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玉梅
摘 要:為深化運用現(xiàn)代分析儀器,提升食品檢測質量,本文指出食品檢測樣品基質具有復雜性、檢測組分與項目種類繁多的特征,并分析了食品檢測現(xiàn)狀。同時,明確了現(xiàn)代分析儀器在食品檢測中的分類,提出現(xiàn)代分析儀器在食品檢測中要加大各項資源投入力度、規(guī)范分析方法和操控程序、保證樣品處理的科學性、提高檢測人員水平的應用建議。
關鍵詞:現(xiàn)代分析儀器;食品檢測;檢測方法
Application of Modern Analytical Instruments in Food Detection
Jiang Yumei
(Hunan Chemical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 Zhuzhou 412000, China)
Abstract: In order to deepen the use of modern analytical instruments and improve the quality of food detection, this paper points out that the matrix of food detection samples ha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complexity, a wide range of detection components and items, and analyzes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food detection. At the same time, the classification of modern analytical instruments in food testing is clarified, and the application suggestions of modern analytical instruments in food testing are put forward, such as increasing the input of various resources, standardizing the analytical methods and operating procedures, ensuring the scientificity of sample processing, and improving the level of testing personnel.
Keywords: modern analytical instruments; food testing; test method
基于社會經濟的快速發(fā)展,人們對食品健康安全問題愈加重視[1]。尤其是在健康食品、綠色食品的推廣過程中,食品安全檢測質量受到人們的高度關注。現(xiàn)階段,在現(xiàn)代科學技術的支持下,食品檢測技術逐漸被創(chuàng)新和應用,推動了食品檢測的高質量發(fā)展。為進一步提升食品檢測質量,有必要對現(xiàn)代分析儀器在食品檢測中的應用進行深入分析。據(jù)此,本文分析了食品檢測的特征與現(xiàn)狀,指出現(xiàn)代分析儀器在食品檢測中的分類,并提出現(xiàn)代分析儀器在食品檢測中的應用建議,為進一步提升現(xiàn)代分析儀器在食品檢測中的應用實效提供借鑒與參考。
1 食品檢測特征與現(xiàn)狀
1.1 食品檢測特征
1.1.1 食品檢測樣品基質具有復雜性
日常的食品檢測包含了各種常見的食物,如生肉、海鮮及蔬菜水果等。這些食品的組成成分大多復雜多樣,有的食品成分還具有一定的隱蔽性[2]。食品的多樣性和復雜性給日常檢測工作帶來了困難。在檢查前,檢測機構需對被檢測食品進行分類,對被檢測的食物樣品進行處理,但因基質干擾而導致檢測結果不準確的現(xiàn)象仍時有發(fā)生。因此,當前階段的食品檢測是一項難度較大的工作。
1.1.2 食品檢測組分和項目種類繁多
根據(jù)殘留成分的不同,日常食品檢測分為以下幾種。①農藥殘留。農藥在目前的農業(yè)種植中必不可少,目前已知的農藥種類多達1 500多種,常見的農藥包括有機磷、苯甲酰脲類、氯化煙酰類等[3]。②獸藥殘留。獸藥被廣泛用于畜牧業(yè)中,殘留成分主要包括抗生素類、抗原蟲類、生長促進劑類等。鑒于牛、羊肉等肉類中的食品添加劑逐漸增多,當前對食品中的獸藥殘留進行檢測時采取的是深層次檢測。③重金屬殘留。重金屬污染主要是工業(yè)污染、生活垃圾污染和交通污染,常見的包括鉻、鉛、鎘和汞等金屬污染[4]。④放射性物質殘留。已有檢測部門在食用蔬菜中檢測到殘存的放射性物質,且現(xiàn)代對核能源的開發(fā)逐年增加,由此而對食品造成的污染應該引起足夠的重視。
