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吉明 吳丹 王繪華 李成 戴勤珍
(1 上海市青浦區農業技術推廣服務中心,上海 201700;2上海市青浦區白鶴鎮農業農村服務中心,上海 201709)
改革開放以來,上海市青浦區發揮資源優勢,因勢利導發展草莓產業,經歷近40 年的發展,草莓產業已成為青浦區農業產業結構調整和農業增效、農民增收的“亮點”,成為了青浦區具有區域特色的高效經濟作物和特色農業的“一張靚麗名片”。近年來,青浦區草莓產業雖然發展穩定、成效突出,但是在草莓品種結構、育苗技術、生產標準化和機械化水平等方面仍存在一定問題。為此,筆者結合從事草莓生產的多年工作經歷,在總結分析青浦區草莓產業發展歷程和發展現狀的基礎上,針對青浦區草莓產業發展中存在的主要問題,提出了相關產業發展建議,以期為青浦區草莓產業的可持續發展提供參考。
青浦區是上海郊區栽培草莓較早、種植面積較大的地區。20世紀80年代初,青浦區開始引進草莓試種,之后隨著產業結構的不斷調整,草莓產業在青浦區有了較快發展。近年來,青浦區草莓種植面積一直穩定在433.3~466.7 hm2,占全市草莓種植總面積的30%左右。總結起來,青浦區草莓產業發展經歷了4 個主要時期。
20世紀80年代初,趙屯鎮從上海市農業科學院引進了6棵“寶交早生”開始進行草莓試種,翌年繼續試種0.13 hm2,第3 年草莓試種面積增加至2.67 hm2,當年平均每667 m2產值為720 元,比同期種植的小麥(每667 m2產值150 元)顯著增收。
在當時以傳統農業種植為農民主要經濟來源的青浦區,草莓的試種成功大大激發了農民的種植熱情,引起了各級領導的高度重視,為此,青浦區加大了草莓種植的示范推廣力度。1986年青浦區草莓種植面積達31.80 hm2,其中,趙屯鎮草莓種植面積為31.50 hm2、朱家角鎮草莓種植面積為0.30 hm2。1993 年,青浦區草莓種植面積達30.00 hm2,主栽品種為‘寶交早生’,種植方式為露地栽培。
在政府推動、示范帶動和市場拉動的共同作用下,此時期青浦區草莓產業呈現出快速發展態勢,尤其是進入21 世紀以后,青浦區草莓種植面積達666.67 hm2以上,并于2002 年達到最高,草莓種植面積為1 039.20 hm2,栽種品種從露地栽培品種‘寶交早生’更新為大棚栽培品種‘豐香’‘女峰’,種植方式從露天栽培更新為竹架中小環棚栽培。同時,此時期青浦區示范推廣了大棚草莓+間(套)后茬作物(番茄、玉米等)等6種高效栽培模式,并形成了相關標準化生產技術規程,為當地農業增產、農民增收提供了新技術、新途徑。
2003 年之后,青浦區草莓種植面積開始下降,2010 年種植面積為666.67 hm2,2019 年種植面積僅為358.00 hm2,近幾年種植面積有所回升,并趨于平穩,栽培品種以‘紅顏’‘章姬’為主,種植方式全部采用大棚促成栽培。
由表1可知,在2018 年—2022 年期間,青浦區草莓種植面積為358.00~488.00 hm2,每667 m2產量為1 398~1 756 kg,年總產量為7 847~12 856 t。從產業發展趨勢來看,今后青浦區草莓種植面積預計穩定在466.70 hm2左右。究其原因,上海市每年對青浦區的“米袋子”“菜籃子”有最低保有量的要求,對綠化造林也有相應的約束性指標,且目前青浦區草莓種植人員絕大部分年齡偏大、文化程度偏低,再加上城鎮化進程不斷推進,故青浦區草莓產業發展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但是,草莓是一種種植效益較高的經濟作物,市場消費需求大,而青浦區具有良好的種植技術基礎和市場影響力,故從總體來看,青浦區草莓種植面積在較長一段時間內會趨于穩定。目前,青浦區草莓種植區域主要集中在白鶴鎮,草莓種植面積約占青浦區草莓種植總面積的85%;香花橋街道、朱家角鎮、練塘鎮等地的草莓種植面積合計占青浦區草莓種植總面積的15%左右,區域優勢十分明顯。

