公園的環境和文化氛圍造成沖擊。因此,對于城市傳統公園的環境空間,不僅要進行合理規劃,避免此類問題的發生,也要充分認識到加強公園管理工作的重要性,采取有效措施,切實加強公園的管理與維護,提高公園整體的管理水平,維護公園生態環境。
二、蓮花莊公園環境空間規劃現狀
(一)蓮花莊公園簡介
蓮花莊公園坐落于浙江省湖州市吳興區蓮花莊路108號。湖州位于華東地區,屬亞熱帶季風氣候,夏熱冬溫,四季分明,季風發達。
宋末元初著名書畫家趙孟頫在此置別業,名蓮花莊。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后,湖州市人民政府為恢復歷史名園,造福人民,1986年撥款重建蓮花莊,并將毗連的潛園劃入,使其連成一片。重建后的蓮花莊,占地112畝(1畝約為666.67平方米),其中三分之一是水面。
蓮花莊公園屬于城市傳統公園,符合傳統公園的基本特征:選址因地制宜,與自然環境結合緊密;文物古跡眾多,塑造了極佳的人文環境氛圍;服務功能齊全,承載著市民的多種公共活動;設計手法中西合璧,體現了城市文脈傳承的特征。
整個蓮花莊公園分為西、中、東三區。蓮花莊西區臨橫塘路為大門,大門旁邊整齊排列著一棵棵桂花樹,秋天香飄四溢;蓮花莊中區前有蓮花池,后有低丘起伏,臨池建有“松齋”“鷗波亭”,齋與亭以回廊相連;蓮花莊東區以假山屏障為首景,內有“三品石”,東有洞門,門上以“水晶宮”榜額,入門亭宇參差、溪光照人。
(二)生態環境
該河流位于蓮花莊公園北門,環境問題不容樂觀。應牢固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積極采取生態修復措施,讓河流重現生機,成為公園中一道亮麗的風景線。
蓮花莊公園內分布著大面積的竹林,竹子既可以維持生態功能又可以凈化空氣、降低噪聲。但是園內部分植物配置不夠合理,比如,喬木旁缺少其他花灌木配植,雜草較多,整體顯得較為單調、雜亂。應當對植物進行合理配置,在公園內形成天然的“綠色呼吸器”。
(三)停車區和道路規劃
蓮花莊西門停車場的設計較為合理,停車后人們有足夠的走動空間,非機動車停車區域的規劃也較為合理,區域內車輛擺放整齊,不會對道路交通造成干擾。園內的地面鋪裝以水泥為主,花徑小路的鋪裝具有裝飾性紋路但設計較為普通,無法凸顯蓮花莊的特色。室內的路線有一定的指向性,并且園內的導視系統內容十分詳細,導視的標識牌選用的木質材料也符合傳統公園的風格。
(四)針對不同使用人群的空間規劃
1.一般使用者
公園的設計基本上體現了色彩和材質的多樣性,公園的景色豐富多樣,功能分區明顯,既有安靜的休息區又有熱鬧的活動區。公園的歷史風貌在這些功能區的設計中也有體現,比如,路邊的座椅在很大程度上還原了歷史風貌。但是也有一些設施的設計風格過于現代化,和公園整體融合度不高,需要改進。
通過調研發現,蓮花莊公園山水相融,葫蘆造型的門洞別有設計感。園內也有“山洞”,進入洞內,移步換景,別有洞天。但是只有在“山洞”這一區域才有這種感受,園內整體的空間塑造不夠豐富,層次不夠分明。同時,園林沒有一個明確的主題,風格不夠突出,例如,有趙孟頫題字“蓮花峰”的太湖石現放置在大型假山旁,位置偏僻,游客只有近觀才能發現。像這種有特色的事物,應放置于入口等顯眼處以吸引游客。
2.特殊使用者群體
(1)老年人和殘疾人群體
老年人和殘疾人群體二者共同點是都可能需要無障礙設施。調研發現蓮花莊公園的出入口和衛生間都設有無障礙設施,并且西門無障礙通道被部分非機動車輛遮擋,不便于使用。
蓮花莊公園西門入門處有大塊空地供老年人活動,老年人可以在這里跳廣場舞或進行團建等娛樂活動。因此,老年人在公園的休閑娛樂需求基本可以滿足。
(2)未成年群體
未成年群體包括學齡前兒童、學齡兒童、青少年。
對于學齡前兒童,公園內各種場所的安全性和設施的完善性尤為重要。蓮花莊公園專門設置了母嬰室,室內嬰兒床、寶寶椅、報警器、醫藥箱、洗手液等設施一應俱全。
針對學齡兒童,自然空間、游戲空間的規劃及其安全性尤為重要。蓮花莊公園現有蹦蹦床、水上游船、碰碰車、旋轉木馬等游樂設施,也有兒童在蓮花莊公園取景拍照。但是整體的設計人工痕跡過重,重功能而輕設計,使公園整體氛圍產生了負面效應,例如園內五顏六色的船、旋轉木馬、碰碰車等游樂設施,其設計風格都與公園整體融合度不高。
