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雄總有遲暮日,海軍軍艦也不能例外。最近幾年,隨著中國海軍新軍艦的不斷入役,中國海軍的很多“老兵”退出現(xiàn)役。那么,這些曾經縱橫萬里海疆、乘風破浪的軍艦,退役后都去哪兒了?
遠赴海外,繼續(xù)發(fā)光發(fā)熱
海軍是技術密集型的軍種,也十分“燒錢”,對于那些軍事工業(yè)薄弱,又迫切需要強大裝備的中小國家而言,海軍強國的退役軍艦,因為物美價廉,就成為理想的海軍裝備來源。
例如,中國海軍053H2型護衛(wèi)艦“黃石”號,1985年12月下水,1986年12月正式服役,加入東海艦隊,該型艦船是中國海軍第一次裝備“鷹擊-8”系列反艦導彈的作戰(zhàn)艦艇。2013年4月,已服役近30年的“黃石”號退役。2014年1月,“黃石”號入列孟加拉國海軍,被命名為“阿布·巴卡爾”號,至今仍在該國海軍發(fā)光發(fā)熱。另一艘053H2型護衛(wèi)艦“蕪湖”號,它的下水和服役期都各比“黃石”號遲一年。2013年4月,它跟“黃石”號一起退役,然后加入孟加拉國海軍,被命名為“海德爾·阿里”號。
2019年,中國海軍退役軍艦053H型護衛(wèi)艦“嘉興”號和“連云港”號進入孟加拉國海軍序列。這兩艘軍艦分別于1998年和1999年服役中國海軍,服役期限只有20年左右,按理說不應該這么快退役,可隨著近年來大量054A型和056型護衛(wèi)艦服役,053這樣較為老舊的軍艦加快了退役速度。孟加拉國正式接收這兩艘軍艦后,分別將它們改名為“奧馬爾·法魯克”號和“阿布·烏達達”號。購買中國的退役軍艦及部分新銳戰(zhàn)艦后,孟加拉國不必消耗太大的財力,便達到建成一支小而精干的現(xiàn)代化海軍的目標。
此外,中國海軍軍艦053型554“安順”號和557“吉首”號退役后,于2012年改裝完成后,一起出售給緬甸海軍。“安順”號更名為“馬哈·提哈·圖拉”號,“吉首”號更名為“瑪哈·蒂哈多亞”號。2018年上半年,中國海軍053H2G型巡邏艦P625“銅陵”號正式退役,經滬東造船廠改造后,中國政府將其贈送給斯里蘭卡。
當然,向中國引進退役軍艦的國家不止上面列舉的幾個,隨著中國軍艦中退役的“老兵”越來越多,遠赴海外發(fā)光發(fā)熱的“老兵”也會越來越多。
加入海警,繼續(xù)守衛(wèi)海疆
除了出售給其他國家外,中國海軍的退役軍艦還可被海警部門使用。跟一般的海警船相比,退役軍艦噸位比較大,撞擊能力強,以及抗風浪性較好。雖然退役軍艦的性能已經比較落后,但海警船所面對的任務危險性較低,退役軍艦只要稍加改裝就可以勝任,甚至可以說降維打擊。迄今為止,中國海軍已經向海警部隊移交了很多“老兵”,種類眾多,包括護衛(wèi)艦、遠洋測量船、電子偵察船、遠洋油船、軍用破冰船、綜合救助船等輔助艦船。其中,護衛(wèi)艦的數(shù)量最多,超過27艘。
護衛(wèi)艦中,又以056型護衛(wèi)艦數(shù)量最多,達22艘。這22艘056型護衛(wèi)艦拆除掉了導彈發(fā)射系統(tǒng)等重型武器,保留了H/PJ26型單管76毫米隱身艦炮,這款艦炮射速快、性能強,具備很強的對海射擊能力,同時還有一定的防空能力。
此外,艦體也得到了放大,艦艇的中前部為航海、指揮、通訊以及執(zhí)法控制區(qū),而在中部則為快艇作業(yè)、救生以及執(zhí)法捉拿區(qū),在尾部則為直升機艦面系統(tǒng)以及無人機機庫區(qū)。這22艘056型護衛(wèi)艦加入中國海警后,海警的火力得到質的飛躍,足以躋身全球頂尖海警部隊行列。
不過,近年來,中國海軍的退役軍艦很少加入海警部隊,主要原因在于,退役軍艦本身已經老舊,可能會存在一些安全隱患,如果中國海警一直使用這種退役軍艦執(zhí)行任務,存在一定危險。另外,隨著中國國力的增強,中國已經有技術實力和經濟實力為海警配備更先進、更合適的海警專用艦艇。
走入展覽館,供人瞻仰