表1 青浦區2018 年—2022 年草莓種植面積及產量情況
近年來,青浦區草莓種植形成了以‘紅顏’‘章姬’為主,‘越秀’‘寧豐’‘白雪公主’等為輔的品種結構。在關鍵技術上,重點推廣應用了采用脫毒苗培育壯苗、太陽能高溫悶棚(以緩解土壤連作障礙)、蜜蜂輔助授粉、病蟲害綜合防治和全程綠色防控技術、大棚溫度(濕度)綜合調控、水肥一體化技術、有機肥和生物菌肥替代化肥、草莓多種新型栽培模式等各項技術,并形成了一套完整的技術體系,為穩定草莓生產、提升經濟效益提供了技術支撐。
近年來,青浦區建立健全了市、區、鎮三級安全監管網絡,發揮了上海市農業生產信息直報系統(簡稱“神農口袋”)的監管效能,實現了“來源可查,去向可追,責任可究”的監管“一張網”。同時,青浦區聚焦農業特色,提出了“一粒米、一棵菜、一枚果、一條魚”的特色產業方針,制定了綠色食品認證5 年目標(2018 年—2022 年),針對通過綠色食品、有機產品、農產品地理標志認證(認定)并獲得證書的農業生產經營主體,出臺了相關獎補政策,促進了青浦區草莓綠色認證面積的逐年提升。據統計,青浦區草莓綠色認證面積從2018 年的34.30 hm2(占當年青浦區草莓種植總面積的7%)上升至2022 年的185.40 hm2(占當年青浦區草莓種植總面積的39.9%),見圖1。同時,2018 年青浦區的“白鶴草莓”通過了國家農產品地理標志認定。這些均有力地推動了青浦區草莓產業綠色、健康、可持續發展。
近年來,青浦區草莓規?;N植程度(每戶種植面積≥1.33 hm2)越來越高,有力推動了產品認證,促進了草莓標準化生產、品牌化銷售,以及草莓采摘、農家樂等休閑旅游業的進一步發展。據統計,2018年—2019年青浦區草莓規模經營單位有52家,合計草莓種植面積為175.30 hm2,占當年青浦區草莓種植總面積的47.6%;2022 年—2023 年青浦區草莓規模經營單位有62家,合計草莓種植面積為279.60 hm2,占當年青浦區草莓種植總面積的81.7%,見圖2。目前,青浦區草莓種植面積超過3.33 hm2的基地有33 個,合計草莓種植面積為323.60 hm2,占青浦區草莓種植總面積的69.7%。

圖2 青浦區2018 年—2022 年草莓規模經營情況
近年來,隨著互聯網、快遞等產業的迅速興起,青浦區草莓的銷售模式發生了較大變化,從過去的攤販銷售、“馬路經濟”、市場批發,發展為現在的市場批發、線下采摘及田頭直銷、休閑觀光、門店銷售(配送)、線上微商和電商平臺等相結合。其中,采摘及田頭直銷占青浦區草莓銷售總量的1 0%~15%,批發市場銷售占青浦區草莓銷售總量的30%~35%,門店銷售(配送)占青浦區草莓銷售總量的2 5%~3 0%,線上銷售占青浦區草莓銷售總量的20%~25%。
青浦區堅持“以莓為媒”的理念,已連續12 年舉辦上海青浦白鶴草莓文化節,通過媒體宣傳、廣告宣傳、草莓文化展示、品牌營銷等形式,擴大了青浦草莓的影響力,推動了青浦草莓由應時鮮果供應和采摘體驗游,向“農文景旅深度融合”轉變,提高了“趙屯橋”“草莓姑娘”等品牌的知名度,著力將品牌優勢、資源優勢轉變為市場優勢、經濟優勢。
目前,青浦區草莓種植品種以‘紅顏’為主(占比達90%以上),品種單一,且種植年限已超過15年,存在種性退化、易感病害、產量和品質下降等問題,種植風險逐年擴大,但目前草莓新品種更新速度較慢,沒有優良品種替代。
