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素霞,王麗群,周雅琳,劉燁婷,顏玉梅
1.莆田市中醫醫院,福建351100;2.中國人民解放軍聯勤保障部隊第九〇〇醫院莆田醫療區
全膝關節置換(TKA)是臨床治療嚴重膝關節疾病的重要術式,能夠糾正畸形,改善膝關節功能,提高病人生活質量[1]。但因手術技術提高和醫療資源的有限性,醫院病床周轉率加快,縮短了住院時間,多數病人術后康復均在院外,但部分病人出院后缺乏醫護人員專業的康復指導,康復效果明顯降低,不利于病情康復[2-3]。延續性護理是醫院護理的跟進與延伸,可經各形式與病人保持聯系,為其提供系統、連續的康復指導,已成為護理學領域研究的熱點[4-5]。自我效能是個體為完成相關目標所具備的信念,可調節人的行為,影響個體對行為的堅持性和付出的努力,自我效能高者承受能力較強,可緩解心理壓力,提高戰勝疾病信心,提高病人治療依從性、積極性,減輕病情或加快病情康復進程。了解老年TKA病人延續性護理需求相關影響因素具有積極意義,但臨床相關研究較少。基于此,本研究分析老年TKA病人延續性護理需求現狀及其影響因素,為今后制定個性化的延續性護理方案提供理論依據。
用便利抽樣方式選取2021年1月—2022年4月在莆田市中醫醫院行TKA術治療的84例老年病人為研究對象。納入標準:首次接受TKA術治療;年齡≥60歲;病人或家屬簽署知情同意書;溝通交流能力和理解能力正常。排除標準:合并嚴重原發性疾病,如造血系統、心血管、內分泌系統疾病等;存在精神疾患、意識障礙;術后存在嚴重并發癥者;術前長期臥床;合并惡性腫瘤。本研究符合《赫爾辛基宣言》要求。
1.2.1 一般資料調查表
查閱相關文獻制定問卷,包含年齡、居住情況、文化程度、性別、居住地、手術側別、既往住院經歷、醫療費用支付方式、合并其他慢性病等。
1.2.2 全膝關節置換術病人延續性護理需求量表[6]
共12個條目,包含疾病知識與健康宣教、功能康復與護理、用藥與飲食指導等3個維度,條目分別為4個、6個、2個,用5級評分法計分,每個條目按“完全不需要”至“非常需要”分別計1~5分,總分為12~60分,分值高者表示延續性護理需求程度高。
1.2.3 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7]
包含對日常生活突發事件及各類難題的應對態度評估等在內的10個條目,每個條目按“完全不正確”至“完全正確”分別計1~4分,分值為10~40分,評分高則自我效能感好。
1.2.4 美國特種外科醫院膝關節評分表(HSS)[8]
包括關節活動范圍(1個條目,0~18分)、疼痛(9個條目,0~30分)、關節穩定性(4個條目,0~10分)、肌力(4個條目,0~10分)、功能(9個條目,0~22分)、屈曲畸形(4個條目,0~10分),總分為100分,分值<60分表示膝關節功能差,60~69分為中,70~84分為良,85~100分優,分值越高者膝關節功能越好。
于病人出院前1 d實施問卷調查,先用統一指導語向病人介紹本次調查內容、目的、意義、保密性、問卷填寫注意事項等,指導病人按照自身情況如實填寫,對病人遇到的疑問及時解答。完成填寫后,檢查問卷完整性,對于遺漏項目及時補充。共發放問卷84份,回收84份,有效回收率為100.00%。

老年TKA病人延續性護理需求總分為(46.60±4.83)分,其中疾病知識與健康宣教(3.76±1.08)分、功能康復與護理(4.12±0.82)分、用藥與飲食指導(3.45±1.14)分。
居住情況、文化程度與老年TKA病人延續性護理需求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年齡、性別、居住地、手術側別、既往住院經歷、醫療費用支付方式、合并其他慢性病與老年TKA病人延續性護理需求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老年TKA病人延續性護理需求單因素分析 單位:分