中國海軍很多軍艦退役后,會被博物館、軍史館、紀念館、公園等“請”去作展覽。例如,新中國第一代自行研制的導彈驅逐艦的首艦——105號“濟南”艦,1970年在大連造船廠下水,1971年底正式服役。作為第一艘國產驅逐艦,“濟南”號在中國驅逐艦發(fā)展史上具有重要的里程碑意義,鄧小平、葉劍英、朱德等都曾視察檢閱過它。1979年8月,鄧小平在該艦上寫下了“建設一支強大的具有現(xiàn)代戰(zhàn)斗能力的海軍”的題詞。“濟南”艦在中國海軍服役36年,歷經滄桑,最終于2007年光榮退役,2008年進入青島海軍博物館,正式向游客開放。
還有的退役軍艦因為體型龐大,不亞于一棟建筑,所以,整個船會被打造成一個博物館或展館。例如,1941年由蘇聯(lián)建成的“鞍山”號驅逐艦,蘇聯(lián)于1950年代將其贈給中國海軍。“鞍山號”等4艘07型蘇聯(lián)援助的驅逐艦,是新中國海軍噸位最大的艦艇,被譽為“四大金剛”。“鞍山”號舷號101,是“四大金剛”之首,堪稱新中國海軍的定海神針。1992年4月,“鞍山”號走完51年的藍色征程,正式在黃海某軍港光榮退役。退役之后,“鞍山”艦作為軍艦博物館停泊在青島,供人參觀。
不過,海軍艦艇不同于一般的武器裝備,它有大量的專業(yè)化技術領域需要專業(yè)維護,維護費用也非常高昂。曾參加過“3·14”南沙海戰(zhàn)的65型火炮護衛(wèi)艦502“南充”號,功勛卓著,退役后作為軍艦博物館公開展覽,可是隨著時間的推移,“南充”號的保養(yǎng)狀況非常不理想,最終,“南充”號只得被拆解,官方給出的理由是“艦體老舊、維護困難、安全隱患多”。
一般來說,能進入博物館和展館的退役軍艦,都是一些具有歷史紀念意義的名艦。比如,有的曾被國家領導人登臨視察過,有的曾參與過重大的海上作戰(zhàn)任務,還有的是各型號軍艦的首艦,這些軍艦退役后繼續(xù)承擔著愛國主義教育的重任。也有一些無甚名氣的艦艇會進入博物館或公園供人參觀。
據(jù)統(tǒng)計,1986年以來,中國海軍向20個省市和3個全國性社會福利組織共捐贈了95艘退役艦艇,用于國防和愛國主義教育,退役艦艇儼然成為博物館里的“鎮(zhèn)山之寶”。
作為訓練艦,繼續(xù)為海軍服務
有些軍艦退役后會進入海軍軍校,繼續(xù)發(fā)揮余熱,服務教學訓練。學員們可以近距離了解艦艇的性能,熟悉艦艇的各種裝備,提高自身將來作為海軍軍人的適應能力。
進入海軍軍校的退役軍艦,很多有著光榮的歷史。例如,新中國海軍“四大金剛”之一的“太原”號驅逐艦(后更名為“青島”艦),1991年9月退役,退役后停泊在大連老虎灘,作為大連艦艇學院的練習艦。
新中國第一艘自行設計制造的指揮艦051Z型“合肥”號導彈驅逐艦,是中國海軍走向深藍的新型戰(zhàn)艦,結束了中國海軍只能在家門口轉一轉的歷史。“合肥”艦退役后,進入海軍航空工程學院,常駐煙臺,用于海軍的實習教學。
轉身離去,留下功與名
還有很多海軍軍艦退役后,不能再繼續(xù)發(fā)光發(fā)熱了。
一種是會被當作廢鐵賣掉。有的退役軍艦因為艦體老舊、維護困難、安全隱患多,實在無法繼續(xù)使用,只能被拆卸分解,作為高等鋼材回收。例如,中國海軍第一型火炮護衛(wèi)艦“南充”號,曾參加過1974年的西沙自衛(wèi)反擊戰(zhàn)和1988年的南海“3·14”海戰(zhàn),可謂功勛卓著。可即使如此,它在服役44年后也無法再繼續(xù)利用,只能被轉移到秦皇島某回收站拆解,回爐煉成鋼水。
一種是會被當成海軍的試驗靶船。例如,2014年7月,“海安”艇退役,之后作為靶船供海軍艦艇進行射擊訓練。目前,中國退役軍艦中,大約有10%作為靶船。這些靶船被炸沉后沉入海底,就會形成“軍艦魚礁”,聚魚效果非常好,成為海底魚類的天堂,這也算退役軍艦為海洋所作的最后一點貢獻。
(摘自《國家人文歷史》徐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