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篇
有這樣一個畫面一直定格在我的腦海中:2020年8月5日,首屆日喀則市青少年科技節在桑珠孜區一中開幕,一架無人機在空中飛翔回旋,下面有上百個孩子邊歡呼邊奔跑追逐。黑里透紅的臉龐綻放出純真而興奮的笑容,清澈如納木錯湖水的眼睛里放射出驚喜和渴望的光芒……從那一刻起,把“珠峰少年”這個項目永久延續下去的信念就深深扎根心腑——祖國不老,我們的大愛情懷就不老;永遠為這群孩子,奉獻自己的關懷和一份愛心。
緣起
我與西藏的情緣,還要從丈夫的援藏說起。2004年第四批援藏干部赴藏,丈夫成為其中一員,而且自豪地成為了日喀則市教育局首任援藏的教育局長。十九年來,一份份濃濃的援藏情節就在如我一般的青島教育界和愛心人士心中綿延流長。十九年前,由時任日喀則市教育局黨委書記、局長薛光林與青島市教育局團委共同發起的“牽手日喀則,情系雅江畔”活動,在青島全體教師和中小學生中引發共鳴。師生們捐贈的四十余萬冊圖書、十六余萬元代表著青島百萬師生的深情厚誼,遠赴西藏日喀則,創建了一所青島援助的希望小學。近二十年過去了,青島教育援藏事業在雅江畔不斷開花結果,日喀則的教育事業發展迅速,順利完成了普及九年義務教育,進入了均衡發展、高質量發展的新階段。見證著日喀則教育的發展,也深深地觸動著想為西藏青少年科技創新意識啟蒙的一份心愿,“珠峰少年”項目就這樣在心頭蕩漾。2020年8月,我聯合青島熱心西部公益的愛心人士,自愿結成公益獎勵資金團隊,用我們的微薄之力延續青島的教育援藏情懷,為西藏日喀則創新少年的茁壯成長獻出一份愛心,讓青島援助日喀則的事業惠及新時代的西部青少年。
初衷
珠峰是西藏的地標,也是世界最高的象征。2009年,教育部聯合中組部、財政部啟動“基礎學科拔尖學生培養試驗計劃”,簡稱“珠峰計劃”。作為青島市少年科學院的院長,我一定要力所能及地為西藏的孩子們走向“珠峰計劃”奉獻點兒自己的力量。與幾位朋友不謀而合,發起創設的“珠峰少年”成為全國第一個西藏青少年創新獎勵專項資金。每年籌集十萬元,專項獎勵日喀則市科技創新成績突出的青少年,并每年邀請十名“珠峰少年”來青和青島市少科院“小院士”開展科技研學實踐活動。很“微塵”的一份獎勵資金,僅僅希望以此點燃藏區孩子們的創新夢想,激勵他們勇攀科技創新高峰,用優異的成績來造福家鄉、回饋社會。
足跡
教育是一場需要傾注愛與熱情的崇高事業,教育公益活動也是如此。作為全國綜合實踐領域任職最長的校長,在勞動教育和科技教育領域奮斗了十八載,我一直把做實踐創新教育的傳播者、實踐者和創新者作為光榮的使命,希望通過自己的播撒,將青少年科技創新教育的種子撒遍祖國的每一個角落。
“百名校長論勞動教育”“麥田漫讀書社”“家庭創客實驗室”,成為我閑暇時“撒播”的公益讀書、訪談活動。十幾年間,我走進“家長面對面”“教育新觀察”“成長學院”等青島市各個傳媒,也先后為泰安、兗州、青島各區市科技教師講座五十余場;為首屆青島市勞動教育推進會作《逐夢勞動教育新時代》講座,到北京、西安、廣州等地共享“青島經驗”;深入隴南市宕昌縣、西和縣等地的大山里扶貧扶智。2014年,特別榮幸地懷揣著全校教職員工的重托,遠赴陜北老區為榆林市綜合實踐教師講學,為米脂縣師生開展素質教育大講堂活動,為陜北老區的綜合實踐基地順利開辦作了積極的推動。
“援藏干部的家屬缺氧不缺援藏情懷”,是我濃厚的西藏情結。我跟同事們一起發起了東西部青少年創新教育領域的“山海之約”。2005年7月,在探親期間為日喀則市教育同仁舉行教育管理講座,兩個小時中,我真情傾訴同在藍天下的追求。一篇發表在《青島教育》上的《大愛無形——我的西藏第一堂課》,記載著青島和日喀則教育同行的第一次交流活動。2020年8月5日,再次為日喀則教育界舉行《攜手同行,做雪域高原實踐創新教育的“格桑花”》講座。2020年8月5日,協助青島第九批援藏干部組、日喀則市教育局設計組織了首屆中小學生科技節,并聯合企業一起帶去了科普模型、無人機、VR設備等物資。日喀則的青少年學生用我們帶去的材料和設備拼插著翱翔藍天的紙飛機,設計著高上白云的紙橋托球……隨著中央電視臺新聞聯播、人民日報、學習強國、齊魯網、青島日報、西藏日報等媒體的報道,日喀則市中小學生科技活動從此開了先河。
目前,青島綜合實踐教育中心、少科院分別與西藏桑珠孜區和隴南市宕昌縣建立了密切的聯系。日喀則市青少年科學院建設的塔吊,就如一道道彩虹橋架起了青島與日喀則綿延流長的東西部合作立交橋。山海之間,心相連,手相握,從零海拔的美麗海濱青島到世界之巔的珠穆拉瑪,我們同在大中國走向世界強國的發展路途上。“珠峰少年”的前行路上,攜手日喀則同行,深入挖掘西藏豐富多姿的自然資源,作足作強西藏青少年特色創新實踐課程,建立日喀則市綜合實踐教育基地和少年科學院,助力西藏的勞動教育和科技教育,是我和“珠峰少年”團隊一生的執著。
結語
科技創新是國家戰略,科技興則民族興,未來人才的培養,離不開創新和實踐教育。教育幫扶不以山海為遠,今日的“珠峰少年”已經超越了日喀則乃至西藏這一“科技創新”的凈土,而延伸為“實踐-創新”的代名詞,專屬于每一位勇于實踐、善于創新、富有創造力的新時代中國少年。少年強則國強,中國未來的“世界強國”“大國風范”一定隸屬于每一位“珠峰少年”。青島市少年科學院肩負的培養新時代創新人才的貫通計劃,就從這個小而多姿的“珠峰少年”舞臺起航吧!
美哉,珠峰少年!壯哉,珠峰少年!步步向上,永不停歇。(聶麥花)
人物簡介:
聶麥花,青島市綜合實踐教育集團總校長、青島市中學綜合實踐教育中心主任、青島市少年科學院院長。2020年被中宣部、科技部、中國科協授予“全國科普工作先進個人”。2021年榮獲“青島市優秀共產黨員”稱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