老年TKA病人自我效能得分為(20.22±3.48)分、膝關節功能得分為(50.49±3.18)分,與延續性護理需求均呈負相關(r值分別為-0.382,-0.356,P<0.001)。
以延續性護理需求總分為因變量,自變量取有統計學意義的項目及存在相關性的項目,分別賦值(居住情況:與家人同住=1,獨居=2;文化程度:初中及以下=1,高中及以上=2;自我效能、膝關節功能評分均原數值錄入)。多因素分析結果顯示:獨居、文化程度低、自我效能低、膝關節功能差是老年TKA病人延續性護理需求的高危因素(P<0.05)。見表2。

表2 老年TKA病人延續性護理需求的多因素分析
本研究中,老年TKA病人延續性護理需求總分為(46.60±4.83)分,提示病人延續性護理需求較為強烈。可能與以下幾點因素有關:①TKA術后康復的核心為功能鍛煉,可直接影響膝關節功能恢復,但入組病人年齡偏大,功能康復知識普遍欠缺,同時難以充分掌握功能鍛煉的動作且不熟悉康復器械使用,擔心鍛煉會再次引起膝關節損傷,需專業人員指導,故延續性護理需求較高[9];②隨著加速康復外科發展,明顯縮短了病人的住院時間,出院后遇到相關問題難以及時利用已學知識處理解決,同時老年病人身體功能與關節功能明顯退化,術后恢復較慢,加上其術后適應能力與自護能力較差,會增加延續性護理需求[10-11];③TKA病人更重視自身行走功能,更愿意實施功能鍛煉,更渴望接受功能康復指導,以促進關節功能恢復,因此延續性護理需求較高。
本研究中,獨居、文化程度低、自我效能低、膝關節功能差是老年TKA病人延續性護理需求的高危因素。房曉等[12]分析顯示,居住情況、文化程度、膝關節功能狀況、康復知識了解情況、自我效能是TKA病人隨訪護理需求的獨立影響因素,與本研究結果相一致。分析原因在于:①老年TKA病人出院后獨居則表示其大部分時間需獨立完成自主鍛煉和自我照護,同時需承擔的家務勞動更多,會相應地增加活動方面面臨的問題,進而增加延續性護理需求。因此,對于獨居的老年TKA病人而言,術后予以延續性護理干預顯得尤為重要,能夠第一時間發現可能存在的問題,并給出相應的幫助,以促進病人術后恢復。②文化程度低者自身知識儲備相對較低且獲取疾病知識途徑有限,對疾病和康復知識了解較少,對治療效果不確定感較強,對疾病的預后有較高的疑慮,故延續性護理需求較高[13]。因此,針對此類病人可結合視頻、圖片等形式實施隨訪,并用通俗易懂的語言反復講解、宣教,提高病人疾病認知程度。③自我效能是個體處理或應對內、外環境事件的有效性,也是影響行為選擇的重要因素之一[14]。自我效能低者戰勝疾病信心較低,更渴望獲得專業人員的隨訪幫助與指導,延續性護理需求較高。因此,自我效能較低的老年TKA病人,實施積極的延續性護理干預對提升其戰勝疾病的信心等具有重要作用,在干預過程中可向病人講解治療成功的案例,幫助病人樹立戰勝疾病的信心。④TKA病人術前長期經歷活動不穩、關節畸形、疼痛等,造成行走、如廁、穿衣等能力受限明顯,降低日常生活質量,更渴望膝關節功能恢復,更需要專業人士的指導與幫助,延續性護理需求較為強烈[15-16]。因此,對于術前膝關節功能較差的病人,醫護人員于術前制定詳細的手術計劃,并于老年TKA病人出院前系統性評估健康狀況,于出院前或出院后制定詳細的居家功能鍛煉計劃,以促進病人術后膝關節功能的康復。
綜上所述,老年TKA病人延續性護理需求較為強烈,獨居、文化程度低、自我效能低、膝關節功能差是老年TKA病人延續性護理需求的高危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