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棟 周順林


一、前言
煤層氣具有兩大屬性:從煤礦開采角度看,煤層氣俗稱煤礦瓦斯,被視為有害氣體,長期以來一直是影響煤礦安全生產的主要災害因素,瓦斯突出和瓦斯爆炸往往造成重大人員傷亡事故和巨大經濟損失;從地面抽采利用角度看,煤層氣是一種高效、清潔的能源資源,是指賦存于煤層中,以甲烷為主要成分、以吸附在煤基質顆粒表面為主并部分游離于煤孔隙中或溶解于煤層水中的烴類氣體。我國煤層氣經歷了40余年的勘探開發歷程,取得了一系列重大進展,目前正處于商業性開發和產業發展的關鍵階段,隨著煤礦安全生產要求的進一步提高、減少溫室氣體排放保護大氣環境意識的提升、能源資源緊缺形勢加劇,煤層氣產業勢必將邁上高質量發展的快車道。
貴州省煤層氣資源豐富,產業高質量發展資源優勢巨大,上二疊統煤層氣資源量3.06萬億立方米,居全國第二位。平面上,資源集中在六盤水、織納和黔北煤田,資源量2.83萬億立方米,占全省總資源量的92.6%;垂向上,埋深1500m以淺煤層氣資源量2.29萬億立方米,占全省2000m以淺總資源量的74.9%,資源富集程度高,對煤層氣勘探開發總體有利。
二、煤層氣勘探開發現狀
(一)礦業權現狀
截至目前,貴州省內有煤層氣探礦權34個,煤層氣采礦權2個。煤層氣探礦權主要分布于六盤水、畢節地區,總面積2526平方千米,探礦權人主要為中石油、盤江煤電、烏江能源及其它煤礦企業;2 個煤層氣采礦權均位于畢節織金,總面積46.38平方千米,采礦權人為貴州水礦奧瑞安清潔能源有限公司。
(二)煤層氣勘探開發成果
1.探明地質儲量穩步增加。截至目前,省內共8個煤層氣勘查區塊(均為區塊部分面積)提交煤層氣探明地質儲量共202億立方米。2019年2個區塊提交儲量64億立方米、2021年6個區塊提交103億立方米、2022年1個區塊提交35億立方米。
2.煤層氣產量逐年攀升。2019年全省煤層氣產量385萬立方米,利用量198萬立方米,利用率51%;2020年產量2409萬立方米,利用量1512萬立方米,利用率63%;2021年產量2874萬立方米,利用量1209萬立方米,利用率42%;2022年預計產量3800萬立方米,利用量預計1520萬立方米,預計利用率40%。
3.單井產氣量不斷提升。從直井產氣量看,2000年~2010年,普遍單井日產氣量在300-500方;2011年~2015年,普遍為500-1000方;2015年至今普遍在1000方以上,盤州GP-6 井最高日產氣量3048 方、水城楊梅參1 井最高日產氣量5011方、織金織2-10-54 井最高日產氣量3275方、織金文叢1-2 井最高日產氣量5900 方、大方大2 井最高日產氣量1640 方。
4.勘探開發技術體系逐步建立和推廣?!笆濉薄?十三五”期間,貴州煤層氣勘探開發科技創新不斷取得新進展,形成并發展了煤層氣富集地質理論及評價方法體系,完善了“直井、叢式井、U型井、水平井”和“小層射孔、組段壓裂、合層排采”的地面鉆井和開發工藝。目前,地質理論及鉆井開發工藝成果在六盤水、畢節、遵義等地推廣應用,取得較好效果。
5.局部建產區已初具規模。以鐘山區大河邊向斜、盤州市土城向斜、織金縣三塘-比德向斜、織金文家壩礦區為主的建產區已初具規模。
6.技術研究和推廣體系不斷完善。貴州省目前主要有以下幾類從事煤層氣技術研究與推廣的單位:一是以技術研究為主的單位有:省自然資源系統成立的貴州省油氣勘查開發工程研究院、盤江煤電集團與省煤田地質局共同成立的貴州省煤層氣頁巖氣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二是油氣企業以技術研究與技術推廣的單位有:中石化重慶頁巖氣有限公司、中石油煤層氣有限責任公司北京項目管理分公司、烏江能源集團貴州能源產業研究院有限公司;三是技術交流平臺有:貴州省石油天然氣學會;四是重點實驗室:自然資源部復雜構造區非常規天然氣評價與開發重點實驗室,由貴州省油氣勘查開發工程研究院、中國石油大學(北京)、中國礦業大學、貴州烏江能源集團有限責任公司參與共建,目前正處于建設待驗收階段。
(三)主要產業政策現狀
1.探礦權設置政策。2020年5月1日起,煤層氣礦業權出讓登記權限正式由自然資源部下放至省級。貴州省煤層氣探礦權主要實行“氣隨煤走”和競爭性出讓政策,具體如下:
“氣隨煤走”,即煤礦采礦權生產規模在90萬噸/年以上的,可申請增列煤層氣探礦權。該政策為煤礦企業開采利用煤層氣資源提供了便利條件。
競爭性出讓,即煤礦采礦權范圍以外的區域,實行招拍掛競爭性出讓登記政策,礦業權出讓收益采用“價”+“率”方式, “價”即競爭形成的報價,是取得勘查資格的機會成本;“率”即找到資源后按年度開采銷售收入的一定比例逐年繳納的出讓收益。該政策有效降低找礦風險、減輕企業負擔,企業可將有限的資金用于勘探開發。
