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基于江蘇省揚州市旅游業相關POI數據,通過核密度分析與服務范圍分析法,對揚州旅游產業空間布局進行分析,并對其周邊餐飲、住宿服務便利度進行評估,通過對POI數據處理與制圖,有效且直觀地反映出揚州旅游產業的布局情況與各區域間產業的發展差距,以期進一步為產業空間布局優化提供支持。
關鍵詞:POI 數據;揚州;旅游產業;集聚特征
基金項目:本文系江蘇高校哲學社會科學研究一般項目“基于POI數據的城市空間分析研究”(2021SJA0823)研究成果。
近年來,揚州堅持打造具有“揚州特色、中國風韻、國際影響”的文旅產業體系,文化和旅游產業已成為揚州市的支柱產業和“拉動消費、促進經濟”的新動能引擎。據統計,揚州旅游總收入由2016年的691.39億元提升至2019年的1 010.2億元。2019年揚州旅游業總收入首次突破1 000億元,旅游業增加值占全市生產總值的比重近8%。從長期發展的角度來看,旅游業的發展完善對揚州市而言至關重要。
《揚州市“十四五”文化和旅游業發展規劃》提出,“科技強國”與“數字中國”推動旅游產業與數字經濟的深度融合。運用網絡數據分析以輔助城市研究規劃,已成為提高城市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方向。興趣點(Point of Interest,POI)一種新的空間數據源,能夠記錄名稱、地理位置、分類等信息,常作為電子地圖導航數據源之一。在城市分析及規劃領域,通過對POI數據的提取分析處理,可清晰地呈現城市各業態數量與分布趨勢,以此為城市發展規劃的參考依據。其中,旅游產業相關POI數據包括各風景園林名稱、位置、附近餐飲商業空間及住宿空間的相關信息,具有數據內容豐富、現實性強的特征,有助于分析其產業布局的準確性。
本文以面向公眾服務的旅游業及其相關產業興趣點數據為研究對象,以揚州市為例分析旅游活動的熱點地區以及相關產業的分布特征,以期優化旅游資源在城市內部空間的配置。
一、數據來源與研究方法
(一)研究區概況與數據來源
本文選取揚州市轄3個區、1個縣、2個縣級市,共62個鎮、4個鄉和17個街道作為研究區,面積6 591.21 km2。邗江區、廣陵區、江都區三區位于城市核心區域。
本文研究數據類型為空間POI數據,此類數據代表了現實地理空間中的點地理要素,包含其經緯度、場地種類、街道地址等屬性信息。本文以2022年揚州市旅游及其相關產業POI數據為數據源,利用Python代碼在高德API接口平臺獲取。高德平臺將POI數據劃分為23個大類、261個中類、4 705個小類。本文選取旅游相關分類中的餐飲服務、住宿服務、風景園林三大類數據,獲得餐飲業類POI數據23 824項、住宿業類3 302項、風景園林類1 620項,共計28746項POI數據。
(二)研究方法
本文采用兩種研究方法對獲取的POI數據進行分析。一是運用核密度分析法對揚州旅游產業進行聚集性分析,探索揚州市旅游相關產業的聚集特征;二是運用服務范圍分析法對風景園林POI服務范圍內所覆蓋的餐飲業、住宿業數量進行統計分析,以判別此處景點為游客提供相關服務的便利度。
1.核密度分析法
核密度分析從概念上講就是在每個柵格像元中心的周圍都定義一個鄰域,樣點間距離越近,所提供的密度貢獻值越大。最終計算各個柵格像元中心點密度值,通過空間疊加生成密度圖。
2.服務范圍分析法
本文中的服務范圍分析主要指緩沖區分析,是基于點要素的緩沖區,通常是以點為圓心,以設定距離為半徑的圓所覆蓋的部分,通常認為緩沖區范圍內的人群能夠享受POI數據的服務,而緩沖區以外的人群則不能享受到該服務。
二、揚州市旅游產業分布特征
(一)揚州旅游產業空間分布的區際差異
