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6月,江陰入選全國青年發展型縣域試點。試點以來,江陰明確目標任務,從政策和項目層面入手出真招、出實招,各類人才扶持政策誠邀各路精英“與江陰共未來”。
江陰市委組織部人才工作辦公室副主任馮海向本刊記者解讀了江陰引才育才的相關工作。
《風流一代》:江陰的人才扶持政策有哪些?
馮海:江陰的人才扶持政策包括“澄心計劃”扶持政策,頂尖人才、領軍人才扶持政策,企業引才扶持政策,海外人才扶持政策,青年人才扶持政策,高技能產業緊缺人才扶持政策。
“澄心計劃”扶持政策每年在全市事業單位招錄中拿出100個左右的崗位,公開選調海內外優秀青年人才,其中80%左右的崗位招錄符合江陰“345”產業發展需求的緊缺型、專業型人才,對其進行全方位培養并給予相應的生活保障。
頂尖人才、領軍人才扶持政策主要面向高端人才,如諾貝爾獎獲得者、國內或發達國家院士、國家級特聘專家、國家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國家杰出青年基金獲得者、創業領軍團隊及個人、創新領軍團隊和個人等,配套相應的安家補貼、項目資助、人才補貼和津貼獎勵。
企業引才扶持政策針對江陰市企業引育的頂尖人才、領軍人才,青年人才,高技能、產業緊缺人才,海外人才,高層次人才,配套相應的資金、經費、獎勵、補貼、資助。
海外人才扶持政策鼓勵用人單位加快對海外人才的引進和培育,配套相應的項目資助、人才獎勵、人才補貼。
青年人才扶持政策面向博士、碩士、“雙一流”高校及全球排名前100名院校全日制本科學歷的優秀大學生,配套相應的人才補貼和創業支持。
高技能產業緊缺人才扶持政策面向先進制造領軍人才、高級技師、技師、高級技工等群體,配套相應的培訓補貼和人才補貼。
《風流一代》:人才辦的工作職能是什么?
馮海:從人才辦的角度來說,江陰全市的人才工作由人才辦統抓,我們的定位是四個“管”:管宏觀、管協調、管政策、管服務,還有“暨陽英才”專項資金也由人才辦統抓,人才辦引領和推動人社局、科技局、工信局等職能部門各司其職、密切配合,推動人才工作實現新突破。
《風流一代》:人才辦如何招引外地人才和項目?
馮海:有兩種模式,一種是跟高校合作,在高校設立引才工作站,聘請高校教師當我們的聯絡員,同時也聘請江陰籍的學子當我們的城市宣傳顧問,及時宣傳江陰的引才育才政策。
另一種模式叫“人才科創飛地”,引進的項目聚焦高端科技,我們在上海、深圳、西安等地有五塊“飛地”。創業者創業起步,一開始不需要很大的廠房,也不需要到江陰注冊公司,他們可能要在當地孵化一段時間,等項目或產品成熟要投產了,就可以落戶江陰。除了國內,我們在瑞典還有一個生物醫藥孵化器,由江陰一家藥企和瑞典烏普薩拉大學合作。有些海外人才習慣當地的工作、生活環境,不愿離開,但是江陰的企業又需要他們的技術,我們就把“飛地”設在大學旁邊或直接用大學的實驗室,這相當于“借智”,不求所有,但求所用。
《風流一代》:服裝等產業是江陰的重點、特色產業,人才辦如何為類似的產業招引人才?
馮海:4月,我們在武漢舉辦“武漢高校江陰日”活動,邀請了武漢18所高校,其中“雙一流”高校有武漢大學、華中科技大學等,同時結合江陰的產業特色,我們還邀請了武漢紡織大學、湖北工業大學等學校。在江陰,以海瀾集團為代表的服裝產業是重點產業,也是“345”產業里三大千億級支柱產業之一。今年,我們在武漢舉辦三場專場招聘會,有一場就放在武漢紡織大學,為企業延攬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