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指出“青年強,則國家強”,強調“全黨要把青年工作作為戰略性工作來抓”,寄語廣大青年“讓青春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火熱實踐中綻放絢麗之花”,為我們做好新時代青年工作指明了前進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作為首批全國青年發展型縣域試點,江陰始終把青年發展工作放在打造現代化濱江花園城市的基礎性、先導性、戰略性位置,踐行青年優先發展理念,豐富青年發展普惠政策,搭建青年建功高質量平臺,以“問需于青”的心意,聚青年之勢,創發展之城,奮力書寫中國式現代化江陰新實踐的青春篇章。
一、“黨管青年”落地生根,以最有力“中樞”為青年把準發展脈搏
建設青年發展型城市,誰來引路?黨管青年是根本。
我們堅持黨政引領,始終把黨的領導、黨政支持貫穿青年發展型縣域試點建設的全過程、各領域,充分發揮黨總攬全局、協調各方的領導核心作用,持續建強用好青年工作聯席會議機制,全面構建黨委領導、政府主責、共青團協調、多部門齊抓共管的試點建設工作格局。
我們堅持規劃引領,將“以全國青年發展型縣域試點建設為引領”寫入2023 年度江陰市人民政府工作報告,將青年發展相關工作納入《江陰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綱要》《江陰市錫澄協同發展區產業發展規劃(2021—2025)》《江陰市綺山湖科創谷產業發展規劃》,將《江陰市“十四五”青年發展規劃》列為江陰市級重點專項規劃,通過頂層設計的制度引領,保障青年發展型縣域試點建設工作的科學性、指導性和可操作性。
我們堅持思想引領,大力實施“青少年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領工程”,舉辦“聽黨話、感黨恩、跟黨走”宣傳教育活動、“馬克思主義·青年說”主題活動、“青春禮贊新時代 青春追夢復興路”主題宣講、“青工教育講師團”宣講等分眾化、對象化宣講活動,激勵和動員廣大青年緊密地團結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周圍。選樹宣傳道德模范、時代楷模、勞動模范、最美人物、“江陰好人”、“青年五四獎章”獲得者等各行各業先進典型,通過示范引領進一步激發青少年愛黨愛國愛社會主義熱情,形成崇德向善、見賢思齊的青春風尚。
二、“全城宜青”多點開花,以最友好“臂膀”向青年敞開發展懷抱
建設青年發展型城市,依靠什么?城市友好是保障。
江陰用“政策宜青”催開青年成就之花。實施“暨陽英才計劃”升級版2.0,配套制定創新創業領軍人才、青年人才、高技能人才、引才引項機構、安家補貼等10項實施細則,出臺公開選調海內外優秀青年人才“澄心計劃”、促進港澳青年人才來澄創新創業等專項政策。實施“千企萬才”三年行動、“百千萬”專項引才行動,每年新引進青年人才15000名以上,以規?;娜瞬偶蹆瀯荽龠M“產業鏈”“人才鏈”“創新鏈”融合發展。打響“智匯江陰”海外聚才、“才聚江陰”國內招才、“智聚江陰”柔性用才、“育智江陰”本土育才四大活動品牌,每年舉辦、參與各類招才引智活動300余場,為廣大青年搭建大展身手的廣闊舞臺。
江陰用“經濟宜青”催開青年逐夢之花。始終把產業強市作為城市與青年攜手發展的核心動能,深入實施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三年行動,統籌推動產業基礎高級化和產業鏈現代化,通過構建核心技術自主可控、產業鏈高效安全、生產綠色可持續、產業生態循環暢通的產業發展格局,為青年提供逐夢圓夢的發展沃土。堅持把創新放在現代化建設中的核心地位,實施“科創江陰”建設三年行動,打造“一灣一谷一區一港”科創T臺,出臺《關于加快科創載體建設集聚創新創業人才的實施意見》《江陰市科技賦能樓宇三年行動實施方案》,建立武漢大學長三角科技創新中心,成立蘇港澳高校合作聯盟江陰實踐基地,啟動長三角太陽能光伏技術創新中心、哈爾濱工業大學(威海)未來技術江陰創新基地建設,為雙創青年人才高質量發展蓄勢賦能。
