翁龍龍
(福安市農業服務中心,福安 355000)
葡萄是福建省福安市近幾年發展起來的優勢水果品種,其種植面積正在逐年擴大,據統計,福安市現有大棚葡萄園面積為3 667 hm2。為充分利用土地資源,提高大棚葡萄園的種植效益,2022 年筆者在大棚葡萄園進行了套種馬鈴薯示范,從示范結果來看,在大棚葡萄園套種馬鈴薯,不僅能起到避雨作用,避免雨水季節對馬鈴薯生產的影響,從而有效促進了馬鈴薯生長,較好地協調了“穩糧”與“增收”的關系,還能充分利用溫光資源和耕地資源,更能促進產業增收(每667 m2增收996 元),再加上目前福安市適宜進行馬鈴薯套種的大棚葡萄園面積達2 333.3 hm2以上,故大棚葡萄園套種馬鈴薯高效生產模式的發展潛力較大。在此背景下,筆者擬對馬鈴薯在大棚葡萄園的套種生產技術及其示范的產量、產值進行總結與介紹,以期促進大棚葡萄園套種馬鈴薯高效生產模式的進一步推廣應用。
大棚葡萄園為常年果園,廣泛分布在福安市賽岐鎮、溪柄鎮、灣塢鎮、下白石鎮等低海拔地區。大棚葡萄的萌動期為3月上旬,開花期在4月下旬,采收期為7月下旬至8月;馬鈴薯套種的播種期一般在2 月中下旬,出苗期在3月上中旬,收獲期為5月中下旬。
由于大棚葡萄園采用畦栽方式,畦高為30~40 cm,土層深厚,有利于排水,故除了個別低洼地塊及土壤黏重的大棚葡萄園不適合套種馬鈴薯之外,福安市大部分大棚葡萄園均可套種馬鈴薯,但以沙壤土套種馬鈴薯為好。同時,馬鈴薯要求套種在兩株葡萄之間,鑒于大棚葡萄的種植行距為2.6 m、畦寬為1.8~2.0 m,故馬鈴薯一般可種植在距離畦邊緣0.10~0.15 m 處,且畦兩邊可同時種植馬鈴薯。
大棚葡萄園套種的馬鈴薯宜選用菜用馬鈴薯品種‘費烏瑞它’。該品種早熟,全生育期在75 d 左右[1];植株直立,株高在60 cm 左右,莖稈粗壯,分枝少,長勢強;結薯集中且較淺,塊莖膨大快,薯塊優質、高產、食味佳。
剔除表皮龜裂、畸形、尖頭、芽眼壞死的薯塊,選用形狀規整、表皮光滑、色澤鮮明的健康薯塊作種薯。在播種前2 d,對種薯進行切塊,要求每小塊質量為50~100 g、帶有1~2 個芽眼[2],然后用1%甲基托布津浸種1 min(或用草木灰涂抹傷口),晾干后即可進行播種。
馬鈴薯套種的種植行距為1.3 m、株距為0.3~0.6 m(為方便大棚葡萄園的農事操作,株距以0.5 m 為宜),每667 m2套種700~1 000 株,折每667 m2播種量約為50 kg。
馬鈴薯是喜肥(尤喜有機肥)作物,在整個生育過程中需吸收較多的養分,且對鉀肥的需求量較多、氮肥次之、磷肥較少。具體施肥措施為:(1)施足基肥,在馬鈴薯套種前,先開挖深30 cm、寬30 cm的種植穴,每穴施有機肥2~3 kg+鈣鎂磷肥0.25 kg,攪拌均勻后再種植薯塊,種植后蓋土(厚度為5~6 cm)。(2)及時追肥,在馬鈴薯膨大期(4 月中旬),每667 m2穴施54%(質量分數,N∶P∶K=18∶18∶18)復合肥25~30 kg,但長勢特別旺盛的馬鈴薯無需進行追肥。
由于葡萄采用避雨大棚設施栽培,套種的馬鈴薯淋不到雨水,故在馬鈴薯播種后,應適當進行灌溉,以保持土壤濕潤,促進早出苗、出壯苗。在馬鈴薯出苗后,要及時進行灌溉,以保持土壤濕潤。在馬鈴薯莖葉生長繁茂期、塊莖開始形成和膨大期,需增加灌水量和灌溉頻次,以保持較高的土壤含水量。在馬鈴薯成熟期,灌水不宜過多,以免爛薯。
鑒于馬鈴薯需種植在通透性良好的土壤里(根系才能生長旺盛,塊莖才易膨大),故一般在其株高為15 cm 左右時需進行培土,要求盡量培寬、培厚,以利于結薯。同時,可結合施肥再次進行培土,以防植株倒伏及塊莖露出形成“青皮”而影響馬鈴薯的外觀品質。
進入4月后,要注意大棚通風,保持棚內溫度在30 ℃以下(當棚內溫度超過30 ℃時,馬鈴薯不易結薯)。同時,遇晴天務必做好通風降溫工作,以促進馬鈴薯植株橫向生長、葉片加厚、莖稈增粗及地下部生長。
