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永 王繪華 張琳
(上海市青浦區農業技術推廣服務中心,上海 201700) *為通信作者
水稻紋枯病俗稱“花足稈”,是我國水稻生產上的主要病害之一。水稻紋枯病是一種高溫高濕病害,一般在水稻分蘗盛期開始發病,主要為害葉鞘(葉片次之),在發病初期,先在近水面的葉鞘上出現橢圓形、暗綠色的水漬狀病斑,以后擴大為云紋狀病斑,并由下而上進行擴展,逐漸增多,穗頸受害后出現濕潤狀青黑斑。水稻植株在發病后,輕者葉鞘和葉片提早枯死,谷粒灌漿受到影響,出現大量秕谷;重者植株不能正常抽穗,甚至整株腐爛枯死,嚴重影響了水稻的產量和質量[1]。近年來,受菌源、氣候、種植密度、施肥等多種因素的影響,水稻紋枯病在上海市青浦區連年偏重發生,為提高當地的水稻紋枯病防治水平,筆者選用當前市場上的幾款常用防治藥劑,對這些藥劑防治水稻紋枯病的田間藥效進行了研究,以期為青浦區的水稻紋枯病防治提供科學依據。現將相關試驗結果報道如下。
試驗于2021 年設在青浦區朱家角鎮沈巷村進行,試驗田土壤為青黃泥,土壤有機質含量為31.98 g/kg,水解性氮含量為147 mg/kg,pH 為6.19。
供試水稻品種為‘青香軟526’,于2021 年5 月28 日移栽。
供試藥劑為400 g/L 氯氟醚菌唑懸浮劑(巴斯夫公司生產)、12.5%氟環唑懸浮劑(江蘇輝豐生物農業股份有限公司生產)、75%肟菌·戊唑醇水分散粒劑(杭州宇龍化工有限公司生產)、45%戊唑·嘧菌酯懸浮劑(江蘇稼穡化學有限公司生產)、75%戊唑·嘧菌酯可濕性粉劑(南京惠宇農化有限公司生產)。
試驗依據施用藥劑不同,共設10個處理。試驗為大區試驗,各處理不設重復,隨機排列,9個藥劑處理區的面積均為700 m2,空白對照區的面積為400 m2。具體處理設計見表1。

表1 試驗處理設計
試驗共施藥2 次,在水稻拔節期(8 月5 日)進行第1 次施藥,間隔11 d(8 月16 日)進行第2 次施藥,施藥時水稻處于生長拔節期,生長良好。兩次施藥均采用“濛花”DH-D16-3 型智能電動噴霧器(工作壓力為0.15~0.4 MPa),每次每667 m2施藥液40 kg。試驗前和試驗期間各處理區均未使用其他防治水稻紋枯病的藥劑,且除藥劑處理因素外,各處理區其他田間管理措施均保持一致。
試驗共開展3次調查,即在第1次施藥前調查水稻紋枯病病情基數(8 月5 日),在第2 次施藥前(8月16 日、第1 次施藥后11 d)調查水稻紋枯病發病情況,在第2 次施藥后14 d(8 月30 日)調查水稻紋枯病發病情況。調查均采用對角線5點取樣方法,每點固定調查相連的5叢水稻植株,記錄總株數、病株數和病級數,并計算病情指數和防效,每處理重復調查3 次。
水稻紋枯病分級方法(以葉片為單位):0級,無病斑;1 級,第4張葉片及其以下各葉鞘、葉片發病(以頂葉為第1 張葉片);3 級,第3 張葉片及其以下各葉鞘、葉片發病;5級,第2張葉片及其以下各葉鞘、葉片發病;7級,劍葉及其以下各葉鞘、葉片發病;9 級,全株發病,提早枯死。
計算公式:病情指數=[∑(各級病葉數×相對級數值)÷(調查總葉數×9)]×100;病指防效=[1-(空白對照區施藥前病情指數×藥劑處理區施藥后病情指數)÷(空白對照區施藥后病情指數×藥劑處理區施藥前病情指數)]×100%。
8 月5 日第1 次用藥當天,天氣為多云,日平均氣溫為29.1 ℃,日最低溫度為26.8 ℃,日最高溫度為32.9 ℃,相對濕度為76%。8 月16 日第2 次用藥當天,天氣為小雨轉陰,日平均氣溫為25.9 ℃,日最低溫度為24.2 ℃,日最高溫度為28.9 ℃,相對濕度為92%,雨量為1.2 mm。試驗期間8 月5 日至8 月30 日,日平均氣溫為28.3 ℃,日平均最低溫度為21.8 ℃,日平均最高溫度為35.5 ℃,平均相對濕度為80.8%,雨日為12 日,累積雨量為236.9 mm。
由表2 可知,據第1 次施藥后11 d 調查,僅每667 m2用400 g/L 氯氟醚菌唑懸浮劑30 mL、45%戊唑·嘧菌酯懸浮劑30 mL、45%戊唑·嘧菌酯懸浮劑45 mL、75% 戊唑·嘧菌酯可濕性粉劑15 g 4個處理對水稻紋枯病的病指防效均在70%以上,其他藥劑處理對水稻紋枯病的病指防效均一般。據第2 次施藥后14 d 調查,各藥劑處理對水稻紋枯病的防效均有所提高,均在70%以上,其中,每667 m2用400 g/L 氯氟醚菌唑懸浮劑30 mL、75%肟菌·戊唑醇水分散粒劑20 g、45%戊唑·嘧菌酯懸浮劑30 mL、45%戊唑·嘧菌酯懸浮劑45 mL、75%戊唑·嘧菌酯可濕性粉劑15 g 5 個處理對水稻紋枯病的病指防效較好,分別為84.36%、83.18%、87.81%、

表2 不同藥劑對水稻紋枯病的防治效果
經施藥后觀察,各藥劑處理區的水稻生長均正常,葉片和莖干均未出現藥害癥狀,說明供試藥劑在本試驗用量下均對水稻生長安全。
試驗結果表明,在本試驗條件下,400 g/L 氯氟醚菌唑懸浮劑、75%戊唑·嘧菌酯水分散粒劑、45%戊唑·嘧菌酯懸浮劑對水稻紋枯病的防效好,持效期長,且對水稻生長安全,可在水稻生產中作為替代和備選藥劑進行應用,建議在水稻紋枯病發生初期或尚未發病時,使用上述藥劑采用噴霧法隔10~14 d 用藥防治1 次,連續防治2~3 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