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惠 楊榮華 潘菲菲 馮秋生

摘要:
促進庫區經濟社會發展和移民安穩致富是三峽后續工作規劃的重要內容之一。為明確三峽后續工作促進移民安穩致富的扶持方向和資金投入,深入調查分析了三峽后續工作移民安穩致富現狀及存在的問題,從協同推進區域發展和移民自身發展兩個維度,從區域(庫區、安置區)和移民兩個方面著手,提出促進三峽工程移民安穩致富五大方向,圍繞加速庫區經濟社會發展、改善移民生產生活條件、提高移民生活水平、提升移民可持續發展能力以及維護社會和諧穩定等五大方向提出了相應對策,為新時期三峽工程高質量發展提供支撐。
關鍵詞:
三峽工程; 移民; 安穩致富; 區域發展
中圖法分類號:TV512
文獻標志碼:A
DOI:10.15974/j.cnki.slsdkb.2023.06.023
文章編號:1006-0081(2023)06-0124-06
0 引 言
為全面了解三峽后續工作規劃[1-2]移民安穩致富成效,進一步指導三峽后續工作對移民安穩致富的扶持方向和資金投入,有必要研究三峽后續工作移民安穩致富內涵、思路、現狀、問題,并進一步提出促進三峽庫區經濟社會發展和移民安穩致富的新舉措。
三峽工程移民從2009年搬遷安置完成,到2020年三峽后續工作幫扶10 a,移民工作進入新的發展階段。隨著三峽工程進入正常運行期,三峽工程管理背景和環境條件也發生了較大變化,移民安穩致富面臨一系列新形勢、新挑戰、新要求[3]。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確定了到2035年基本完成社會主義現代化發展遠景總體目標,明確提出“全體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為明顯的實質性進展”。這不僅表明了繼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以后,把促進社會主義共同富裕作為中國最重要的長期政策,更表明社會主義共同富裕是中國走向未來的一項極其重要的戰略方針。由于三峽庫區面積廣闊,人口規模和社會經濟總量巨大,戰略地位重要,發展潛力很大,在“三新一高”的指導下,三峽庫區和三峽工程移民地區也應把握新發展階段、踐行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推動三峽庫區高質量,實現移民和非移民共同富裕的目標。
近年來,國內學者和專家對于“十二五”時期、“十三五”時期三峽工程移民安穩致富思路對策進行了一系列研究,曾德國[4]提出“十二五”時期實現三峽庫區農村移民安穩致富關鍵在產業,核心在就業;邵蕾[5]在對后三峽時期三峽庫區可持續發展研究中提出庫區宜按照以生態文明建設為核心內容的“工業化、農業現代化和城鎮化”協調發展路徑,走可持續發展道路,并從產業發展、環境保護、城鎮化提出相應的對策建議;楊順湘[6]提出加檔提速三峽庫區經濟社會發展,創造更加豐富的社會物質財富,使整體經濟實力不斷增強,使庫區群眾的生活水平不斷提高,是實現移民安穩致富、構建三峽庫區和諧社會的物質基礎等。
1 移民安穩致富內涵
科學把握移民安穩致富的核心內涵,是提出新時期移民安穩致富思路和對策的前提。結合新形勢新要求,綜合考慮移民實際情況和不同時期發展訴求,移民安穩致富的核心內涵可以概括為:產業高質高效、城鄉宜居宜業、生活富裕富足、和諧共建共享、持續協調發展。
(1) 產業高質高效是移民安穩致富的根本。首先,系統性庫區產業規劃,是關系整個庫區移民安穩致富的重要因素。其次,把握庫區產業發展方向,充分挖掘利用三峽庫區深厚的文化底蘊和豐富的自然資源,推進文旅產業融合發展,深入推進特色農業發展幫扶,穩固農業基礎,加快產業發展,提升農業質量效益,使移民穩定增收,提升移民幸福感、獲得感。
(2) 城鄉宜居宜業是移民安穩致富的關鍵。在解決三峽移民基本住房、水、電、路、醫、校等各種生活安置的基礎上,通過完善人居條件、增加生活服務供給,進一步提高基礎設施建設水準,以順應居民對生活的追求,既要使移民安置區環境美觀,更要加強安置區管理,讓移民生活的家園“好看”又“宜居”,從而使移民體驗到可持續的生活環境,進一步提高幸福感、安全感。
(3) 生活富裕富足是移民安穩致富的落腳點。包括生活條件富足,衣食住行有保障,也包括精神生活愉悅,滿足三峽移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和需求。按照不同階段的需求層次,由搬遷初期基本土地資源的配置,到促進庫區產業發展,改善庫區就業環境,提升移民就業數量。生活富裕主要體現為保障物質生活、增加移民收入、與全國人民同步小康,最終實現共同富裕。