2.“探采合一”政策。煤層氣探礦權人發現可供開采煤層氣資源的,在報告省自然資源主管部門后即可進行開采。該政策為勘查階段開采利用煤層氣資源合法化提供了政策依據。
3.抽采利用獎勵政策。目前,貴州煤層氣開發利用可獲得0.3元/方的中央財政補貼及0.2元/方的省內財政補貼。
4.產業發展規劃?!顿F州省“十四五”油氣產業發展規劃》明確,“十四五”期間,以納雍-平壩礦區、盤州礦區等為重點建產區,以水城、六枝、鐘山、金沙、大方、黔西、普安、赤水等為重點勘查開發實驗區,以赫章、晴隆、習水、桐梓等為后備勘查區,滾動開發煤層氣,到2025年力爭全省煤層氣產量達4億立方米。
三、煤層氣勘探開發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勘探開發進度緩慢。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一是省屬國有企業勘探開發投入不足,示范引領作用弱。全省34個煤層氣探礦權中,有21個探礦權為盤江煤電及烏江能源集團所有,總面積1020平方千米,占全省煤層氣探礦權面積的40%,首批探礦權設立于2012年,截至目前僅提交探明地質儲量166億方,儲量面積僅172平方千米,占總面積1020平方千米的17%;二是中石油勘探開發進度緩慢。中石油在貴州的2個探礦權面積合計1195平方千米,占全省探礦權面積的47%,與外企合作,首個探礦權于2002年設計,截至目前還未提交探明地質儲量。三是其他煤礦企業技術及資金力量薄弱,勘探開發基本處于停滯狀態。除以上兩種情況外,其他10個煤礦企業所屬的煤層氣探礦權(約310平方千米),除個別(大方綠塘煤礦、黔西新田煤礦)區塊外,其他區塊煤層氣勘探開發工作處于停滯狀態,近幾年無實質性進展。
(二)勘探開發技術有待提高。貴州省煤層氣資源賦存條件復雜,目前尚未形成普遍適宜我省復雜構造區的技術體系,國內外成功的經驗在貴州匹配性差,普遍高產、穩產技術體系還有待進一步完善。
(三)專業設備及施工隊伍缺乏。貴州省缺少本土專業的鉆井、錄井、固井、壓裂設備及專業施工隊伍,在勘探開發中大多數依賴省外專業設備和施工隊伍,造成成本大幅增高。
(四)基礎設施不健全,利用率低。煤層氣勘探開發存在產氣井較為分散的特點,目前區塊內、區塊間集輸管道、撬裝站等輸送、利用的配套基礎設施只有零星的幾處,且為油氣企業自建,尚未作為基礎設施納入政府預算。根據近3年以來調度數據,煤層氣產量在增長,但利用量在下降,2019年利用率51%、2020年為63%、2021年為42%、預計2022年為40%。
(五)尚未明確安全生產許可證核發部門。2016年4月1日實施的《煤礦企業安全生產許可證實施辦法》(國家安全生產監督管理總局令第86號)第二條規定:煤層氣地面開采企業安全生產許可證的管理辦法,另行制定。2016年11月,國家安全監管總局公開征求《煤層氣地面開采企業安全生產許可證實施辦法》(送審稿)意見,但截至目前未正式發布。貴州省目前應急、礦安、能源部門均沒有核發煤層氣地面抽采企業安全生產許可證權限,造成企業無處申辦的困難。
四、意見建議
(一)督促省屬國企加大勘探開發力度。2017年以來,全國掀起了一場以“增儲上產”為目標的油氣勘探大會戰。建議在省級層面通過現有企業剝離組建省內唯一的煤層氣勘探開發集團公司,主導省屬國企煤層氣“增儲上產”目標和責任的實現,著力建設一批示范引領項目,進一步推動貴州省煤層氣產業高質量發展。
(二)加強科技支持力度。建議依托貴州省油氣院和自然資源部重點實驗室建設,整合貴州省地礦局、貴州省煤田地質局、盤江煤電集團、烏江能源集團從事油氣勘探開發的技術裝備及人員,在煤層氣勘探開發集團公司的統一安排下,打造貴州省煤層氣“產學研用”一體化團隊,支撐全省煤層氣產業高質量發展。
(三)加大財政補貼力度。建議將煤層氣勘探開發集團公司投資實施的有關煤層氣勘探、開發、利用以及集輸管道、撬裝站、儲存設施設備等基礎設施建設項目,納入財政補貼范疇,增加補貼激勵機制。
(四)嚴格落實“先抽后建”,鼓勵地面“先抽后采”。嚴格落實新建煤礦通過地面鉆井“先抽后建”規定,從瓦斯治理角度督促煤礦企業加大地面煤層氣抽采投入。鼓勵煤礦以地面鉆井方式對煤層瓦斯進行預抽,達到有關規定標準后再進行煤炭開采,充分將煤礦瓦斯治理與煤層氣地面抽采相結合,制定科學合理的體系機制。
(五)盡快明確安全生產許可證核發部門。建議在國家層面明確煤層氣地面開采企業安全生產許可證核發部門前,由貴州省政府出臺相關臨時性政策,解決企業無處申辦安證的困難。建議按照?;罚淄椋┗蚍敲旱V礦山企業相關要求,暫由應急部門負責核發煤層氣地面抽采企業安全生產許可證。
(作者單位:貴州省能源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