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惠文,陳雪清,陶欣慧
福建醫科大學腫瘤臨床醫院,福建省腫瘤醫院,福建 350014
宮頸癌是最常見的婦科惡性腫瘤,嚴重影響女性生殖健康[1]。手術治療是目前宮頸癌常用的治療手段,然而手術屬于創傷性治療,會導致病人生活質量的下降等不良反應[2]。因此,良好的治療方案和護理方法對病人的治療結果和康復具有積極的影響[3]。既往研究表明,通過健康教育等手段,能有效提升病人對疾病的認知水平,從而提高病人自我管理效能[4-5]?;厥诜ㄊ窃谶M行健康教育后,讓受教育者用自己的語言表達對信息的接收理解,對于模糊的信息,教育者再次進行講解,直至受教育者正確掌握所有信息[6]。該方法針對性地實施健康教育指導,將評估和反饋貫穿在整個疾病管理過程中,有利于及時發現并解決問題[7]。短視頻形式的健康教育讓內容更形象,更容易讓病人記憶深刻。本研究將“互聯網+”短視頻結合回授法式健康教育應用于宮頸癌圍術期病人,取得良好效果。
采用回顧性研究,選取2020年6月—2021年3月入住某三級甲等腫瘤??漆t院行手術治療的宮頸癌病人55例納入對照組;采用前瞻性研究,選取2021年4月—2021年12月入住某三級甲等腫瘤專科醫院行手術治療的宮頸癌病人55例納入觀察組。納入標準:①經病理確診為宮頸癌;②病人臨床分期為Ⅰ~Ⅱa期,滿足宮頸癌手術指征;③初中及以上文化水平;④年齡18~60歲。排除標準:①合并認知、溝通障礙或既往有精神疾病史;②合并其他惡性腫瘤者;③合并心、肝、腎等臟器功能衰竭者;④合并腫瘤遠處轉移。對照組病人,年齡25~58(44.01±6.12)歲;腫瘤分期:Ⅰ期20例,Ⅱ期35例;文化程度:初中33例,高中14例,??萍耙陨?例。觀察組病人,年齡26~60(47.89±4.25)歲;腫瘤分期:Ⅰ期18例,Ⅱ期37例;文化程度:初中30例,高中15例,??萍耙陨?0例。兩組年齡、腫瘤分期、文化程度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1 對照組
采用常規健康教育方式,通過口頭告知及宣傳手冊的發放向病人進行圍術期健康宣教,包括術前飲食準備、腸道準備、個人衛生準備、術后飲食、活動、管道、傷口等術后注意事項。出院時告知病人復查時間。
1.2.2 觀察組
在對照組的基礎上,采用“互聯網+”短視頻結合回授法式健康教育,具體如下:
1.2.2.1 成立科室科研小組
成員共8名,由護士長擔任小組組長,組員包括4名主管護師,3名護師,均具備5年及以上工作經驗,有良好的語言溝通能力,熟知科研任務。由護士長對小組成員進行回授法理論知識和技巧的相關培訓。并建立微信交流群和微信公眾號。
1.2.2.2 視頻制作與推送
科研小組成員利用“頭腦風暴”法,總結宮頸癌圍術期需要制作視頻的模塊內容,由護士長作為視頻制作的總策劃,協調分工。共完成女性生殖器官生理解剖、入院環境介紹、術前腸道準備、彈力襪穿脫法,術后腹帶使用方法、下肢功能鍛煉之八段操、術后下床三部曲、有效咳嗽和深呼吸、術后導管注意事項、下肢深靜脈血栓及肺栓塞科普知識等共10余個視頻制作。視頻內容通俗易懂,由科室主任醫師進行審查修訂,最后在科室微信群“十區紫丁香交流群”和微信公眾號“紫丁香健康風向標”每周推送傳播2次。
1.2.2.3 回授法的應用
健康教育過程中要求小組成員對病人健康教育時使用回授法進行一對一宣教,共4個步驟,即解釋、評估、澄清、再評估。
①解釋:先指導病人掃描相應二維碼觀看相關視頻,根據病人知識水平和接受能力,應用通俗易懂的話語向病人講解宮頸癌圍術期相關知識,語速不可過快,語氣親切、溫和,給予病人充分的接受時間。②評估:科研小組成員給予病人宣教及視頻觀看后讓病人用自己語言進行闡述,在提問前,盡量使氣氛變得輕松愉快,并告知病人這只是檢查病人對健康教育知識的掌握程度,并不是測試,以減輕病人的緊張不適感。采用開放式提問,如“術前幾點之后不能吃東西?”“您說一下手術后第一次下床活動要注意什么?”避免提出一些如“術前一天中午只能吃半流質您知道嗎?”“術后6小時您可以取半坐位您懂了嗎”之類的答案為限定性“是/否”的問題。③澄清:在病人講解結束后,由護士對病人進行接受內容的評價,正確的點及時給予如“您回答得很好”“沒錯,就是這樣”等肯定性回答,以增強病人信心;若病人理解不正確或未理解,護士不應該對病人加以指責或表現出不耐煩的態度,應給予再次更正、講解,直至病人準確理解為止。④再評估:健康教育結束后采用開放式提問如“您還有什么不懂的嗎?”或“你還有其他問題嗎?”再次評價病人對健康教育內容的理解程度。