(4) 和諧共建共享是移民安穩致富的第一要務。在三峽移民搬遷初期,移民能夠穩得住、不返遷是最重要的目標。通過對移民進行生活安置和生產安置,在移民搬遷任務完成后,移民能夠同安置地自然環境和社會環境相融合,能夠運用安置地的各種資源恢復和發展生產,實現移民與非移民、安置區與非安置區協調發展,使移民逐漸淡化移民身份,直至高度融入安置區的經濟社會。
(5) 持續協調發展是移民安穩致富的目標。所謂可持續發展是指移民生產生活、社會經濟發展與生態環境可持續,是一個綜合協調系統。對個人來說,通過提高個人的發展能力,提升移民的競爭能力,獲取更多的就業和發展機會,實現自身不斷發展。對移民安置區來說,通過采取政策措施,移民能夠擁有并運用生產生活資源,在庫區和國家宏觀經濟社會發展環境中,以及安置區和庫區其它相關資源支持下,不斷提高自身生產生活水平,移民自身和區域經濟社會環境都具有可持續發展能力,才能實現安穩致富。
2 現狀及問題
三峽工程建設期移民搬遷安置實現了搬得出且初步穩得住,為致富創造了條件。三峽工程后續工作將移民安穩致富和促進庫區經濟社會發展作為主要的任務和目標,2011年實施以來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也還存在若干問題[7-10]。
2.1 三峽移民安穩致富現狀
(1) 庫區經濟實現快速發展,產業發展質量穩步提高。由于三峽工程建設以來移民投資和國家對口扶持資金在庫區的大規模投放,再加上庫區人民自力更生、艱苦奮斗,庫區經濟取得了較快發展。2020年三峽庫區生產總值達到10 630.04億元,是2010年3 426.82億元的3.1倍,年均增長率11.99%,高于全國生產總值年均增長率9.83%,絕對值逐年穩步增長,但是同比增速逐漸放緩,庫區發展速度高于同期湖北省生產總值年均增長率10.64%,與重慶市生產總值年均增長率12.22%基本持平,保持適度合理經濟增速水平。2020年三峽庫區三產業比重為9.56∶41.31∶49.12,與2010年三峽庫區三產業比重11.40∶52.10∶36.50相比,產業結構由“二三一”逐步轉化為“三二一”形態,農業產業比重逐漸下降,第三產業顯示出強勁的發展勢頭,產業結構呈現合理分布形態,庫區經濟逐步走出產業的“空心化”,三次產業全面統籌發展,經濟社會發展越來越注重產品質量與內涵,農村經濟集約化經營管理水平日益提升,產業結構不斷轉型與提升。目前,已初步形成了資源開發與加工、輕工制造、高新科技、農業加工等產業,高新科技企業持續入住,戰略性新興產業比例穩步提高,經濟社會發展質量與效率明顯改善。第三產業正步入加速發展階段,而傳統服務業也正在加速轉變發展,現代服務業已成為庫區最有發展潛力的行業。
(2) 移民安穩致富初見成效,發展成果實現共享。通過實施三峽后續工作移民安穩致富項目,對庫區294個城鎮移民小區和318個農村移民安置村實施綜合幫扶,消除移民居住安全隱患,完善小區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老舊缺”配套,解決了移民“急愁盼”的突出困難和問題,提升了居民居住安全保障和生產生活服務保障功能。通過加強就業幫扶和產業扶持,培育經濟發展環境、移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持續增長。據相關數據統計,2020年三峽庫區農村移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 101元,較2019年增長6.96%,與全國(17 131元)、湖北省(16 306元)、重慶市水平(16 361元)的差距不斷縮小。經過多年幫扶,三峽庫區經濟社會發展水平有了較大增長,發展質量和效益有了顯著提升,產業結構得到進一步升級和優化。農村移民人均住房面積達55.41 m2,較2010年增加11.4%,農村人均住房面積均高于全國、重慶和湖北的平均水平。移民戶磚混和框架結構住房的比例為96.8%,住房結構明顯改善。移民生活環境也逐步完善,為庫區農村配套了污水污物收集與處置設備、休閑運動場所及公共綠地,部分村按照村鎮規劃進行了房屋風貌改造。生活配套條件得到了優化,移民村組對外交通路網結構得到優化,公共服務設施逐步配套,出行難、用電難、就醫難、危改難等問題基本解決,基本實現村組通硬化公路,安全飲水和用電設施不斷完善。移民生產生活基礎設施得到很大改善,生產生活水平得到有效提高,為移民安穩致富提供了堅實的保障。
