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全面加強和改進新時代學生心理健康工作,提升學生心理健康素養,近日,教育部、衛健委、中宣部、中央網信辦等十七部門聯合印發《全面加強和改進新時代學生心理健康工作專項行動計劃(2023-2025年)》(以下簡稱《行動計劃》),提出到2025年全國配備專(兼)職心理健康教育教師的學校比例達到95%,開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家庭教育指導服務站點比例達到60%。
教育部體育衛生與藝術教育司負責人表示,隨著經濟社會快速發展,學生成長環境不斷變化,疊加新冠疫情影響,學生心理健康問題更加凸顯,健康教育、師資隊伍和家校社協同育人機制等還有待加強。為切實解決這些問題,《行動計劃》堅持全面發展、堅持健康第一、堅持提升能力和堅持系統治理的基本原則,提出更加健全健康教育、監測預警、咨詢服務、干預處置“四位一體”的學生心理健康工作體系,更加完善學校、家庭、社會和相關部門協同聯動的學生心理健康工作格局的工作目標。
《行動計劃》部署開展五育并舉促進心理健康、加強心理健康教育、規范心理健康監測、完善心理預警干預、建強心理人才隊伍、支持心理健康科研、優化社會心理服務、營造健康成長環境等八項重點工作。其中,各項重點工作均提出了多項具體要求,包括中小學校要結合相關課程開展心理健康教育;組織編寫大中小學生心理健康讀本;組織研制符合中國兒童青少年特點的心理健康測評工具;組建面向大中小學的國家級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與監測專業機構;各學校定期開展學生心理健康測評;縣級教育部門要建設區域性中小學生心理輔導中心;高校按師生比例不低于1:4000配備專職心理健康教育教師,且每校至少配備2名,中小學每校至少配備1名專(兼)職心理健康教育教師等。
《行動計劃》強調完善以上任務落實到位的保障措施,一是加強組織領導,將學生心理健康工作納入對省級人民政府履行教育職責的評價,納入學校改革發展整體規劃,納入人才培養體系和督導評估指標體系,作為各級各類學校辦學水平評估和領導班子年度考核重要內容。二是落實經費投入,加大統籌力度,優化支出結構,切實加強學生心理健康工作經費保障。三是培育推廣經驗,支持有條件的地區和學校創新學生心理健康工作模式,發揮引領和帶動作用。
據光明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