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帆

生態位是一個物種所能占有的生存資源的總和。對生物而言,找到生態位,就是搶奪第一名的競賽。有的時期,第一名是超級物種,在繁榮時期會出現超級物種,它們占據了極為廣闊的生態位,鯊魚可以統治整個海洋,恐龍一度稱霸整個陸地。但到了艱難時期,物種的生存空間變小,反而給弱者提供了逆襲的機會。
繁榮時期的競爭好比只有一個項目的比賽,比如所有的人都要比賽跑步,而且是50米短跑,只有跑得最快的人才能勝出,最終只有一個冠軍。商業世界里的競爭與之類似。在經濟繁榮時期,企業爭相做大做強,因為一山不容二虎,最終只有一個贏家。
艱難時期的競賽還是跑步,但各有各的跑法。一種比賽是在遼闊的大草原上和獵物長途賽跑,比的不是速度,而是耐力,誰能把獵物累得精疲力竭、氣絕身亡,誰就是勝利者;另一種比賽是障礙賽,在森林中閃避躲藏,誰能逃過黑熊的追殺,誰就是勝利者;還有一種比賽是跑步加上游泳,中途要游過一條大河,哪怕跑得再快,如果不會游泳,到了河邊一樣傻眼。這就是商業世界中經常講到的細分市場策略。細分市場是在艱難時期適用的生存策略。
這和我們想象中的不一樣,我們總以為逆境對弱者不公。錯,弱者并不懼怕逆境,相反,逆境是弱者戰勝強者的唯一機會。打個比方,如果一支足球隊的戰斗力遠不如另一支,在正常的比賽條件下,他們想戰勝對手幾乎是不可能的。可是,假如就在比賽開始的時候。忽然下起了瓢潑大雨,足球場變得一片泥濘,大雨把球員淋透了,他們甚至睜不開眼睛。這種惡劣天氣對比賽雙方都不利,但對強者的打擊更大,他們所有的優勢都無法發揮出來——雖然他們跑得快,但在泥濘中誰都跑不動;雖然他們打配合更有技巧,但在暴雨中根本看不清誰是自己的隊友。弱隊想戰勝強隊,這是最佳時機。
弱者不懼怕打擊,他們是承受打擊的專家;弱者不懼怕改變規則,規則變了,他們就跟著變;弱者所求不多,他們只求占據一塊很小的細分市場,能夠活下來。
弱者和強者不一樣,他們不追求宏大的目標,也不在意眾人的毀譽,他們把全部精力都用于活下來。結果,最終活下來的不一定是強者,而很可能是弱者。
(摘自《變量5:在中國這艘大船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