1.2 食品檢測現(xiàn)狀
食品安全問題與人們的身體健康息息相關,因此備受關注,當前階段,食品中的農藥殘留、獸藥殘留、重金屬殘留、放射性物質殘留等依然存在。加之技術的不斷革新和進步,豐富了食品的種類,食品的制作工藝和制作方法也逐漸多元化。食品中各種香料、食品添加劑等的添加,使食品的成分變得復雜、污染有所增加,這些都給日常的食品檢測工作增加了難度[5]。為確保食品安全和檢測工作的順利開展,我國需引進現(xiàn)代化的檢測技術和儀器設備,快速、有效地進行檢測,全方位提升食品安全檢測質量。
2 應用于食品檢測的現(xiàn)代分析儀器分類
2.1 光譜分析儀器
光譜分析儀器是利用光譜分析法檢測食品中的金屬離子及稀有元素的含量,是對食品的分子結構進行檢測的一類分析儀器[6]。光譜分析法是基于分子、原子的光譜學理論建立的儀器分析方法,光譜分析法在食品檢測中普遍應用,主要包括紫外線、原子吸收光度分析法兩種。可以用紫外線吸收光度分析法鑒別食品中的鐵、銅、錫等微量元素離子的含量。通過紫外線吸收光度分析法分析不同物質對紫外線的吸收波長,在紫外線的波長范圍內被電波輻射到的物質能產生特定的吸收值,即特定的吸收值對應不同的物質來檢測食物中的金屬離子含量[6]。在光的照射下,通過實際參數(shù)的對照,不同原子、分子呈不同的吸收參數(shù),對物質內原子、分子對光線的吸收程度進行分析與實驗,從而得出各類元素的含量。原子吸收光度分析法是在技術人員挖掘原子光譜規(guī)律之后掌握的一項技術。利用高感應型聯(lián)合等離子體是原子光譜放射器的原理,借助等離子體對食品樣本中的原子進行檢測,并利用光譜差值測定食品中所含物質。此外,還可對食品中的蛋白質等組分進行檢測。該技術被用于現(xiàn)代分析儀器中,對食品檢測起到重要的推動作用。
2.2 電化學分析儀器
電化學分析儀器是運用電化學分析法進行分析的一類分析儀器,適用于對液態(tài)食品的檢測,如牛奶、醬油、醋和酒等。電化學分析法具有精準性高、針對性強的特點,在理論上具有可借鑒性,但在具體應用中,由于電極適用于部分低價離子,因此會有諸多因素干擾,易導致檢測曲線不標準,影響電極電位值的重現(xiàn)值的測量,檢測數(shù)據(jù)和檢測結果缺乏準確性。具體應用中,技術人員可重點研究如何使產生的離子種類達到理論要求,提高檢測的質量。電化學分析法是基于物質溶液中電化學性質建立的儀器分析方法,依據(jù)溶液中物質電化學改變規(guī)律及其性質,結合被檢測物質含量與電流、電量、電位和電導等電學量之間的計量關系,完成定性和定量分析[7]。目前,雙極溶出法相較于傳統(tǒng)的檢測水平波段范圍有了大幅度的提高,極譜分析技術已經達到成熟階段,電化學分析法的研究在化學波普方向上已取得了較多成果。
2.3 核磁共振分析儀器
核磁共振分析儀器主要是利用核磁共振這一物理現(xiàn)象進行食品檢測的一類分析儀器。例如,米飯等這一類食物含有大量有機物,利用核磁共振技術能檢測出其所含物質中不同種類的氫原子的相關質量、數(shù)量及信息,對接數(shù)據(jù)庫并找出與之對應的物質成分,食物的變質情況可通過分析研究食品的結構與組成進行判斷。可將被檢測物置于特殊磁場中,原子核在磁場中受到磁化,自旋角動量發(fā)生變化,其基本原理是引發(fā)氫原子核的共振并吸收能量,用無線電射頻脈沖激發(fā)氫原子核[7]。當射頻脈沖停止后,氫原子核會將吸收的能量釋放出來按特定的頻率發(fā)出射電信號,最后通過接收器形成檢測結果。目前較為成熟的是核磁共振儀技術,適用于對淀粉類食物的檢測的是核磁共振分析儀器,能夠保持樣品的完整性,實用性較強、應用廣泛。
2.4 氣相色譜質譜聯(lián)用儀器
在食品檢測中適用于農藥殘留、獸藥殘留和食品添加劑等物質的檢測和分析的是氣相色譜質譜聯(lián)用儀器[8]。氣相色譜質譜分析法將化學技術與物理技術相結合,通過質譜儀轟擊待測物質,產生原子團塊,并將其記錄成質譜圖,再通過色譜分析手段對待檢物質進行氣化處理,根據(jù)氣化程度對照氣相色譜進行鑒定,得出最終鑒定結果。除食品檢測外,氣相色譜質譜分析技術被廣泛應用于環(huán)保、電子、紡織品、醫(yī)藥等行業(yè),具有極強的分離能力。
3 現(xiàn)代分析儀器在食品檢測中的應用建議
3.1 加大各項資源投入力度
現(xiàn)階段,在食品檢測工作中,我國對于現(xiàn)代分析儀器的開發(fā)和應用存在不完善之處,可從以下幾方面進行改進。①加大對食品檢測的資金投入力度。為了日常食品檢測工作的正常開展,我國應增加必要的資金投入,確保現(xiàn)代化分析儀器和試劑等必需品充足。②培養(yǎng)與食品檢測相關的科研型人才。人才是創(chuàng)新的關鍵,因此應注重對人才的培養(yǎng),提高現(xiàn)代分析儀器的研發(fā)水平和操作能力,力求進步和創(chuàng)新,可在高等院校增設相關課程或專業(yè)。③借鑒先進技術與經驗。針對食品檢測問題,我國應加強與國外的交流學習,總結經驗,引進國外的先進技術,服務于我國的食品檢測工作。