(3) 移民可持續發展能力增強,社會保持和諧穩定。近些年來,三峽后續工作機構進一步加強了培訓力量,拓展人才培養途徑,使得勞動力素質逐年提高,培訓效果較為顯著,轉移就業成效顯著。據統計,2020年監測的移民戶勞動力中,參加過移民技能培訓的移民占22.07%,較2010年增加16.49%,對移民進行農業技術培訓、二三產業技能培訓以及創業培訓,其中,農業技術培訓包括柑橘種植及管理、蔬菜種植、養殖、農業銷售等實用技術的培訓;二三產業培訓包括計算機、家政服務、電商物流培訓、開店創業培訓等,不斷提升三峽庫區移民總體受教育水平,增強移民個人可持續發展能力,提升了移民社會競爭力。十幾年來,安置地各級政府認真履行屬地管理職責,在三峽外遷移民生產生活扶持、基礎設施建設、困難幫扶、子女入學和解決移民發展中產生的新問題新困難等各個方面都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三峽外遷移民對安置地適應情況較好,對語言適應的比例高達98.61%;對文化習俗適應的比例高達99.45%;對生活習慣適應的比例高達99.45%,鄰近省(市)和本省(市)三峽外遷移民通婚情況也有所改善,外遷移民適應情況總體較好。
2.2 三峽移民安穩致富存在問題
(1) 區域發展不平衡,產業支撐力度不足。三峽庫區各項幫扶措施實施以來,人民生活水平快速提高,庫區始終把民生改善作為第一要務,積極出臺多種政策措施,推動城鄉居民持續增收,移民收入水平總體已經接近當地居民平均水平。但由于區域發展的不平衡、不充分,移民收入水平也存在區域差異大的問題,不少移民村組仍存在產業發展水平低,與美麗鄉村生活富裕的標準仍有差距,三峽庫區移民生活水平和質量達到湖北省、重慶市同期平均水平的規劃目標尚未全面完成。部分區縣以傳統農業為主,且多為粗放型經營,缺乏移民受益大、輻射帶動強的高效生態農業;第三產業文旅產業缺乏綜合實力,尚未形成文化產業的旅游循環經濟圈;產業融合度不夠,產業規模效應、品牌效應均不突出,農村產業范圍較窄,農業附加值不高,農民收入不能合理增長。
(2) 生產生活環境改善投入力度不足,“瓶頸”依然存在。新時期高質量發展背景下,圍繞庫區產業發展和居住環境的基礎設施仍需要繼續改善。城鎮移民安置區是移民安穩致富的重要核心區域,城鎮移民安置區的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現無法滿足新型城鎮化建設和發展的需要。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是國家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戰略、實現城鄉宜居發展的關鍵抓手。當前移民安置區的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工作成效顯著,但與建設“農業強、農村美、農民富”的美麗鄉村存在差距。例如基礎保障仍有所欠缺,移民村安全飲水、道路、供電、物流、通訊網絡等生活基礎設施和污水垃圾處理等環衛設施問題未充分解決。部分農村移民安置區普遍存在公共服務設施的缺失,部分偏遠農村安置點因地勢原因造成就醫難、上學難等問題。農村移民安置區衛生室、學校、便民服務中心、健身活動場地等配套設施,還需進一步完善。村鎮建筑缺少整體規劃,大量民房亂搭亂建,周邊環境臟亂差現象嚴重,與實現鄉村振興戰略目標仍存在差距。
(3) 社會就業矛盾凸顯,移民安穩致富任重道遠。三峽庫區總體上基礎差、底子薄,庫區移民穩定就業和產業發展面臨諸多困難,短期內難以全面改觀。盡管庫區移民受教育水平已有明顯提升,但移民勞動力受教育程度仍然偏低,職業技能水平仍不能適應新的產業態需求,庫區創業就業環境仍然較差。① 農業移民由于生產條件、生產方式的變化,自身勞務技術已無法發揮作用,從而產生了人力資源損失,導致就業能力的減弱;② 移民現有受教育程度和技能水平不能適應庫區生態環境保護、產業結構戰略性調整的要求,移民普遍存在年齡偏大、文化程度偏低、技能水平偏低等情況,與企業及用人單位用工要求有一定差距,結構性失業日益凸顯;③ 部分新生勞動力的文化素質及技能水平不高,存在就業期望值高、怕吃苦的心態。
3 總體思路
在明確移民安穩致富內涵的基礎上,結合新發展形勢及要求,以移民安穩致富現狀及面臨的主要問題為抓手,提出新時期三峽工程移民安穩致富總體思路。從協同推進區域發展和移民自身發展2個維度,從區域(庫區、安置區)以及移民2個方面著手,提出促進三峽工程移民安穩致富五大方向及相應措施,如圖1所示。
區域發展從經濟發展和社會和諧穩定入手,對庫區支持特色農業產業發展、文旅產業發展以及一二三產業融合;對外遷安置區因地制宜開展產業幫扶和基礎設施完善,以及通過加強后續幫扶、建立信息互通機制來促進社會和諧穩定。
