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裝”兩個字很能戳到當代人的痛點,人們時常假裝風雅、假裝幸福、假裝有才華、假裝是朋友,其實很難裝得成功。看破不說破,心照不宣不戳穿才是現代人生活的必備技能。一個人的個人能力、生活經驗和知識結構都瞞不了人,“假裝”往往百孔千瘡,很難超出見識之外。
《水滸傳》里神行太保戴宗就是一個沒見識的代表。聽說宋江被捕,軍師吳用出了一個主意,找人模仿丞相蔡京的筆跡寫信給他兒子蔡九知府,讓戴宗帶回當作回信。蔡九知府把戴宗找來盤問送信的過程。戴宗編了一段經歷,說自己在相府門口尋著一個門子,后讓門子把信和禮物遞進去,第二天就給了回書。
蔡九怒道:“我們家門子是不能進府堂的,書信要經由張干辦送給李都管,然后才能遞到里面收禮物,再快也得三天,而且這么貴重的禮物,怎么可能沒個心腹的人細問一下就收了?”戴宗沒在東京汴梁生活過,自然不知道相府的模樣和規矩,一下子就暴露了。
《水滸傳》的作者施耐庵也很難假裝什么都懂,比如不懂得“吃”。吳用說他自己:“如今在一個大財主家做門館,他要辦筵席,用著十數尾重十四五斤的金色鯉魚。”汪曾祺先生對此評論說,鯉魚要吃三斤左右的,價也最貴。鯉魚大到十四五斤,就不好吃了。這番話說明施耐庵對吃鯉魚外行。
小說里常常有假扮他人的橋段,會增添許多戲劇性。《天龍八部》里的阿朱掌握了一種“黑科技”——易容術,可以輕易假扮成另一個人,甚至裝成喬峰那樣的壯漢都能瞞天過海。喬峰甚至懷疑是阿朱喬裝成自己,殺死了他的養父母和師父。阿朱情急之下只得解釋:“我哪有一掌打傷少林高手的武功?”面貌的偽裝不過是個障眼法,核心能力才是硬傷。
除了才華武功的實力,對人與人關系的判斷也是假扮者的軟肋。《鹿鼎記》里毛東珠假扮皇太后很長時間無人識破,為何阿朱扮成丐幫長老白世鏡,卻立即被馬夫人康敏認出來?那是因為皇太后本來與下人不親近,而白世鏡和馬夫人的關系可不一般。人性的詭譎,遠不是十幾歲的阿朱能領悟的。
(摘自“閆晗”微信公眾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