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朱軼蕾畢業(yè)于南京財經大學社會工作專業(yè),當初學這個專業(yè)的同學很多中途轉了專業(yè),朱軼蕾堅持了下來,因為老師說,社工的春天馬上就要來了。
2010年,朱軼蕾畢業(yè),回到家鄉(xiāng)江陰,未能找到專業(yè)對口的工作,就在一家公司做人力資源,事實上還是在等待專業(yè)對口的工作。
2014年10月,江陰市青少年權益保護協(xié)會成立,朱軼蕾即刻報名加入,成為了一名司法社工,等來了她的“春天”。
用心叩開心門
司法社工為涉罪未成年人提供法治教育、心理疏導和教育矯治等服務。朱軼蕾接手的第一個案例是一個青少年盜竊案。
“他和同伴一起在網(wǎng)吧玩,順手就拿了旁邊桌上人家的手機。”朱軼蕾介紹道。
17歲的小明隨父母從外地來到江陰,和父母一起在一家紡織廠打工。
案發(fā)后,因為屬于未成年人,犯罪情節(jié)比較輕微,又是初犯偶犯,且悔罪態(tài)度較好、父母都在江陰當?shù)兀瑤徒虠l件比較成熟,因此,檢察院決定給他一年考察期。如果這一年里,他表現(xiàn)良好,沒有再犯,便不予起訴。
小明個性靦腆,朱軼蕾見到他后,無論怎么跟他說話,他都沉默以對。朱軼蕾第一次接觸案例,只有課本經驗,沒有實踐經驗,把書上教的方法都套用了一遍,仍然效果不佳。
朱軼蕾只好向督導老師請教,老師教她,如果對方不擅長語言交流,可以帶他去他感興趣的地方,他也許喜歡運動、喜歡和朋友一起玩。
督導的建議打開了朱軼蕾的思路。她便經常給小明發(fā)信息詢問他這一天過得如何,在廠里上班情況怎么樣,再定期組織一些青少年志愿者開展一些主題活動,比如情緒管理等,有時候還一起去運動等。慢慢地,她和小明建立了信任的關系。
和被幫教青少年建立關系非常重要,這是展開幫教工作關鍵的第一步。跨不過這一步,走不進對方的內心,對方有問題也不說,就無法開展幫教工作。
小明敞開了心扉,朱軼蕾了解到,小明和父母的關系不太好,父母對他的管理比較粗暴,很少有平等的溝通。
幫教青少年,很多時候涉及青少年背后的家庭。如果家庭教育中存在的問題不解決,對青少年的幫教效果也難以產生。朱軼蕾到小明家家訪,做他父母的工作,交流小明的情況。她說,父母的出發(fā)點都是為孩子好,但需要講究方式和方法。朱軼蕾教給他們情緒管理的方法,理解十幾歲青少年的心理等。
對小明幫教的一年時間里,前半年的工作開展得比較艱難,小明沉默,父母難溝通,但朱軼蕾沒有放棄,每次都是帶著熱情去做工作。到了后半年,朱軼蕾感受到了工作的成效,小明有了變化,他的父母也開始松動。
幫教一年期滿,再加跟蹤考察三個月附條件不起訴期,小明一直表現(xiàn)良好,于是,對他的幫教工作正式結束。
18歲成年后,小明談了一個女朋友,還發(fā)消息告訴朱軼蕾。他和女友是往談婚論嫁的方向處的,他會好好工作、好好做人。朱軼蕾很欣慰。
用生命影響生命
對幫教青少年考核的最低標準就是,在被幫教的時間里,不能再有同類違法犯罪行為。此外,適應社會良好,可以很好地完成學業(yè),找到一份穩(wěn)定的工作,能夠自食其力,也是標準之一。
有一個特殊案例,幫教期長達三年。初二學生小東因一直對初一的班主任心懷不滿,一天持刀進入學校原班級捅老師,所幸當時被另一位男老師攔下,男老師受了一點皮外傷。
案情一發(fā)生,朱軼蕾和同事立即介入工作,了解到小東父母離異,他隨母親生活,母親對他只有寵溺沒有管教。他沉迷游戲,情緒控制力差。小東這樣的行為產生,很大原因來自于家庭教育的缺失以及監(jiān)管缺位。