江陰用“生態宜青”催開青年安居之花。打造“醉美江陰尋古地、山街河島文化城”,以運河文化為紐帶,建設集休、娛、樂、購等功能為一體的青春城市景觀帶和綠道公園,圍繞長江大保護建成窯港口、桃花港長江濕地保護小區,形成青年適配、青年友好、青年喜愛的新型城市休閑環境。加速推進南沿江城際鐵路江陰段、江陰高鐵綜合客運樞紐站、錫澄軌道交通S1線等軌道交通項目建設,以重要交通樞紐功能深度融入“滬寧一小時高鐵圈”,為青年日常通勤、旅游出行、商務往來等提供高質量便利。構建市、鎮、村三級青年發展體系,開展青年發展型鄉鎮、社區(村)建設,探索社區青年發展服務“六社聯動”機制,在全市形成青年與社區共建共享共樂共進的良好局面。
三、“問需于青”碩果壓枝,以最務實“腳步”帶青年走好發展道路
建設青年發展型城市,如何評判?青年有為是關鍵。
江陰優化“樂業”平臺,提升青年歸屬感。完善青年就業創業配套服務,聚焦廣大青年,實施“江陰市青年驛站(一期)”項目,并納入江陰市為民辦實事項目,新建2家青年驛站,同步推出“7天內免費住宿+政策咨詢+就業推薦+城市融入”的“一站式”線上服務,為青年異地求職創造友好條件;聚焦高層次青年人才,建成10萬平方米、804套人才公寓房,綜合運用市場化、社會化手段解決安居住房、醫療保健、子女就學等需求。拓寬青年職業發展空間,廣泛開展職工職業技能大賽、全流程集體協商指導培訓、青年崗位能手評比等活動,不斷提升青年職業技能水平。加大青年就業補貼力度,圍繞穩崗拓崗累計發放中小微企業一次性吸納畢業年度高校畢業生就業補貼143萬元以及大學生租房補貼、生活補貼、學費補貼等青年人才補貼1640余萬元。
江陰搭建“樂活”舞臺,提升青年獲得感。發布“江陰青年C位計劃”,實施“青年筑夢C位行動”“青年創治C位行動”“青年魅力C位行動”,聘任一批青春諫言官、青春演說家、i創星導師、社區青領人、青年追“鋒”人、公益先行官、國潮新青年、城市推介官、鄉村新農人成為江陰的“城市合伙人”,鼓勵青年參與公共事務、引領文明風尚、帶動就業創業、助力社會治理、投身公益服務、提升城市魅力、賦能鄉村振興,為城市發展注入青春動能。依托萬達廣場、南門商圈、飛馬水城等青年休閑集聚地,打造適應青年消費心理、符合青年消費習慣、滿足青年消費需求的潮流消費新場景,鼓勵青年提振消費信心,帶頭消費促經濟發展。
江陰升級“樂享”服務,提升青年幸福感。護航青年婚戀幸福,分層分類推進“青澄有i”青年聯誼交友活動、“幸福澄雙對”婚姻家庭全周期服務項目、“澄家有愛”社區家庭教育支持行動,延伸青年戀愛婚育“全周期”公益服務。護航青年健康幸福,持續提高生育待遇標準、優化生育醫療政策、開展新生兒出生“一件事”集成服務改革,保障青年在孕期、產假、哺乳期期間享有的合法權益;調整青年參保補助標準、優化學生少兒參保政策、實施個人賬戶家庭共濟,大力減輕青年及其家庭醫療救助成本。護航青少年成長幸福,建立全市教師交流輪崗機制,推進教育集團化辦學,引進南理工江陰校區、江南大學江陰校區等高等教育資源,持續推進教育資源優質均衡發展;構建“江陰市未成年人保護平臺”,建立未保信息指揮中心,成立江陰市青少年發展基金、“澄愛護苗”基金,形成有江陰地方特色和地方創造的青少年權益保護工作格局。
城市的發展依靠青年,城市的未來屬于青年。江陰將以“當仁不讓”的姿態把握“先行先試”的機遇,以“敢破敢立”的氣魄扛起“開路先鋒”的使命,用“江陰與青年共成長”的硬核擔當交出“青年與江陰共未來”的優異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