基于旅游相關產業的空間樣本數量,以揚州各行政區為研究區域,分析市內旅游相關產業分布的空間差異。經數據整理(圖1),旅游相關產業分布區際差異化明顯,整體呈現塊狀聚集、多中心發展的格局。全市共采集了1 620個風景園林POI。其中,瘦西湖街道風景園林POI數量最多(表1),為214個,約占全市總量13.21%;其二為東關街道,為205個,約占全市總量12.65%;其三為銅山街道,為160個,約占全市總量9.88%。上述瘦西湖街道、東關街道都位于揚州核心城區,而銅山街道則位于揚州儀征縣級市的西北部,其主要風景園林POI構成為棗林灣園博園與東側世博園中的景觀群落。排在其后的高郵街道與仙女鎮則為揚州市下轄城鎮的核心區域。
從旅游相關的餐飲業、住宿業來看,共采集23 824項餐飲業POI。其中,仙女鎮占比最高,約占全揚州市的10.24%;其次為高郵街道,約占揚州市的7.68%。住宿業共采集3 302項POI。其中,東關街道占比最高,約占全市6.93%;其次為仙女鎮,約占6.30%。
綜合上述三類POI數量來看,三類資源分布并不匹配。如風景園林資源最多的瘦西湖街道,其相關的餐飲業POI僅占全市的0.68%,排全市行政區第36名,住宿業POI占全市1.79%,排全市16名;而銅山街道園博園景觀群落因其發展時間晚、遠離城區且景觀類型較為單一,相關餐飲業POI僅占全市0.13%,住宿業POI占全市0.39%,排名均比較靠后,其旅游資源及其配套產業發展有待擴充完善。
(二)揚州旅游產業空間分布聚集特征
為探究揚州旅游產業空間結構特征,借助ArcGIS工具對空間進一步分析。根據核密度分析法識別的揚州風景園林POI聚集區主要有7處(圖2),總體呈現以揚州瘦西湖街道、東關街道為主要核心連片分布,銅山街道、新盛街道、泰安鎮、高郵街道多中心分散布局的空間特征。其中東關街道核密度呈雙中心分布,北側以個園為核心,沿東關街向東西方向擴展。南側以何園為中心,以揚州南河下老城區為主要擴展范圍。瘦西湖街道核密度分布以大明寺為核心,沿瘦西湖風景區呈東南方向帶狀延伸。總體看來,揚州風景園林POI主要集中在揚州市核心城區內,其周邊下轄城鎮風景園林POI分布較少,集聚度不明顯,城區周邊區域風景園林資源還有待開發。
通過ArcGIS核密度工具對揚州住宿業、餐飲業POI進行分析,以幫助了解旅游相關產業分布聚集情況。通過分析揚州市住宿業POI核密度分布(圖3),發現揚州住宿業在市區內有一定的規模優勢,周邊下轄行政區如高郵、儀征、寶應、江都核心城區,住宿業雖有聚集但規模較小。揚州市區內住宿業POI主要集中在東關街道、雙橋街道及邗上街道。東關街道內以個園為核心,沿東關街呈東西方向擴展,東至古運河景觀帶,西至揚州市區文昌閣商圈。雙橋街道住宿業以揚州大學瘦西湖校區西側為核心向外擴展。邗上街道以萬達廣場為核心高密度聚集,這與萬達廣場上層公寓種類多、分布集中有關。總體看來,揚州住宿業POI呈現以商業中心、大學城周邊為主要聚集區域,區域間分布差異較大,兩極分化現象突出。
從揚州市餐飲業POI核密度分布來看(圖4),市區內呈現多處高密度聚集,東西成片延伸趨勢,市區東側以珍園、文昌閣商圈為核心,沿揚州市主干道文昌中路由東延伸至西側揚州大學瘦西湖校區。市區西側一處明顯呈東西方向帶狀聚集,此處為揚州市民稱作“美食街”的望月路,這與市民對餐飲業分布的直觀感受一致。望月路南側高密度聚集區為揚州萬達廣場。 除上述市區內餐飲業片狀聚集外,市區周邊多處餐飲業呈點狀聚集,如汊河街道大學城商業街匯金谷、城北鄉吾悅商業區、江都仙女鎮片區等。
通過對旅游業相關的風景園林POI、餐飲服務POI、住宿服務POI三大類數據的核密度分析可知:東關街道、汶河街道內三類POI都呈密集聚集,服務相互覆蓋,可以給游客提供更為便利的旅游環境。而瘦西湖街道內景區占據了大部分面積,包含瘦西湖風景區、宋夾城公園、唐子城等旅游資源,分布密集,但出于對街道內景區的開發保護,造成了餐飲服務業、住宿服務業發展受限,未形成明顯聚集。位于銅山街道的園博園、世博園景區的這一問題更加突出,周邊餐飲、住宿產業開發潛力較大。