對于青少年,專門面向這一群體的聚會空間、活動空間較少,只有一塊區域是適合其活動的地方,即給黑天鵝喂食的區域。
三、蓮花莊公園規劃建設的建議與對策
(一)傳統與現代融合
在傳統公園環境空間的規劃設計中,應注意對傳統文化的保留。傳統文化是我們所擁有的精神財富,設計要符合蓮花莊公園的風格。此外,可以運用巧妙的方式,適當地將傳統建筑“天人合一”的設計理念融入現代公園設計,不斷加強現代公園的文化功能,逐漸形成現代公園的設計風格,從而彰顯人和自然之間和諧共處的狀態。
(二)人性化設計
公園內部的空間規劃要符合人性化設計的原則,因此,公園的動線設計要與人類行為特征相適應;環境空間的植物、雕塑小品等的應用應考慮人的視覺感受;公園內游樂設施的尺度設計、美觀程度等方面,不僅要與適用人群的年齡段相符,還要滿足人的生理、心理及行為習慣需求。城市傳統公園的環境空間規劃唯有以人為本,符合人體尺度與舒適度,才能使空間的活力充分展現出來,真正達到讓游客沉浸式游園的目的。
(三)凸顯主題
城市傳統公園的規劃設計要尊重地域文明和歷史特征,體現場所精神、地方文明,表現人文關懷,而這些主要體現于植物配置、建筑形式、雕塑小品等。特殊城市文化元素的融入,不僅能夠打造公園獨特景觀,體現城市文化與地方特色,而且能夠為城市帶來良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對于蓮花莊公園來說,其園林主題不夠突出。比如,趙孟頫題寫的“蓮花峰”作為蓮花莊的鎮園之寶,體現了蓮花莊的人文精神,應該是吸引游客的重要元素,因此應將此峰放于蓮花莊的入口處,突出該峰的位置,讓游人們進門就能感受到蓮花莊的人文氛圍及文化意韻。
(四)景觀合理規劃
園內綠地率雖較高,但花卉植物較少,植物配置沒有與季節相呼應。可以讓綠樹作背景,引入不同花期的花卉植物進行配置,配置注重高低層次以及色相變化,從而豐富四季植物的景觀,讓人們在不同季節都有植物可觀賞。此外,還可引入蘆葦、睡蓮等水生植物來凈化水源。
(五)加強空間塑造
蓮花莊公園在空間上可運用借景、障景等豐富的構園手法來處理,將空間進行分區,形成虛實結合、高低起伏的各種空間,讓游人在園中深刻體驗到步移景異、曲徑通幽的效果。
人們在滿足生理需求和心理需求的前提條件下,就會開始向往美的環境,這在城市傳統公園中,主要表現在空間構成要素的色彩、形式的選擇和處理等方面。
(六)注重生態管理與維護
生態性的環境空間規劃設計是將規劃設計及生態美學等相互統一,把生態學充分應用到環境空間規劃設計中,將空間與資源有效結合在一起,從而減少對生態環境負面影響的設計。
城市傳統公園的規劃設計中要遵循的生態性原則,是要創造整體有序、協調共生的良性生態系統。這主要體現在植物選擇上,即多用自然元素,少用人工構筑物,減少對傳統公園生態環境的人為影響等。
公園維護也是很重要的一個方面,不僅需要對公園內植物、建筑、河流等定期檢查維護,而且還要做好公共場所的治安管理工作,更好地維護公共秩序。
四、結語
現代城市在不斷進步和發展,城市化所面臨的問題不容樂觀,而城市傳統公園從興起到逐漸發展至今,已經不僅僅局限于為居民提供休閑娛樂,還可以改善城市環境,進而提高居民整體的生活質量。城市傳統公園代表著一個城市的文明和文化內涵,也是文化傳播的重要場所和空間,合理的環境空間規劃不僅有利于居民生活水平的提升,還能增強公園與城市的緊密聯系,使公園與城市在各個方面有機融合,從而實現城市傳統公園的持續性發展與建設。
參考文獻:
[1]王亞杰,丁山.傳統公園改造與更新:以南京玄武湖公園及莫愁湖公園為例[J].綠色科技,2016(7):19-22.
[2]孫得東,李祖濤,李卓冉.城市濕地公園與傳統城市公園比較研究[J].安徽科技學院學報,2014(3):56-60.
[3]王海霞.城市山地公園游憩空間規劃設計研究[D].福州:福建農林大學,2013.
[4]查曉鳴.城市中心區地下人居環境空間規劃[J].上海建材,2018(1):34-37.
[5]李小冬.城市街旁綠地景觀設計研究:以永州市零陵區為例[D].長沙:中南林業科技大學,2014.
作者簡介:
衛悅,湖州師范學院藝術學院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環境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