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振東
中圖分類號:S858.31文獻標識碼:C文章編號:1673-1085(2023)06-0060-03
卵黃性腹膜炎是高產蛋雞養(yǎng)殖中常見的一種疾病,主要由疾病、營養(yǎng)和不良應激等因素引起,臨床可見腹部膨脹、重墜、泄殖腔周圍觸及硬塊、嚴重瀉痢,糞中常混有蛋清、凝固蛋白和卵黃小塊,產蛋率下降,嚴重危及蛋雞健康,導致養(yǎng)殖戶養(yǎng)殖效益大大降低。對產蛋雞卵黃性腹膜炎治療,主要根據(jù)其發(fā)生原因,以加強抗菌、抗病毒為主,并注重前期禽流感滅活疫苗、禽多殺性巴氏桿菌病活疫苗等注射預防,從而降低卵黃性腹膜炎的發(fā)病概率,提升蛋雞養(yǎng)殖戶養(yǎng)殖效益。
1 發(fā)病情況
靖遠縣某小型養(yǎng)雞場,飼養(yǎng)海蘭褐蛋雞9 000 羽,160日齡發(fā)病,病程持續(xù)68 d。開產日齡延后12 d,開產時雞只零星死亡,死亡率為 0.9%。發(fā)病后,場主及時隔離病雞,并使用抗菌藥治療,但效果不佳,死亡率持續(xù)增加。后來我中心就診,經(jīng)問診、病理剖檢、實驗室診斷確診為蛋雞卵黃性腹膜炎病。由于診斷及時,治療措施得當,病情很快得到了控制,7 d后痊愈。
2 癥狀表現(xiàn)
發(fā)病初期,部分患雞采食量明顯下降,精神沉郁,容易嗜睡;產軟皮蛋較多,軟皮蛋占總產蛋的2%。隨病程發(fā)展,病雞腹部膨大、下垂,站立不穩(wěn),行動變得遲緩,行走姿勢呈企鵝狀;有的臥地不動,基本喪失了行走能力;產蛋高峰不明顯,最高產蛋率只有60%。在發(fā)病中期,蛋雞羽毛雜亂,光澤度差,觸摸腹部有液體波動感,且蛋雞有明顯的疼痛反應;病雞嚴重腹瀉,在蛋雞肛門的周圍和泄殖腔有污穢,惡臭味明顯,清糞帶上有破裂的卵黃和軟皮。發(fā)病后期,蛋雞雞冠發(fā)白,此時在蛋雞的腹部已經(jīng)積有大量腹液,且蛋雞肛門有黃色炎性物質滲出,皮膚呈青紫色;蛋雞已絕食,伴有一些全身性癥狀,如體溫異常升高、排泄物稀少、體質消瘦,喪失產蛋能力,最終衰竭而死。
3 實驗室檢測
3.1 細菌檢測
取病死雞肝臟,用滅菌的接種環(huán)在切開的肝臟切口處挑取部分組織,劃線接種綿羊血平板,置于37℃條件倒置培養(yǎng)24 h,做好標記并觀察試驗結果。結果發(fā)現(xiàn)在綿羊血平板上長出細小、表面光滑的圓形菌落。取生長的單個菌落在麥康凱培養(yǎng)基劃線純化培養(yǎng),長出無色菌落。菌落涂片、革蘭氏染色、鏡檢,發(fā)現(xiàn)分離的純化菌是革蘭氏陰性的短小桿菌。
3.2 生化試驗
將分離菌24 h純培養(yǎng)物分別接種到葡萄糖、乳糖、麥芽糖、甘露醇、蔗糖、阿拉伯糖等生化反應管內進行糖發(fā)酵試驗,37℃培養(yǎng)24 h,結果顯示不能分解乳糖、麥芽糖、蔗糖,能分解葡萄糖、甘露醇,但產酸不產氣,分解阿拉伯糖產酸產氣。符合沙門氏菌的特性。
3.3 PCR技術檢測
收集分離培養(yǎng)的純化菌落,采用煮沸裂解法,制備出分離株基因組DNA模板,合成沙門氏菌特異性蛋白inv A引物(具有一定的種屬特異性),進行PCR擴增,并將擴增產物采用1%瓊脂糖凝膠電泳[1],最終成功擴增出1條330 bp條帶,與預期大小相符,鑒定分離株為沙門氏菌。
3.4 藥敏試驗
選用頭孢西丁、紅霉素、青霉素、四環(huán)素、卡那霉素等15種常見的藥敏紙片,采用了Kirby-Bauer紙片瓊脂擴散法,在普通營養(yǎng)瓊脂上均勻涂抹純培養(yǎng)菌落,再貼上對應的藥敏片,在37℃培養(yǎng)24 h觀察并測量抑菌圈的直徑,判斷藥敏結果。判斷標準具體參考2005年版的美國臨床實驗室標準。藥敏試驗結果顯示,本次分離菌對頭孢西丁和卡那霉素有較強的敏感性。
3.5 病毒檢測
提取病雞樣本RNA,采用專門試劑盒對RNA進行逆轉錄處理,最終獲得cDNA,然后進行新城疫病毒、禽流感病毒和雞傳染性支氣管炎病毒的檢測。結果顯示檢測有雞傳染性支氣管炎病毒的目的條帶,證實雞群感染了雞傳染性支氣管炎病毒,可能引起了卵黃性腹膜炎[2]的發(fā)生。
4 發(fā)病原因
營養(yǎng)不均衡、夏季熱應激、溫差變化大導致的感冒、不良應激以及疾病感染等因素,均可誘發(fā)產蛋雞發(fā)生卵黃性腹膜炎。從綜合診斷結果來看,本次發(fā)病為傳染性支氣管炎病毒和沙門氏菌混合感染導致,卵巢發(fā)炎,卵黃變形、破裂,落入腹腔,最終導致卵黃性腹膜炎。
5 治療措施
5.1 飲水用藥治療
