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市第十三次黨代會報告提出建設國際化創新型城市的目標。在實現目標的路上,青島有自己的優勢,但也面臨著挑戰。
今天和大家分享的內容是關于青島國際化創新型城市建設的思考。國際化創新型城市是青島市第十三次黨代會報告提出的“六個城市定位”之一。提這樣一個目標,這個目標是什么水平?我們能不能達到?那段時間我一直在思考這些事,為了這次論壇也做了一些數據支撐,借此機會跟各位分享。
提出國際化創新型城市建設,主要是基于四個方面的考慮。
國內外的發展形勢
習近平總書記在2016年5月30日的全國科技創新大會、兩院院士大會、中國科協第九次全國代表大會上強調,要加快打造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建設若干具有強大帶動力的創新型城市和區域創新中心。
2019年12月科技部推出了國家創新型城市創新能力評價報告,對72個城市進行測評、評價,排前10位的是深圳、杭州、廣州、南京、武漢、蘇州、西安、長沙、廈門、合肥,青島排第12位。需要說明的是,這個排名是把直轄市的區作為評價單位和其他城市進行比較,比如北京是用海淀區來參與評價。
國家發改委“十四五”規劃里明確提到,支持北京、上海、粵港澳大灣區形成國際創新中心,今年5月科技部等12部門發文,加快推動北京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建設正是政策響應;建設北京懷柔、張江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支持有條件的地方建設區域科技創新中心,青島可以將其作為目前的最高目標。
山東省2022年出臺《關于加快推進新時代科技強省建設的實施意見》,支持濟南市建設高水平引領型國家創新型城市,青島市建設國際化創新型城市標桿。后者的目標可能更高,但在青島市第十三次黨代會報告起草過程中認為這一標桿過高,于是在最終報告里面改為國際化創新型城市,是社會主義現代化國際大都市建設的重要支撐。另外,全國24個GDP萬億城市的黨代會報告和“十四五”規劃都明確提出加強創新型城市建設的目標。
青島應該怎么來定位?一是奮斗目標為建設區域科技創新中心;二是在山東省的整體布局中,按照山東省政府的規劃,在“一群兩心三圈”中發揮科技創新的輻射帶動作用;三是突出青島的創新特色:海洋和國際化。
基本內涵特征
創新型城市的基本內涵,可以從兩個方面理解,一個是內涵特征,另一個是評價體系。目前沒有明確的定義,但是學界有一個共識,創新型城市是在新經濟條件下,以創新為核心驅動力的城市發展模式。國家發改委對創新型城市的定義比較有操作性,從評價的角度來講,創新型城市是以實現創新驅動發展為導向,增強自主創新能力為目標,體制機制改革為抓手,營造創新環境為突破口,健全創新系統、整合社會資源、提升效益效率、聚焦引領和示范作用。
科技部對創新型城市的定義由五個方面的要素組成,完備有效的創新治理體系、充滿活力的創新主體體系、配置高效的創新要素體系、支撐有力的創新平臺體系、現代化的經濟體系,這是國家創新型城市評價排名的主要依據。而青島的目標中又加了一個國際化,即國際化創新型城市。國際化主要考慮三個方面,一是鏈接全球創新資源,融入全球創新網絡;二是創新水平居于全球前列,具有引領性的創新前沿領域;三是具有創新型和國際化相互促進的關系。
科技部《國家創新型城市創新能力評價報告》的評價體系主要有5個一級指標和30個二級指標。5個一級指標為:創新治理力、原始創新力、技術創新力、成果轉化力和創新驅動力。
優勢和挑戰
青島在這份報告中表現如何?首先,青島綜合實力連續三年排名第10。其中一個重要指標是全國top1000高新技術企業分布,無論是總部機構,還是分支機構,高新技術企業主要分布在京津冀、長三角和珠三角,青島還沒有在這個核心圈里面,排名第10也是非常不易。其次是優勢指標。在多個分指標中,青島排在前10的指標有6個。
最后,還有全國同類城市的對比。我們選取了6組數據來說明問題。
第1組是財政科技支出占公共財政支出的比重對比全社會研發支出和地區生產總值的比重。青島財政科技支出占公眾財政支出的比重排同類城市第11位,但是全社會研發支出占和地區生產總值已經到了第15位,這說明青島企業創新的主體企業研發的投入遠遠沒有達到財政科技投入的支出。