移民自身發展,應從提升移民生活水平、移民個人可持續發展能力、移民生產生活條件等出發,在相關政策框架下,對移民生活水平提升方面重點支持能夠改善移民收入水平的政策舉措,比如新農村建設、進一步發展非農產業經營等,逐步縮短三峽移民增收水平和其他地區非移民的差距;對移民個人可持續發展能力提升方面,支持建立相應的社會保險、就業、再教育培訓制度等措施以及對移民進行就業扶持,妥善地解決有關移民利益與穩定健康發展的累積性問題,實現移民個人可持續發展能力的逐步提高;對移民生產生活條件改善方面支持移民村人居環境綜合整治、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配套、村莊公共環境和庭院整治等,實現人居環境和社會環境的不斷改善。
4 安穩致富對策
4.1 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
從根本上講,移民安穩致富離不開移民安置區經濟社會發展大環境,唯有推動庫區經濟的發展,才能為建設“致富”庫區提供必需的物質財富,才能最大限度地解決庫區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從三峽庫區特殊區情出發,應著力扶持庫區產業發展,以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① 大力發展文旅產業,提升旅游水平和服務能力。充分發揮生態資源優勢,支持庫區重點景區基礎設施和服務設施建設,早日建立連通各大景區便捷暢通的旅游大通道和完善配套的基礎設施體系,使庫區生態旅游資源得以優化利用;扶持沿江古鎮旅游、打造沿江特色古鎮片區;建設文物遺址公園,促進庫區文化遺產保護和文化旅游業融合發展;支持移民安置城鎮商業街風貌改造,改善營商環境。② 積極發展高效生態農業,加快庫區安穩致富步伐。重點發展三峽庫區柑橘、茶葉、中藥材、脆李、花椒、魔芋、枇杷、有機蔬菜等適應國內外市場需求的優勢特色產業,加快農業資源的開發與農村經濟的發展,加快調整城鄉農耕產業結構,極力改善城鄉生產基本條件,努力提高城鄉現代農產品的集約化生產經營水平,以確保農村農業經濟社會穩定快速發展。③ 推動一二三產業融合,圍繞農耕產品,著力發展農產品加工業,延長產業鏈,進一步提高農耕產業化的整體綜合效益。深入挖掘現代農產品功能,大力發展以優質高效農業、生態環保農業和旅游觀光農業為主體的新型特色農業,把利用鄉村生態資源優勢轉變為發揮城市生態經濟發展的資源優勢,打造收入增長點。同時加快構建以數字經濟引領的現代化經濟體系,大力推進網絡基礎設施建設,為數字未來產業發展夯實基礎。
4.2 構建庫區發展條件和基礎
從基礎上講,只有完善庫區發展條件和基礎,營造良好的移民生產生活條件,才能構建“和諧”庫區。從維護移民穩定和持續發展要求出發,對移民安置區生產生活環境進行提升改造,提升移民群眾日常生活水平和質量。① 完善城鎮移民基礎設施,提升城鎮移民生活水平。基于三峽庫區城鎮化的發展態勢,以切實保障和改善民生為出發點和落腳點,進一步完善水利、交通基礎設施建設,結合新型城鎮化建設重點任務和城鎮建設整體規劃布局,著重完善城鎮移民安置區醫院、中小學、幼兒園、綜合市場、文化廣場、公共廁所、體育中心、公共停車場等功能短板明顯、人民群眾生活需求強烈的社會公共服務領域,從而滿足新型城鎮化建設和發展的需要;進一步完善三峽庫區各區縣城鎮移民房屋、遷建企業破產關閉后的職工居住區房屋和中央直屬企業的職工居住區房屋的居住安全問題,改善房屋居住環境,構建長效管理機制。② 改善農村移民居住環境,建設移民美麗家園。對照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的部署要求,圍繞“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鞏固拓展水庫移民脫貧攻堅成果,把移民鄉村納入當地實施鄉村建設行動范圍,加大庫區和移民安置區的基礎設施、公共服務、人居環境、社會治理等方面扶持力度,解決原移民集中安置地區美麗家園建設的標準還不高、人民和原移民群眾對美麗家園的追求標準尚有差異的問題,立足資源優勢,突出特色,盡快打造一批優美、生態、宜居的美麗移民社區及美麗移民村,以促進美麗經濟得到長足發展,打造新時代美麗移民村示范點,持續助推庫區和移民安置區鄉村振興。
4.3 加強教育培訓與就業扶持
只有認真解決移民就業難,才能真正構建起“安穩”庫區。堅持以發展經濟帶動就業發展的積極有效政策措施,進一步健全現代就業發展服務體系。加強教育培訓,提供就業扶持,不斷提升移民可持續發展能力。① 以國內外市場需求和移民自身發展愿景為引導,以帶動農業生產發展和農村勞動者就業為主要目的,通過進行全方位、多形式的創業就業技術培訓,包括實用農業生產培訓、二三產業職業技術培訓等,提高移民的實用技術和就業創業能力,注重解決結構性就業矛盾,鼓勵創業帶動就業,提升移民自我發展能力,拓展就業增收渠道。② 加大就業扶持,進一步擴展就業容量。通過創業扶持和購買公益性崗位等措施進行就業扶持,改善移民就業情況,著力解決移民就業難題。