大棚葡萄園套種馬鈴薯的病害發生較輕,一般只需在4月上旬(馬鈴薯封行時)進行晚疫病防治即可。具體防治措施:在晚疫病發生前或發病初期,每667 m2施用30%精甲嘧菌酯懸浮劑20~40 mL 或30%噁唑菌酮氰霜唑懸浮劑18~24 g 進行防治,施藥時,要求將藥液充分均勻地噴霧到植株葉片的正反面,且連續施藥2~3 次,施藥間隔為7~10 d。
當馬鈴薯植株停止生長,莖葉枯黃,塊莖易與匍匐莖分離,薯塊中的淀粉、蛋白質及其他干物質含量達到最高時,即是馬鈴薯食用塊莖的最適宜收獲期。收獲過早,易導致馬鈴薯塊莖不成熟,產量降低;收獲過遲,則會降低馬鈴薯的品質。收獲宜在晴天進行,收獲時,需盡量保持薯皮完整,減少機械損傷,提高商品率。收獲后,需將馬鈴薯放在陰暗通風處,薄攤晾干。
2022年福安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糧食生產,在全市開展了“非糧化”耕地間作套種糧食作物試點工作。為此,福安市農業農村局成立了葡萄園套種糧食作物工作專班,于2022 年2 月上中旬,從甘肅省調運‘費烏瑞它’馬鈴薯脫毒種薯70 t,在賽岐鎮、溪柄鎮、灣塢鎮、下白石鎮、松羅鄉、曉陽鎮等鄉鎮,進行了大棚葡萄園套種馬鈴薯示范,示范總面積達133.3 hm2,其中,建立了4 個示范片,總面積為56.7 hm2(分別是賽岐鎮象環村33.3 hm2、溪柄鎮溪柄村10.0 hm2、灣塢鎮下廣村6.7 hm2、下白石鎮外山村6.7 hm2)。受2022 年2 月中下旬低溫、雨雪天氣的影響,套種馬鈴薯的播種期、出苗期、成熟期均有所推遲,其中,播種期比計劃推遲了40 多天。同時,進入4 月后,隨著葡萄枝梢的生長,套種馬鈴薯的日照強度逐漸變弱,這對套種馬鈴薯的產量產生了一定影響。
由表1可知,大棚葡萄園套種馬鈴薯模式的示范取得了一定的效果,產量和產值均較高。以賽岐鎮象環村示范片為例,2022 年每667 m2葡萄(鮮果)產量為1 150 kg,每667 m2產值為13 800 元;于5 月31 日—6 月1日,對套種的馬鈴薯進行測產,馬鈴薯最高單株產量達2.55 kg、平均單株產量為1.30 kg,最大薯塊質量為1.29 kg,大、中、小薯比例分別為61%、34%、5%,每667 m2鮮薯產量為1 040 kg,每667 m2產值為2 496 元(按馬鈴薯批發價2.4 元/kg 計算);葡萄和馬鈴薯合計每667 m2產值為16 296 元,扣除各項農業成本,每667 m2純收入達9 796 元。

表1 大棚葡萄園套種馬鈴薯示范的產量和產值情況
大棚葡萄園套種馬鈴薯種植模式在福安市進行了多點示范,均取得了成功。從示范結果可知,大棚葡萄園套種馬鈴薯,在考慮到凍害的情況下,馬鈴薯宜在1月上旬進行播種,這樣馬鈴薯可于1月下旬出苗,3月下旬至4月初即可收獲,而此時葡萄新梢長度為40~50 cm,葡萄棚架架面上新梢未滿,棚架下面陽光充足,不會影響馬鈴薯生長;同時,在大棚內種植馬鈴薯,可避開雨水沖刷,大大減少了病害的發生,有利于提高馬鈴薯的產量;此外,馬鈴薯提早收獲,不會影響萄萄的生長發育。因此,大棚葡萄園套種馬鈴薯高效生產模式具有廣闊的發展空間,可在福州市及其周邊地區擴大示范推廣。
大棚葡萄園除了可在春季套種馬鈴薯之外,在秋季同樣可以套種馬鈴薯。在秋季進行大棚葡萄園套種馬鈴薯的優勢為:(1)葡萄的生長結果期與馬鈴薯生長期錯開,不會影響農事操作,且勞動力充足。(2)大棚葡萄可起到遮陽降溫的作用,有利于秋種馬鈴薯提早播種。(3)大棚具有保溫的作用,12月后若出現霜凍低溫天氣,及時蓋膜可減少霜凍對馬鈴薯生長的影響。(4)大棚葡萄園秋季套種馬鈴薯,可在春節前收獲馬鈴薯,此時馬鈴薯的市場價格較高,可獲得較好的經濟效益。因此,可在8月大棚葡萄采收結束后,于9 月中下旬至10 月上中旬進行秋季馬鈴薯播種,馬鈴薯于10 月至11 月上旬出苗,12 月至次年1 月收獲。目前,福安市已著手進行大棚葡萄園秋季套種馬鈴薯的試點示范工作,相關情況有待今后進一步總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