接手小東的幫教工作后,朱軼蕾給他買他喜歡看的書,帶他參加青少年志愿者的團體活動。對他幫教產生很大影響的是幫他轉學。事情發(fā)生后,原來的學校不愿意再接收他上學,無論朱軼蕾怎么做工作,學校都說無法承擔這個壓力。后來,朱軼蕾就幫著小東的母親想辦法把他轉去了一所電腦專科學校。沒想到這孩子很適應這所學校,還在電競比賽中獲得不錯的名次。上學的三年時間里,朱軼蕾與學校的老師保持著聯(lián)絡,老師反饋的情況都很好。從專科學校畢業(yè)后,小東找到了一份對口的工作。隨著年紀漸長,情緒也變得穩(wěn)定。小東的母親特別感激朱軼蕾和同事們在小東這幾年成長中的用心陪伴。
“社工工作,是助人自助。對罪錯青少年,在幫教過程中,要具備專業(yè)素養(yǎng)和態(tài)度,首先要有一份同理心,接納他們,而后才能開始開展工作。社工,尤其是司法社工,要想做好工作,所需的不是說教,而是‘用生命影響生命’。”朱軼蕾說。
每一粒種子都能在陽光雨露下發(fā)芽、成長
江陰市青少年權益保護協(xié)會自成立以來,通過政府購買服務的形式,累計為3500余名未成年人及家庭提供服務超4500次,從單一的少年友好司法服務,到未成年人性侵預防、校園欺凌預防、受害人救助、駐校社工等,做了許多嘗試和努力。
小艾今年18歲,正在讀高二,她曾遭受過性侵傷害,在朱軼蕾和同事的幫扶下,才過上了正常生活。
初三那一年,她正在面臨中考,卻遭受繼父多次性侵。乖巧的小艾不敢作聲,還是母親發(fā)現(xiàn)后報了警。
朱軼蕾介入小艾的幫扶工作后,發(fā)現(xiàn)小艾母親和小艾生父離婚后,一個人帶著小艾和小艾哥哥生活,在超市打工為生,養(yǎng)活小艾兄妹倆。
朱軼蕾通過江陰市“澄愛護苗”慈善基金為小艾哥哥申請了學費補助,為他家送去了必需的日用品。
案發(fā)后,小艾既面臨重大傷害后的應激反應,又面臨中考壓力,朱軼蕾和協(xié)會的志愿心理老師定期去幫助小艾。在臨近中考的那段時間,協(xié)會的社工天天去陪伴小艾,除了輔導作業(yè),此外的話題如果小艾不提起,就閉口不談。
朱軼蕾深知,對因犯罪、被侵害和家庭矛盾而陷入困境的孩子而言,社工需熟知其特性并采取科學專業(yè)、合乎情理和實踐理性的行動,給他們帶去溫暖、指引和希望。
在這樣的陪伴下,堅強的小艾不僅順利度過了自己的心理危機,還考上了重點高中。如今已經讀到高二的她專心于學業(yè),去年年底,她專門錄了一段視頻發(fā)過來,感謝協(xié)會的社工姐姐們對她的幫助。
對每一個個案的幫教幫扶工作,都是后續(xù)活動開展的基礎。作為社會服務的提供者和資源的鏈接者,朱軼蕾積極推進法治宣傳教育,與政府、學校、家庭密切配合,以案施教,推動未成年人犯罪社會化預防,打造了若干安全自護項目、精品課程,走進鄉(xiāng)鎮(zhèn),走進學校,推進青少年安全自護、禁毒法治教育、罪錯未成年人分級干預、校園欺凌預防與援助、兒童防性侵、困境兒童關愛幫扶等內容,打造了20多個江陰市未成年人保護特色品牌。
如今,朱軼蕾已經從一名一線社工成長為項目主管、秘書長,協(xié)會也由最初的3名專職社工發(fā)展到如今6名專職社工和200余名志愿者的維權隊伍,專業(yè)性、組織覆蓋面、工作時效性都得到了增強。
“未成年人保護是一項系統(tǒng)工程,需要全社會來關注。社工的工作只是其中一個部分,我們能做好的就是盡可能地挽救或者預防青少年走上迷途。我希望能有更多的年輕人加入我們,擴充力量,擴大行業(yè)影響力,共同守護好青少年的健康成長。我相信每一粒種子都能在陽光雨露下發(fā)芽、成長。”朱軼蕾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