4.4 維系生態安全與地質安全
強化生態環境和地質保護,為生態文明建設及移民安穩致富提供良好環境。加大庫區生態環保力度,加強生態扶貧,鞏固生態優勢,支持退耕還林還草、濕地保護與修復、水生態治理、水污染防治、地質災害治理等,實現區域自然生態資產的保值增值,實現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為三峽庫區落實好生態文明建設、實現高質量轉型發展提供指引。同時,探索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轉化路徑。建議及時啟動生態環境評估工作,完善生態效益補償政策,對三峽庫區通過生態涵養形成的生態資源進行測算,轉化為生態產品,由受益地區給予相應補償,讓群眾能從生態涵養中得到收益。強化庫區地質安全,保障庫周群眾居住安全和設施使用安全。
4.5 建立長效投入機制
(1) 延續并深化對庫區的有關政策支持。國家已將三峽庫區列入限制發展區,對這個特殊區域的發展提出了更嚴格的要求,底線管控責任重大,生態保護壓力較大。基于特殊發展定位,建議各層面建立長期支持三峽庫區高質量發展的長效投入政策與機制。繼續實施對三峽庫區的對口支援政策。探索建立長江中下游地區和南水北調受益區對三峽庫區的生態補償機制,以三峽水庫產生的巨大防洪效益、提供的重要淡水資源為依托,探索建立長江中下游省份等生態受益區對口支援庫區縣區政策,以促進三峽工程上下游協同做好三峽庫區生態環境保護。同時,加大對庫區財政轉移支付力度和水土保持設施補償費返還比例,讓庫區經濟能持續平穩運行。繼續實施大中型水庫移民后期扶持直補政策直至初代移民自然消亡,平衡其心理,維持其榮譽感。
(2) 加大對三峽庫區財政縱向轉移支付力度。目前,重點生態功能區轉移支付和均衡性轉移支付均屬于財力性補助,中央財政切塊下達到省級,由省級財政結合本省實際統籌安排使用,不能直達到縣,不能很好作用于庫區生態環境保護。建議國家層面加大對庫區的財政財力性補助轉移支付力度,并直達到區縣。同時,通過三峽后續專項資金、后扶資金等專項轉移支付,對庫區生態保護相關工作給予更多支持,延續全國對口支援合作機制以及國家重大水利工程建設基金征收年限,用于三峽庫區庫周生態安全保護帶、重大地質災害防治和地質安全防護帶,集中開展城鎮移民小區幫扶以及優勢特色產業發展等。
(3) 加大受益地區對庫區橫向轉移支付力度。① 建議國家層面加快實施三峽庫區生態補償機制[9],建立三峽庫區生態保護的長效機制。同時以建立橫向生態補償機制為契機,新建受益區與三峽庫區之間的合作關系。② 以三峽水庫產生的巨大防洪效益以及為長江中下游等地區提供重要淡水資源為主要依托,積極爭取中央及長江中下游及南水北調等受益地區地方財政收入中的補償資金,用于水土保持、植被恢復、水污染防治、水資源費、生態移民、特色產業扶持、公共服務設施完善等。③ 以三峽水庫產生的發電效益為依托,爭取三峽水庫扶持基金政策和稅收返還政策。④ 以三峽水庫產生的巨大防洪效益以及為長江中下游提供重要淡水資源為主要依托,探索建立永久性的對口支援政策。
5 結 語
三峽工程建設期移民搬遷安置實現了搬得出且初步穩得住,為致富創造了條件。但是庫區仍存在區域發展不平衡、產業支撐力度不足、生產生活環境改善投入力度不足等問題。鑒于三峽庫區特殊區情以及維護移民穩定和持續發展要求,建議著力扶持庫區產業發展,以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構建庫區發展條件和基礎,改善移民生產生活條件,提升移民群眾日常生活水平和質量,加強教育培訓與就業扶持,提升移民可持續發展能力。強化生態環境和地質保護,維系生態安全與地質安全,為生態文明建設及移民安穩致富提供良好環境,并建立健全長效投入機制,從而帶動庫區產業和經濟社會發展,確保移民安穩致富。
參考文獻:
[1] 長江水利委員會.三峽后續工作規劃[R].武漢:長江水利委員會,2011.
[2] 長江水利委員會.三峽后續工作規劃優化完善意見[R].武漢:長江水利委員會,2014.
[3] 呂彩霞,王璐.著力補短板 銳意強監管 高質量做好三峽工程管理工作——訪水利部三峽工程管理司司長羅元華[J].中國水利,2020(24):35-36.
[4] 曾德國.三峽庫區農村移民安穩致富的現狀與對策探討[J].農業經濟,2007(6):44-45.
[5] 邵蕾.后三峽時期三峽庫區可持續發展研究 [D].武漢:武漢大學,2013.
