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禾
1957年,一位中國女子被美國海關攔住,搜出2個神秘小藥瓶,女子懇求:給你6800美元,把藥瓶還我好嗎?事后,海關后悔不已。66年前,6800美元是一筆巨款,可以買幾棟房子,也是女子全部的積蓄。
錢被扣留,女人并沒有緊張。但是這兩個小藥瓶被發現,女人高度緊張,直至確認無疑還給她后,她才如釋重負。
她是誰?海關為何故意刁難她?她為什么寧可放棄全部身家,也要保護這兩個藥瓶,不計代價地回到中國?
女子名叫林蘭英,是我國第一批公派留學生,也是賓夕法尼亞大學第一位女博士,更是日后大名鼎鼎的“中國半導體材料之母”。
而她在美國9年的求學成果,都凝聚在這兩個小藥瓶里。
想回國,是因為不久前收到的一封信。是中國科學院寄來的,他們向林蘭英拋出了橄欖枝,月薪207元,雖然在國內已屬高薪,但真正讓林蘭英心動的并不是因為錢。
而是信件底下的一行小字:“祖國需要你。”
祖國的呼喚,讓林蘭英忍不住熱淚盈眶,她下定決心,不惜一切,回國!
林蘭英為什么如此搶手?是因為林蘭英太過出色了。
賓夕法尼亞大學第一位女博士
林蘭英出生于福建莆田的名門望族,祖上是明朝的御史林潤。林蘭英的父親是一位知識分子,曾就讀于上海大學,后在南昌的《國民日報》做編輯。由于莆田當地重男輕女思想盛行,林蘭英的求學之路并不順利。為了從母親那里得到上學的機會,7歲的林蘭英曾把自己關在房間里,絕食近3天。
林蘭英學習勤奮刻苦、天資聰慧,成績在班上一直名列前茅。在初中的六個學期她都保持全年級第一名的成績,是當之無愧的優秀生,并因此免除了學雜費。因學業成績優異,家人最終接受了她走讀書這條路。1936年,林蘭英以出色的成績考入福建協和大學物理系。在校期間,她憑借學習能力和研究能力得到同學和老師的認可,最后以優秀畢業生的身份留校任教。在校任教的8年時間里,林蘭英親手編寫《光學實驗課程》的教科書,并以此獲得講師的任職資格。
隨著身邊越來越多的老師公派出國學習,不甘落后的林蘭英幾經周折終于申請到賓夕法尼亞州迪金森學院的交流項目。1949年,她獲得迪金森學院數學學士學位,同時獲得美國大學榮譽學會迪金森分會獎勵她的一枚金鑰匙;她在學術上的出色表現也深得導師的贊賞,她的導師有意推薦她到芝加哥大學數學系繼續深造,深思熟慮后,林蘭英婉言謝絕了。林蘭英思考的不僅是自己的興趣和愛好,更是自己如何才能運用所學真正幫助貧窮落后的祖國。數學雖然是她的興趣所在,但蓬勃興起的固體物理也正在悄然改變著世界。
懷著“一切都應該服從祖國建設事業的迫切需要”的想法,林蘭英果斷地選擇改學固體物理專業,當時這門學科在我國還是一片空白。同年秋,林蘭英進入賓夕法尼亞大學研究生院,開始了固體物理專業的研究。1951年,她獲得賓夕法尼亞大學固體物理學碩士學位,之后繼續攻讀博士學位,師從米勒教授。
1955年6月,憑借博士論文《離子晶體缺陷的研究》,林蘭英獲得賓夕法尼亞大學固體物理學博士學位,是該校建校以來,第一位獲得博士學位的中國人,也是該校有史以來的第一位女博士。
沖破阻撓歸國
彼時,美國索菲尼亞公司作為半導體行業的領頭羊,在硅單晶的研發上遇到瓶頸,于是轉而向頂尖高校求才。
林蘭英成為了不二人選。
因為林蘭英手里掌握著兩項專利,硅單晶和鍺單晶的研發技術,正能解決索菲尼亞當前的難題。入職沒多久,林蘭英便幫助索菲尼亞成功制造出第一根硅單晶,打破技術瓶頸,索菲尼亞獲得巨額利潤。
林蘭英因此拿到了10000美元的超高年薪,但是她卻高興不起來。因為自己辛苦創造的智慧結晶,卻在外國開花結果,國內關于半導體的研發還處于空白狀態,每想到這,林蘭英都心急如焚。
中科院的信,點燃了林蘭英報效祖國的心。因為掌握關鍵技術,林蘭英知道,自己此行注定不會順利,事實也正如她所預料。林蘭英謊稱母親病重,急需探望為由,向索菲尼亞公司正式提出辭職。可索菲尼亞好不容易挖到的寶,怎么可能輕易放走。
公司提議,讓林蘭英把母親接到美國,找頂級專家會診,進行治療。可林蘭英委婉拒絕:母親年紀太大,受不了漫長的行程。導師得知林蘭英想回國,十分惋惜,和幾個師兄弟輪流勸阻,林蘭英去意已決。
由于美國聯邦調查局的阻攔,她根本買不到機票,還是好友費盡周折,才幫助她弄到一張船票。但阻攔并未停止,得到授意的海關,扣押了她。她的行李被翻了個底朝天,就連衣角都捏了好幾遍。最后,6800美元現金,和角落里的兩個小藥瓶引起了海關注意。“在我們這里賺的錢,一分都不能拿走!”海關囂張地說。林蘭英據理力爭:“這都是我的合法收入!”
