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繼明
早晨6:00起床,6:45到達診室,6:50接診第一位患者,10:50時已接診37位患者,看診結束后,又開啟小課堂教學。這是某電視節目鏡頭記錄下的94歲國醫大師姚希賢出診的日常。
如此緊湊的工作節奏,對于很多奮戰在臨床一線的中青年醫師來說都是一種挑戰,但這位年過九旬的中醫專家習以為常。
姚希賢從醫執教近70載,如今他仍然堅持每周出診。雖然已是耄耋之年,但是見過姚希賢的人,無一不被他健朗的身姿、充沛的精力和高效的工作狀態所折服。他亦曾坦言“工作強度在身體承受范圍之內,尚未達到疲勞的程度”。
那么,他是如何實現健康長壽的?在養生方面又有什么獨特的訣竅呢?
心寬人長壽
“忙碌”是姚希賢生活和工作一貫的基調,他之所以能夠保持如此旺盛的精力和良好的身體狀態,離不開“心寬”的好心態。
姚希賢說:“很多人剛到60歲或70歲,就開始‘計較年齡,感覺自己老了、不中用了,精神一垮,很多疾病也就跟著來了。”他始終秉持“不服老”的心態,關注前沿醫學知識、深耕中醫古籍、和學生們交流診療經驗,如同年輕人一樣,保持在適度學習和工作的狀態中,使思維和身體都能夠得到有效的鍛煉。
姚希賢常說:“德高人長壽,心寬福自來。”他認為,良好的精氣神是健康的基石,而心寬就是最實用的保健秘訣。
在姚希賢接診的患者當中,因為計較、生氣等不良情緒而誘發肝病的人并不少見。要做到心寬并非難事。
首先,要內修品德,在生活中少計較一些得失、少一些患得患失,所謂“恬惔虛無,真氣從之”,就是要我們始終保持平靜、平和的心態。
其次,老年人要對自己的健康狀況做到心中有數,不要盲目恐慌。姚希賢通過臨床觀察發現,年齡大于50歲的人往往體內會有不同程度的瘀血,如果能及時糾正這種不良狀態,對中老年人防病益壽有很好的效果。對此,他向大家介紹了一個自用的血瘀預防方:取西洋參1~2克、西紅花7~8根(或三七1克),堅持泡水飲用。此方適合一般體質人群飲用,對于寒性體質或較為虛弱的人,可將西洋參替換為人參。
吃好體健康
面色紅潤、精神好、身姿挺拔、耳不聾、眼不花、聲音洪亮、滿口真牙、胃口較佳……這是學生們對姚希賢的印象。
姚希賢認為,保持良好的身體,離不開合理的飲食習慣。他說:“老年人日常進餐要規律,切忌過饑過飽,保證七八分飽即可,這更有利于消化系統工作。再配合合理的鍛煉,以保持標準的體重,不讓體重過高或過低。”
提到哪些食物更值得吃,姚希賢有一套自己的原則:不挑食,少調料,蔬菜、水果不能少。
正如《素問·藏氣法時論》記載:“五谷為養,五果為助,五畜為益,五菜為充,氣味合而服之,以補精益氣。”姚希賢認為,比起節食,老年人飲食更應重視搭配均衡,如粗糧、細糧合理搭配,各種顏色的蔬菜、水果都吃一點,這樣才更有利于不同營養素的吸收。此外,老年人的日常飲食還要注意保持低糖、低脂、低鹽,避免誘發高脂血癥、糖尿病等代謝性疾病。
對于一些無法保持均衡飲食的人,姚希賢建議,可以在醫師的指導下使用一些維生素補充劑(維生素B1、維生素B2、維生素C),以預防量服用即可。另外,老年人還應酌情補充一定量的鈣制劑,以預防骨質疏松的發生。在維生素補充劑的選擇上,姚希賢坦言:“不要買太貴的,只要是合格的產品都可以,我都是自己到藥房里買最普通的那種,只要幾塊錢就能買到100片,可以吃很長一段時間。”
保健妙招:健脾胃,養睡眠
作為常年工作在臨床一線的醫務人員,姚希賢十分重視脾胃的調養。他認為,脾胃為人體的后天之本,脾胃功能較差的人,常會出現胃部脹滿、食欲不振等表現,身體健康也會隨之受到影響。
對此,姚希賢介紹了自己的經驗方,慢性胃炎患者可在專業醫師的指導下辨證使用:丹參6克、連翹6克、炒白術6克、茯苓3克、枳殼6克、雞內金3克,上述6味藥材煎煮后取汁飲用。
此外,姚希賢十分重視睡眠健康,認為早睡、睡足對老年人保持健康十分必要。他說:“我在70歲以前白天忙于臨床工作,晚上則需學習、寫材料,難免面臨熬夜的問題。但70歲之后,我就調整了作息時間,現在基本是晚上10:30以前入睡,早上6:00至6:30起床,之后做些力所能及的家務。”
對于有失眠困擾的人,姚希賢推薦大家嘗試失眠代茶飲:合歡花3克、茯神3克、炒棗仁6~9克、麥冬3克、百合3克,堅持泡水飲用即有較好地改善睡眠的作用。
此外,姚希賢還為大家推薦了兩個助眠小妙招:
肚臍貼敷 取琥珀粉10克以紗布包裹,入睡前貼于肚臍,起床后取下即可。一劑藥可重復使用,夏季可貼敷2~3天,冬季5~7天。
揉安眠穴 睡前按揉經外奇穴安眠穴可改善睡眠。該穴位于耳后骨骼下方的凹陷處、左右各一。每晚睡前用雙手大拇指按揉此穴5~10分鐘,力道以略感酸脹為宜,有助于增強睡意。
最后,姚希賢還提醒老年人:“生命在于運動,一定要力所能及地做一些運動,才有利于保持氣血通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