從全市來看,風景園林POI大多集中于市區的東關街道、瘦西湖街道,周邊區域及其他下轄縣市旅游資源相對較少,還有待開發。
(三)揚州旅游產業資源覆蓋分析
為進一步了解旅游相關產業布局,通過ArcGIS緩沖區分析工具,以各景點為中心,1 km為半徑,計算所覆蓋的住宿業、餐飲業POI,從而更直觀地分析揚州市各區旅游相關產業布局。
經分析,景點周邊1 km餐飲業、住宿業POI覆蓋量合計從0—1 209個不等。其中,覆蓋量最多的POI是位于廣陵區萃園路的基督教禮拜堂;其二為位于廣陵區文昌中路的謝公祠遺址,覆蓋量1 199個;其三為揚州市中心地標性建筑文昌閣,覆蓋量為1 185個,其中餐飲業982個,住宿業203個。其產業布局基本符合揚州人對揚州市中心的習慣性認定。在揚州眾多景點中,共有143個周邊1 km無任何餐飲業、住宿業POI,其中高郵市景點占30.7%,寶應縣占27.2%,如高郵市的神居山風景區、寶應縣的蘇中黨校故址與九龍口念佛堂等。相關旅游配套資源還有待開發。
通過表2可知,廣陵區旅游產業資源最為充足,覆蓋最為完善;儀征市景點資源豐富,但相關餐飲業、住宿業覆蓋度不足;邗江區雖景點資源眾多,但相關產業覆蓋度還有待提升;寶應、江都、高郵景點資源數量較少,分布類似,開發潛力大。
三、研究結論
本文基于POI數據,借助ArcGIS分析工具對揚州旅游相關產業進行空間分析,利用核密度分析法得出了旅游相關產業聚集特征,探測其高密度聚集的熱點街區,確定其聚集區域。運用緩沖區分析工具了解相關產業服務半徑相互覆蓋情況,從而更加直觀地了解揚州各行政區劃之間旅游相關產業布局差異。
通過POI數據提供的空間位置以及屬性信息,能夠更加靈活地對城市進行空間布局研究,在城市規劃中起到積極作用。揚州市風景園林POI聚集度明顯,主要集中于邗江區的瘦西湖街道與廣陵區的東關街道,周邊下轄行政區內風景園林POI大多呈零星分布,在未來城市發展中,可加強以寶應、儀征、高郵等區域為核心打造旅游聚集區,輻射帶動其周邊鄉鎮的旅游產業開發。鄉鎮也可開發打造特色旅游資源,如儀征市棗林灣的園博園、世博園以及捺山地質公園等。寶應、高郵、儀征以及部分邗江區風景園林POI周邊餐飲、住宿資源覆蓋不足,可根據當地不同的規劃定位與資源情況進行服務配套補充。如瘦西湖風景區內的長春路夜市彌補了其相對較少的餐飲業不足,同時也具有極大的靈活性。另外,鄉鎮景點也可開發民宿業與農家樂,以滿足游客需求。
總體看來,基于POI數據的揚州旅游產業空間聚集性分析結果能夠較直觀地反映揚州旅游產業空間分布特征,有助于進一步明確旅游產業布局目標。本文在研究過程中使用與旅游業相關的風景園林、餐飲業與住宿業POI作為研究數據源,對產業空間布局進行了一定的研究,但城市發展中旅游業影響因素眾多,當前研究還不能系統全面地反映旅游產業的發展規律,如何利用POI數據探討城市旅游產業布局與發展模式等問題仍有待進一步深入研究。
參考文獻:
[1]魏娟,鐘永德,朱安妮.旅游要素POI對夜間燈光指數的貢獻及其空間特征分析[J].生態經濟,2021(5):139-147.
[2]劉楊,李宏偉,楊斌程,等.基于遙感數據和POI數據的GDP空間化研究:以北京市為例[J].地域研究與開發,2021(2):27-32,39.
[3]楊友寶,李琪.基于POI數據的城市公共游憩空間分布格局及其形成機制研究:以長沙市主城區為例[J].現代城市研究,2021(3):91-97.
[4]葉偉婷.基于GIS的上海熱門旅游景點空間分布特征研究[D].上海:上海師范大學,2020.
[5]遲璐,宋偉東,朱霞.城市POI的空間數據分析與可視化表達[J].測繪與空間地理信息,2020(2):109-113,117.
作者簡介:
陳哲,碩士,金山職業技術學院助教。研究方向:環境藝術設計參數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