第2組是園區數量和在孵企業數量。青島園區數量很多,排在第4位,但是在孵企業數量上排名倒數第4位。青島園區很多、孵化器很多,但是效果不太好,在孵企業數量在下降。
第3組是規上企業研發占營業收入的比重和規上企業新產品銷售占營業收入的比重。青島的研發投入排第4位,但是銷售收入排到第11位,這說明表面上來看規上企業的研發資金投入很高,但是這些研發資金的投入并沒有都用到新產品開發上,沒有完全用到創新研發上。造成這樣的原因有很多,比如說規上企業研發投入歸集的時候范圍很大,但是真正用到創新研發上的資金可能不是很高,績效不是很高。還有一個原因,是受周期性影響。
第4組是高新技術企業數和高新技術企業營業收入與規上工業企業之比。高新技術企業數量青島排在第9位,但是營業收入占比排名靠后。數量排序很前,但是績效在往后落,說明青島高新技術企業的質量不高。
第5組三技術輸出和技術輸入。在這兩方面青島表現為雙低。青島擁有985、211高校,但是技術輸出的額度很低,技術吸收效果也不好。
第6組數據是高新區的營業收入和高新區營業收入與地區生產總值之比。這兩項數據仍然表現為雙低。青島高新區的營業收入總額排同類城市倒數第2,在地區生產總值占比排到倒數第1,說明高新技術對青島城市建設的貢獻還是不夠。
可以得到的結論是,青島用排名第11的財政投入占比做出了排名第10的綜合成績是很不容易的,因為競爭太激烈了。除此之外,青島的優勢數據更多是創新手段和過程數據,但是不是結果數據,青島弱勢數據都是科技創新對產業經濟支撐和影響的數據,而且這些數據都偏低,所以把排名拉低到第10位。
另外,有三方面的發展問題。一是政策工具的有效性可能還需要進一步挖掘;二是科技創新治理的精準化程度欠缺,要研究創新的內在規律、創新的過程,到底應該在哪個點上進行發力;三是市場主體發揮作用不夠,政府的創新工具、產業政策其實很多,要優化政府和市場的關系。
發展思考
第一,對標國際。我們做了一些理論方面的研究,對標全世界著名的灣區城市,比如舊金山灣、紐約灣等等,結合青島自身的創新的特色,借鑒經驗提出青島的發展路徑,這里不再贅述。
第二,戰略規劃。青島市第十三次黨代會后馬上就出臺了《青島市打造國際化創新型城市五年規劃(2022——2026年)》和《青島市打造國際化創新型城市三年行動方案(2022——2024年)》 。其中,實施“八大科技創新工程”就是針對前面所提到的弱勢指標。加強原始創新、新興產業培育、科技園區提升以及一系列的制度安排,都表示了相應的財政資金、財稅資金要跟上去。
第三,關鍵問題。總結來看,要解決好三個方面的問題:一是政府如何提高科技創新治理能力的問題;二是市場怎么發揮更好的市場主體的作用,不要讓我們的領先數據一直停留在創新的過程和手段上,我們要讓它在結果上、績效上發揮作用;三是數字賦能,這里需要著重強調。
為什么要提數字賦能?創新型城市的發展趨勢一定是智慧城市。數字技術、人工智能技術要變革的東西很多。我們常說新一輪產業革命、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還有幾個技術方向,信息技術、人工智能、生命健康、新材料新能源,但是我個人還是認為數字技術、人工智能應該賦能于其他那些方向的。現在來看,像ChatGPT這樣的人工智能可以變革我們的科學研究范式。目前科學界有這樣一個共識,從牛頓定律到愛因斯坦定律已有一百年,但我們沒有大的變化,這是因為人類的認知到了局限,但是ChatGPT有自主學習能力,從而形成它的思想。它可以引導一些趨勢,引導人類的想法。所以,人工智能的發展或許能夠帶來科學研究范式的變革。
數字賦能也會帶動技術創新模式的變革,也一定會帶動城市創新驅動方式的變革。
多年以來,為了把青島的海洋科技優勢轉化成產業優勢,做了很多研究,提了很多辦法。如果借著新一輪的科技革命,尤其是數字技術和人工智能,讓數字賦能海洋科技,是否能帶來海洋產業優勢的爆發性變革?比如海洋生物醫藥,現在都是大數據進行配比,海洋裝備全是數字孿生。原始的創新方式、產業的驅動方式實際上已經難以為繼了,所以數字技術賦能一定是值得關注的。
(實習生單子軒根據青島市科學技術信息研究院于升峰研究員在2023青島發展20人論壇上的發言綜合整理,未經本人審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