海關捏著小藥瓶繼續問:“這是什么?”林蘭英的心怦怦直跳,卻故作鎮定:“這是我好不容易找到的特效藥,我母親等著治病呢,非常昂貴,小心別碰壞了。”
見海關并不打算輕易放過她飛,林蘭英靈機一動,對海關說:“這6800美元送給你們,可以讓我走嗎?”早已眼紅的工作人員頓時來了精神,跑到角落研究怎么分錢,哪還有工夫再去管林蘭英。
她一把拿過小藥瓶,塞進行李箱最里層,快步過關,踏上了回國的輪船。
汽笛聲響起,林蘭英懸著的心終于放下。
原來,這兩個小藥瓶里,裝著正是半導體研發中最為關鍵的兩種原材料,硅單晶和鍺單晶,價值20萬美元,也是自己給祖國準備的厚禮。林蘭英剛一回國,廈門大學就發出邀請,希望她能夠去擔任物理教授,國內科技公司也以高薪聘請林蘭英做技術顧問,可都被林蘭英拒絕了。
她回國,就是為了填補中國半導體研發的空白,國家利益高于一切。
自力更生搞研究
1957年,林蘭英回國后進入中國科學院工作,從事半導體方面的研究。當時,我國的半導體事業十分落后,單晶硅計劃在1968年開始進行。外國專家也預測,中國要到60年代才能著手單晶材料的研制。然而在林蘭英的帶領下,我國于1957年拉制成功第一根鍺單晶,于1958年拉制成功第一根硅單晶,中國也成為世界上第三個生產出硅單晶的國家。
之后,林蘭英又把視野從元素周期表上的鍺、硅之類的第四家族擴展到第三、五家族,重點從事新型材料砷化鎵的研究。砷化鎵是一種有發展潛力的新型半導體材料。砷化鎵的熔點高達1238℃,加上砷的劇毒特性,國外眾多科學家先后放棄了對其的研究。在很多學者都認為該項研究沒有前途時,林蘭英卻看到了砷化鎵研究的前景。
林蘭英是世界上最早在太空制成半導體材料砷化鎵單晶的科學家。起初林蘭英想通過國際合作開展太空砷化鎵單晶的生產合作,而在1986年的空間科學研討會上,德方專家態度傲慢,對我國的技術力量極為不屑。這反而激發出林蘭英強大的民族責任感,她決定利用我國的返回式人造衛星,自力更生開展這一研究工作。從1987年到1990年,林蘭英進行砷化鎵單晶太空生長實驗3次,均獲得成功,并用它研制成半導體激光器。林蘭英也因此被人們稱為“中國半導體材料之母”。
1989年7月,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發來邀請,請林蘭英前往參加國際宇航會議,并向大會作中國利用人造衛星進行半導體材料研制試驗的報告。報告引起了各國專家的關注。曾經出言諷刺我們的德國專家走過來握著林蘭英的手,驚訝地對她表示祝賀。這是一次戲劇性的相遇,兩人的處境已經發生了微妙的變化。不過在林蘭英的心里卻絲毫沒有輕視對方的念頭,并提出希望日后能有機會進行交流合作。林蘭英感激這位異國科學家曾經激發了她熾熱的愛國情懷,使她煥發出更大的決心和力量。她寬廣的胸懷是促使她不斷進步的原因。
平等首先是貢獻上的平等
林蘭英不僅是一位杰出的科學家,還是一位熱情的教育家和活躍的女性社會活動家。她在大中小學作過多次報告,接受過多家媒體的采訪。她結合自己的親身經歷,鼓勵婦女自尊、自愛、自強,有事業心和進取心,自強不息、艱苦奮斗。在聯合國第四次世界婦女大會上,林蘭英表示,“平等首先是貢獻上的平等,要求男女平等,婦女必須做出出色的工作,得到社會的認同”。
林蘭英在科研道路上克服了種種困難,永遠充滿干勁,挑戰自己,不斷突破自己。憑借滿腔的愛國熱情、強大的自信、持久的毅力、寬廣的心胸,在科學界詮釋了真正的“女性力量”。我國半導體材料從無到有,從低級到高級,從落后到先進,每一次進步都與林蘭英和伙伴們的艱苦奮斗息息相關。林蘭英1996年獲何梁何利基金科學與技術進步獎,1998年獲霍英東成就獎。她的研究成果不僅普遍使用在工業領域中,而且為中國的國防工業和太空領域研究作出了巨大貢獻。
(亞白摘自 2022年10月26日《學習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