青浦區絕大多數草莓生產經營主體沿用傳統的育苗方式,自繁自用生產苗,且均為露地繁育。但生產苗在定植后緩苗期長、成活率低,在育苗期間常遇連續高溫、臺風、暴雨等災害性天氣,炭疽病發生嚴重,死苗率達30%~40%,嚴重年份甚至高達60%~70%。因此,種苗問題已成為制約青浦區草莓產業健康發展的瓶頸之一,亟待加強草莓三級育苗體系建設,促進脫毒苗的推廣應用。
近年來,雖然青浦區的草莓規模化經營面積大幅提高,但是仍存在草莓從業人員年齡偏大、文化程度低,外來務農人員數量多,規模經營戶各自為政等問題,限制了草莓標準化生產水平的提高。同時,草莓生產中的連作障礙問題日益突出,再加上種植戶在防治草莓“三病三蟲”等主要病蟲害時,大多憑種植經驗,不按標準和規程進行操作,存在農藥使用次數偏多、農藥品種選擇單一、施藥時間間隔不符合要求等問題,給草莓產品的質量安全帶來了一定隱患。
草莓產業屬勞動密集型產業,生產上采用的機械化作業只有機械耕翻、起壟,其余只能靠人工完成,而目前青浦區用工難、用工貴的問題日益突出。因此,草莓生產機械化水平低成為了制約青浦區草莓產業轉型發展的重要因素。
根據市、區農業“三區劃定”規劃和《青浦區鄉村振興“十四五”規劃》,青浦區要強化目標導向,加快建設特色草莓產業園區和草莓綠色生產核心示范基地,形成一個集現代農業、綠色生產、休閑旅游、科普教育、田園社區等多種功能于一體的草莓綜合示范區。同時,持續辦好上海白鶴草莓文化節,深挖中國草莓之鄉和上海市非物質文化(滬?。﹤鞒谢氐劝Q當地特色文化,將文化與歷史內涵賦予草莓產業,通過“以莓為媒”,促使草莓產業與旅游休閑充分結合。此外,通過草莓展示展銷、農超對接會、主題公園等宣傳推介活動,講好草莓故事,促進產業融合發展,擦亮青浦的“金名片”。
發揮上海市高校、科研院所、農技推廣部門、企業等的科技和資源優勢,重點開展草莓新品種的研發、引進及篩選,爭取早日篩選出優質、高產、具有區域特色的白肉草莓品種和黃肉草莓品種,從而為青浦區草莓品種的多樣化和更新換代做好準備。
針對目前‘紅顏’等主栽品種的品質弱化、種性退化等問題,相關部門要依托上海市各科研院所和市(區)級各農技部門,加快建立健全草莓種苗脫毒組培繁育技術體系,加強對草莓脫毒組培苗培育關鍵技術、病毒檢測技術、種苗質量后續跟蹤評價等的研究和攻關,并抓好種苗市場監管,建設一批草莓優質脫毒種苗應用示范基地,從而為青浦區草莓生產提供品種純正、優質健壯的草莓脫毒種苗,進而全面提升青浦區草莓脫毒種苗的供應能力和推廣應用能力。
按照草莓綠色產品的國家標準、行業標準和企業標準,在青浦區開展相關標準化生產技術培訓,引導草莓生產經營主體按標準進行生產,并提供產品綠色認證的工作指導和服務。同時,建立健全草莓安全監管網絡體系、農業標準化生產體系、質量追溯體系,發揮“神農口袋”平臺的監管效能,加強對投入品、生產檔案、產品檢測等的全程監管,切實保障草莓產品質量安全。
圍繞大棚草莓種植中育苗、開溝、作畦、施肥、起壟、移栽、節水灌溉、植保、采收等環節的機械化作業配置和技術要求,加大對草莓生產專用機具的研發與生產。同時,可引進國內外先進的草莓生產機械,并進行吸收、利用和示范,以促進草莓生產機械化水平的提高和草莓產業的可持續發展。
要有效整合上海市科研院所和市(區)級各農技部門的技術力量,針對目前青浦區草莓生產中存在的技術瓶頸和實際問題(如脫毒苗育苗體系、穴盤育苗、連作障礙、綠色防控等)開展技術合作和攻關,加強農業科技攻關、技術集成示范、技術推廣服務、技術培訓服務等工作的統籌銜接,建立“發現問題-研究問題-集成應用-解決問題-發現新問題”的協同合作機制,以期促進青浦區草莓產業高質量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