3.2 規(guī)范分析方法和操控程序
鑒于食品檢測工作中困難重重,運用分析儀器進行檢測時可能受到各種因素的干擾,因此進行食品檢測時應采用科學的分析方法,規(guī)范操控程序,保證食品檢測各個環(huán)節(jié)的科學性。①根據(jù)樣品及殘留物的種類和成分選擇合適的分析儀器和科學的檢測方法。檢測前制訂完善的檢測計劃和方案,針對檢測過程中可能發(fā)生的問題做好防范舉措[9]。檢測過程中,核實儀器設備的參數(shù)設定,并嚴格按照操控程序和流程進行檢測,確保檢測過程和檢測結果的精準度和有效性,提升檢測質量。②結合實際開展食品檢測工作。在日常檢測工作中,應明確檢測目的,按照國家或行業(yè)規(guī)定有針對性地開展檢測。③積極進行總結和積累。食品檢測工作十分繁雜,因此應注重對經驗的積累和學習,定期進行總結,完善分析方法,避免重復性的工作。
3.3 保證樣品處理的科學性
食品樣品是確保分析結果準確性的關鍵,因此應充分考慮樣品的特性、類型差異,選擇合適的分析方法和樣品處理方法,確保所選擇的方法與樣品的特性保持統(tǒng)一[9]。在有條件的情況下,應盡可能選擇對樣品干擾最小的處理方法,確保檢測結果的準確性,如檢測結果產生了誤差,應綜合考慮樣品、儀器等各方面因素的影響,優(yōu)化檢測環(huán)境和條件,改進樣品分析和處理方法。此外,在檢測前和檢測過程中應做到以下幾點。①樣品具備合格證。②樣品在有效期內,且符合檢測的質量標準。③檢測前保證樣品的完整性和潔凈度,避免受到污染。④使用樣品時按照要求處理和檢測,確保溫度、檢測試劑用量等條件符合標準,同時保持分析儀器無污染,減少檢測干擾因素,提升檢測結果的精準度。
3.4 提高檢測人員水平
現(xiàn)代分析儀器雖然大大提高了食品檢測的質量和水平,但檢測人員的能力仍是須關注的重點。食品檢測人員應具備完善的理論體系,同時具備過硬的實踐技能,能按規(guī)定和流程操作現(xiàn)代分析儀器,并對檢測結果進行科學分析和總結。為確保食品檢測的質量,需持續(xù)不斷地提升檢測人員的水平,打造一支有實力的檢測隊伍。根據(jù)檢測需求招聘符合條件的檢測人員,除了具備必要的技術和技能,檢測人員還應保證檢測工作的效率和質量,具備創(chuàng)新意識、學習能力和協(xié)作精神[9]。此外,要加強對檢測人員的教育和培訓。技術時刻在革新,為了滿足發(fā)展和創(chuàng)新的需要,應加強對檢測人員專業(yè)技能、綜合能力的提升,促使檢測人員利用和創(chuàng)新食品檢測技術,推進食品檢測工作向前發(fā)展。
4 結語
食品檢測樣品基質具有復雜性,且食品檢測組分和項目種類繁多,需根據(jù)不同食品檢測需求選擇適宜的檢測方法。與傳統(tǒng)食品檢測技術不同,現(xiàn)代分析儀器檢測的精準性更高、操作簡便,為食品檢測提供了新的發(fā)展路徑。為充分發(fā)揮現(xiàn)代分析儀器的作用價值,提升食品檢測質量,技術人員應對不同類型的現(xiàn)代分析儀器進行特征分析,在精準把握現(xiàn)代分析儀器具體應用方向與路徑的基礎上,通過加大投入力度、規(guī)范分析方法和操控程序、科學處理樣品、提高檢測人員水平的方式,深化現(xiàn)代分析儀器在食品檢測中的應用,為保障食品安全提供助力。
參考文獻
[1]劉笑笑.食品檢測應用的影響與檢測風險防范策略[J].現(xiàn)代食品,2022,28(20):143-145.
[2]許程,夏輝,楊雪梅,等.食品檢測用致瀉大腸埃希氏菌標準菌株的研究[J].現(xiàn)代食品,2022,28(19):168-170.
[3]曾鳳澤.現(xiàn)代分子生物學技術在食品和藥品微生物檢測中的應用[J].質量安全與檢驗檢測,2020,30(6):138-139.
[4]陳錫,武亞帥,吳建欣,等.能量色散X射線熒光光譜技術在食品檢測領域的進展[J].食品工業(yè),2022,43(9):235-239.
[5]王進.儀器分析法在食品化學危害成分檢測中的應用[J].現(xiàn)代鹽化工,2021,48(4):65-66.
[6]嚴亮.食品檢測分析中儀器分析法的應用研究[J].中國設備工程,2022(17):24-25.
[7]張芬.現(xiàn)代儀器分析技術在食品安全檢測中的應用[J].現(xiàn)代食品,2021(5):106-108.
[8]張燕,晏許超.化學儀器分析技術在食品檢測中的應用及其質量控制探究[J].現(xiàn)代食品,2021(3):129-131.
[9]馬國梁.現(xiàn)代分析技術在食品添加劑檢測中的應用探究[J].現(xiàn)代食品,2020(22):208-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