比較兩組干預前、干預1個月后病人健康教育知曉率、自我管理效能水平以及病恥感程度。
1.3.1 健康教育知曉率情況
調查病人對健康教育知識的知曉情況,采用自制的健康教育知曉率調查問卷。內容包括術前準備、術后指導、術后常見并發癥的預防、復查等4個方面,共10個條目。每條目選項為“非常了解”“了解”“一般”“不了解”“非常不了解”。本次研究將“非常了解”及“了解”設為病人知曉。
1.3.2 自我管理效能
采用由錢會娟等[8]漢化的針對癌癥病人的自我管理效能感量表。量表包含自我減壓、自我決策和正性態度3個維度,總共28個條目,每個條目計分1~5分,總分為28~140 分,得分越高表示自我管理效能水平越高。此量表Cronbach′sα系數為0.849~0.970,Guttman折半系數在0.803~0.937,具有良好的信度、效度。
1.3.3 病恥感
采用社會影響量表(SIS)[9]評估病人病恥感。SIS量表含24個條目,包括社會排斥、經濟歧視、內在羞恥感、社會隔離4個維度,社會排斥與在工作和社會中感覺到的歧視有關,包括別人對他的尊重減少、表現出對他們不滿意、回避他們、感到尷尬,共9個條目;經濟歧視與工作的穩定性和收入情況有關,共3個條目;內在羞恥感包括感到與健康人的隔離、為自己的疾病自責、需要他人更多的關心,包括5個條目;社會隔離包括孤獨感、與他人之間不平等感和無用感,共7個條目。社會排斥和經濟無保障代表感知到的羞辱和歧視,內心羞辱和社會孤立感代表自我的羞辱和歧視。采用Likert 4點計分法,從“極不同意”到“很同意”分別計為1~4分。總分為24~96分,其中24~47分為病恥感低,48~71分為病恥感中等水平,72~96分為病恥感高水平,即總分越高病恥感越重。此量表Cronbach′sα系數為0.883。


表1 兩組健康教育知曉情況

表2 兩組自我管理效能、SIS評分比較 單位:分
本研究結果顯示,與對照組比較,觀察組干預后健康教育知曉率及自我管理效能明顯提高,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說明觀察組干預方式較對照組更具優越性。分析原因,隨著加速康復外科的飛速發展,病人康復進程加快,住院時間縮短,護士臨床工作繁忙,傳統健康教育以單向灌輸為主,容易忽視病人個體性和接收程度[10],臨床病人文化層次差異及適應能力的差別,普遍存在疾病相關知識認知不足。相關研究表明,部分病人接受健康教育后都會有不同程度的遺忘?;厥诜梢酝ㄟ^雙向的信息溝通,及時檢查病人在記憶和理解上的失誤,將病人的誤解降到最低[11];另外,基于互聯網的視頻健康教育形式給予病人全過程、動態式、有目的性的疾病治療示范,使內容更形象,便于病人理解和記憶知識,也避免口頭健康教育出現的溝通障礙。其次,通過動機性訪談,有效解決了單向性信息輸入的缺陷[12],通過不斷評估教育效果和及時糾正指導,幫助其提高自我概念和自護責任感,從而激發病人自我管理動機。也能讓病人正確對待疾病,積極配合治療和護理,提高自身疾病管理能力和生活質量。與陳彩云等[13]研究結果一致。
宮頸癌病人普遍存在病恥感,病恥感是臨床上不容忽視的心理問題[14]。以往研究發現,通過病人的表達,護理者耐心傾聽可幫助病人疏泄不良情緒,提升疾病認知和應對能力,減輕病人病恥感[15-17]?;厥诜J较碌淖o理干預強調理解和傾聽病人,通過鼓勵病人陳述表達,可深入了解病人疾病體驗、生活狀態、心理狀態,并了解病人訴求,進而采取針對性護理措施。本研究結果顯示,干預前兩組病人SIS評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干預1個月后觀察組SIS評分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提示“互聯網+”短視頻結合回授法式健康教育應用于宮頸癌根治術后,可降低病人病恥感。
護理人員將“互聯網+”短視頻結合回授法式健康教育應用于宮頸癌圍術期病人,不僅提高了病人健康教育知曉率和自我管理效能,還降低了病人病恥感,能有效促進病人的康復,提高臨床護理質量。后期將進一步擴大研究人群、增加樣本量驗證和完善本方案,提高研究結果的可推廣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