在蛋雞的飲用水中加入左旋氧氟沙星原粉,每30 kg水加1 g藥物,混勻給藥4~7 d,自由飲用,對大腸桿菌、沙門氏菌有著良好的滅殺效果;在每100 kg蛋雞飲用水中加入100 mL富利來(主要成分是氟苯尼考),自由飲用,連續(xù)給藥4~8 d,可起到良好的殺菌效果。或者使用頭孢、阿莫西林、丁胺卡那等0.01%飲水,防止繼發(fā)感染。
5.2 飼料給藥治療
每1 500 kg飼料中加入100 g 10%強力霉素,由雞群自由采食,連續(xù)給藥5~7 d,可以起到良好的治療效果。
5.3 注射治療
如果蛋雞的卵黃腹膜炎情況比較嚴重,還需再單獨給病重個體注射慶大霉素,每次50 000 IU/只蛋雞,每天用藥2次,連續(xù)用藥 4~6 d,可起到良好的治療效果[3]。
5.4 其它輔助措施
在飼料中加入優(yōu)質多維,比日常用量多50%左右,提高雞的抵抗力。此外,還應配合消殺工作,采用合適的消毒劑如豐強消毒液、百疫殺等對雞舍內外、下水道等進行全方位消毒。每天1 次;消殺結束后注意通風。用藥結束后,在蛋雞飲用水中加入一些漂白粉,每50 kg飲用水,需要加入1 g漂白粉,對防治卵黃性腹膜炎也有較好效果。
6 預防措施
6.1 加強飼養(yǎng)管理
日常做好雞舍的清潔工作,定期打掃舍內糞便,清除各種垃圾雜物,同時還應對飼養(yǎng)工具進行清洗與消毒,從而減少細菌、病毒的滋生,防止各種疾病傳播。在雞舍內,建立專門的排水凈化設施,及時排除污水,并注意做好水源的保護,防止各種細菌、病毒污染水質。夏季注意做好防暑降溫工作,避免蛋雞中暑;冬季需要加強保暖,日常注意要通風換氣科學,合理進行飼養(yǎng)密度控制。一般情況下,在冬季,雞舍溫度應控制在25~28℃,相對濕度在 60%~70%,光照以每天13~15 h為宜。
6.2 加強環(huán)境監(jiān)控,減少各種應激問題出現(xiàn)
比如嚴禁外來人員、車輛進入雞舍,做好雞舍的外部防護,及時修補雞舍孔洞,避免老鼠、黃鼠狼以及其它動物進入雞舍。如果必要,還可以對雞舍進行隔音處理,避免外部噪聲刺激雞群,引起“炸群”等問題。人工授精或者免疫接種時,注意要輕抓、輕放,減少對蛋雞的刺激。雞糞應運至指定地方處理,病死雞要無害化處理,營造一個干凈、整潔的養(yǎng)雞環(huán)境,防止相關疾病的發(fā)生和傳播。
6.3 提供營養(yǎng)均衡的飼料
提供優(yōu)質的全價飼料,確保蛋雞營養(yǎng)全面,提升蛋雞的免疫力。嚴格根據(jù)蛋雞產蛋期的營養(yǎng)需要,選用優(yōu)質原料,科學合理配置營養(yǎng)均衡的飼料。在產蛋前期,注意合理控制日糧中蛋白質比例,占比不宜過高,同時提供一些微量元素。在產蛋高峰期,同樣注意多種優(yōu)質維生素的配比,用量比平時飼養(yǎng)多40%~60%為宜,保持鈣含量在3.5%以上,磷含量在0.4%以上[4]。
6.4 加強監(jiān)測,及時淘汰
養(yǎng)殖中注意做好日常監(jiān)測,以便及時發(fā)現(xiàn)一些早期患有卵黃性腹膜炎的蛋雞,如可以通過觀察蛋雞性發(fā)育性狀;進行翻肛檢查,及時淘汰有水泡的雞;每個籠位一般會放3羽蛋雞,在下午1~2點時間段,統(tǒng)計每籠雞的產蛋數(shù),如果低于3枚,需要對蛋雞進行產蛋性能檢查,及時淘汰處理產蛋率低于60%的蛋雞。
6.5 加強防疫工作
重視禽流感、新城疫、傳染性支氣管炎、傳染性喉氣管炎等病毒性疫病的免疫接種工作,并定期監(jiān)測其抗體,適時加強免疫。此外,沙門氏菌、大腸桿菌和巴氏桿菌等細菌病的預防工作也不容忽視,以免引起卵黃性腹膜炎。可以從疫病凈化工作比較好的大型種雞場引種,同時加強雞群病原檢疫和環(huán)境消毒,從根源上預防雞白痢、雞傷寒、副傷寒等沙門氏菌病的出現(xiàn);夏季禽霍亂發(fā)病會明顯升高,可在開產前或者春末夏初肌肉注射禽多殺性巴氏桿菌病活疫苗等。
參考文獻:
[1] 唐妮.雞白痢的流行病學、臨床癥狀、鑒別診斷和防治措施[J].現(xiàn)代畜牧科技,2021(12):74-75.
[2] 張日欣.莊河大骨雞卵黃性腹膜炎的診斷與防治[J].飼料博覽,2018(06):36-38.
[3] 王青學,徐芳吉.產蛋雞卵黃性腹膜炎診治體會[J].中國畜禽種業(yè)2015(04):14-15.
[4] 姜彩霞,張安幫,荊榮坤,等.產蛋雞卵黃性腹膜炎病的診治研究[J].畜牧業(yè)環(huán)境,2020(05):80-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