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訊 張聰)1月29日,為發揮食品快速檢測(以下簡稱“食品快檢”)排查食品安全風險隱患的作用,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安全法》有關規定發布《關于規范食品快速檢測使用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
食品快檢可用于對食用農產品、散裝食品、餐飲食品、現場制售食品等的食品安全抽查檢測,并能夠在較短時間內顯示檢測結果。意見共涵蓋5項內容:一是食品快檢應具備的條件和能力,二是真實客觀記錄和公開食品快檢信息,三是依法處置食品快檢發現的問題產品,四是切實提升食品快檢產品質量水平,五是因地制宜開展“你送我檢”便民服務活動。
意見指出,市場監管部門應依法規范使用食品快檢技術,即在日常監管、專項整治、活動保障等現場檢查工作中,應依法使用國家規定的食品快檢方法開展抽查檢測。對食用農產品快檢結果有異議的,可以自收到檢測結果時起4小時內申請復檢,復檢不得采用快檢方法。同時,食品快檢不能替代食品檢驗機構的實驗室檢驗,也不能用于市場監管部門組織的食品安全抽樣檢驗。
意見表示,應依法處置食品快檢發現的問題產品。食品快檢抽查檢測結果表明可能不符合食品安全標準的,被抽查食品經營者應暫停銷售相關產品;屬地市場監管部門應及時跟進監督檢查或委托符合法律規定的食品檢驗機構進行檢驗,及時防控食品安全風險。抽查檢測結果確定有關食品不符合食品安全標準的,可以作為行政處罰的依據。
本意見自發布之日起實施,適用于規范市場監管部門、銷售食品的市場開辦者使用食品快檢的行為。銷售食品的市場指銷售食品的農產品批發市場、零售市場(包括農貿市場)、商場、超市、便利店和餐飲店等場所。《食品藥品監管總局關于規范食品快速檢測方法使用管理的意見》(食藥監科〔2017〕49號)、《食品藥品監管總局辦公廳關于印發食品快速檢測方法評價技術規范的通知》(食藥監辦科〔2017〕43號)同時廢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