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峰 徐文浩
解放海南島的戰役中,有一個有趣的小插曲。
前敵總指揮鄧華的作戰計劃中,渡海作戰的主攻是43軍,而韓先楚任軍長的40軍是加強攻擊力量,也就是第二梯隊。但上上下下都認為,渡海條件不具備,要推遲海南島戰役,因而43軍沒有做好準備。
韓先楚向鄧華提出,由做好準備工作的40軍先行渡海作戰,讓43軍當第二梯隊。
鄧華不同意,并要韓先楚體諒他的難處。
韓先楚毫不讓步,聲稱要越級向第四野戰軍林彪、羅榮桓兩位首長上報。
韓先楚的話惹火了鄧華:“你到底承不承認是我指揮你?”
韓先楚也不示弱:“我只服從正確的指揮。”
“我只服從正確的指揮”這句話,展示了韓先楚“為了打勝仗”的軍人秉性。長期的革命戰爭中,為了勝利,他曾多次“犯上”。
1936年5月18日,為擴大陜北根據地,紅一方面軍司令員兼政委彭德懷率紅1軍團和紅15軍團西征。
紅15軍團78師師長韓先楚率部行至定邊縣城時,偵察員報告說,城內有國民黨軍馬鴻逵部的一個騎兵營和一個保安團武裝。
韓先楚立即趕往先頭團232團,帶著團長、政委去偵察地形。他們圍著定邊縣城走了一圈,城內的敵軍既不出擊,也不打槍騷擾,更不逃走。
韓先楚和232團團長、政委分析,認為敵人之所以困守一座孤城不敢行動,一是怕被紅軍圍殲,二是怕棄城逃跑交不了賬,所以只能按兵不動。韓先楚斷定:“敵懼我殲,攻城可克。”
他讓參謀長發電報給彭德懷司令員和紅15軍團首長,報告攻打定邊縣城的決心。
彭總的指示很快下來了:“置定邊于不顧,繼續繞道前進。”事后,彭總回憶:因為此次西征的目的是擴大根據地,如果定邊縣城久攻不下,會影響整個作戰行動。
韓先楚經過仔細偵察和分析后判斷:定邊縣城雖有城墻,但并不高,準備好云梯就可以攀登,完全有把握消滅守敵。在敵人懼戰、城墻可破的情況下不抓住戰機,等到敵人增兵守城,再打就困難了。
于是,韓先楚決心違抗彭總命令,指揮部隊對定邊縣城發起攻擊。
戰斗過程正如韓先楚所料,非常順利。紅78師僅用兩個多小時就攻克定邊縣城,俘敵350多人,繳獲槍支400多支、戰馬180多匹、銀元1萬多塊及其他物資若干。
接到戰報后,彭總非常高興,馬上發來賀電:“你們機動靈活,攻克定邊,慶祝勝利。防務移交,繼續向鹽池偵察前進。”
1947年3月,國民黨軍東北保安司令杜聿明集結10萬兵力,分三路向我臨江地區發動第四次進攻。
為了迎敵,東北民主聯軍成立了以3縱司令員曾克林為總指揮、4縱副司令員韓先楚為副總指揮的前敵指揮部。
是先消滅國民黨軍暫編20師,還是先消滅蔣介石嫡系89師?在這個問題上,曾克林與韓先楚發生了分歧。
曾克林主張先打20師,理由是該師屬滇軍部隊,戰斗力弱,容易消滅;而89師是蔣介石嫡系,裝備精良,如果一天內解決不了,等到國民黨軍援軍到達,東北民主聯軍有被反包圍的危險。
韓先楚則認為,89師剛從熱河移防東北,對地形交通并不熟悉,而且狂妄自大,貪功冒進。正因為89師是蔣介石嫡系,裝備好,戰斗力強,把它消滅了,才能一戰改變整個戰局,粉碎敵人的全面進攻。
二人意見相持不下,于是將各自的意見分別報送遼東軍區首長蕭勁光和陳云。
蕭勁光和陳云認為,韓先楚的想法是正確的,給予了肯定支持,為了確保勝利,還把3縱和4縱交給韓先楚統一指揮。
本來,4縱司令員胡奇才因病住院,副司令員韓先楚只帶了一個師配合3縱作戰,這下,韓先楚因為自己的堅持和蕭、陳兩位首長的信任,反客為主了。
曾克林非常大度,接到命令后,對韓先楚說:“老韓,從現在開始,我們聽你指揮。”
韓先楚不負眾望,經過精心布局,敵89師被一步步誘入東北民主聯軍的包圍圈中,僅10個小時就被全部殲滅,同時,敵軍前來救援的兩個師也被打退。
這一役讓國民黨軍對我臨江地區的第四次進攻土崩瓦解,徹底扭轉了東北民主聯軍在東北地區被動防守的局面,攻守易勢。
進入和平年代,韓先楚也不改初衷。
他在福州軍區任司令員期間,恰逢中央軍委組織修改指導軍隊作戰的法律性文件《戰斗條例》。條例中有一節內容是“保存自己,消滅敵人”。
韓先楚在長期的戰爭實踐中,得出的結論是:我們打仗,只有積極地消滅敵人,才能有效地保存自己,有時還要主動犧牲自己,去換取消滅敵人的勝利。
韓先楚讓秘書把自己的建議上報軍委:“把‘消滅敵人放到前面,‘保存自己放到后面。”
秘書悄悄地提醒他:“首長,‘保存自己,消滅敵人是毛主席的原話。”
韓先楚答道:“你寫上,有問題我負責。”
最后的結果是,毛澤東和中央軍委接受了他的建議。
1967年,毛澤東接見韓先楚時,韓先楚坦承道:“我這個人,愛講話,意見也多。有人說我愛抗上,我承認,有意見、有想法為什么不提?黨員要有黨性,光考慮個人榮辱,就不對,要想到事業的利益。”
(摘自《黨史博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