[6] 楊順湘.推進和諧庫區建設 實現三峽移民安穩致富[J].重慶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7,64(1):4-8.
[7] 尹忠武,楊榮華.水利水電工程移民后續發展幫扶研究——結合三峽后續工作規劃的實踐探討[J].人民長江,2019,50(4):212-216.
[8] 王迪友,楊榮華,宋為群.三峽后續工作規劃對今后水庫移民工作的啟示[J].人民長江,2013,44(2):9-12.
[9] 楊榮華,潘菲菲.三峽庫區后續工作總結及高質量發展研究[J].水利水電快報,2022,43(12):147-150.
[10] 朱光福,周超,趙軍峰.新時代庫區高質量發展的新難題和破解路徑——以長江三峽庫區為例[J].西部論壇,2020,30(1):90-99.
(編輯:李 晗)
Study on ideas of achieving prosperity and stability of migrants of Three Gorges Project and countermeasures
PAN Hui,YANG Ronghua,PAN Feifei,FENG Qiusheng
(Changjiang Survey,Planning,Design and Research Co.,Ltd.,Wuhan 430010,China)
Abstract:
Promoting the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of the reservoir area and the prosperity and stability of migration is the key element of the follow-up work planning of the Three Gorges Project.In order to clarify the direction of support and financial investment for the follow-up work of the Three Gorges Project,this paper analyzed the current situation and problems in the process of achieving prosperity and stability of the migration of the Three Gorges Project,and put forward five directions to promote the stability and prosperity of the migration of the Three Gorges Project from the two aspects of promoting regional development and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of individuals,as well as regional (reservoir area,resettlement area) and migration.This paper puts forward some countermeasures to accelerate the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of the reservoir area,such as improve the production and living conditions of the migrants,enhance the living standards of the migrants,enhance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bility of the migrants,and maintain social harmony and stability,so as to provide support for the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of the Three Gorges Project in the new era.
Key words:
Three Gorges Project;resettlement;prosperity and stability;regional develop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