戶志強

現在的汽車市場很有意思,表面上是百花齊放百家爭鳴,亂哄哄你方唱罷我登場,但實際上,在很多細分市場,強者恒強的現象一直存在。
比如說,當你想買一輛緊湊級的插電混動SUV時,除了比亞迪宋Plus之外,你幾乎就想不出其他選擇了。尤其是宋Plus DM-i,它就是這個級別中唯一的現象級產品。
當然,這也側面說明,汽車市場的某些領域還未完全飽和,依舊有很多未開發的空間。
比如說,今天就有一位選手,想要把宋Plus DM-i的王者地位狠狠打破—哈弗梟龍MAX。
梟龍,僅僅是聞其名,你就能感受到一種鐵血雄渾、凌厲威猛的氣勢。畢竟,眾所周知,梟龍可是中巴聯合研發的戰斗機的名稱。觀其貌,它周身也確實散發著濃郁的戰斗氣息。
比如說,巡獵鷹眼前燈、激光網狀格柵、云尾閃鉆尾燈以及一些雕塑感很強的凹凸設計。
在設計的傳承上,你既能在梟龍MAX上看到許多以往初戀、神獸的影子,又能從眉眼之間發現其與如今的魏牌旗艦藍山有幾分相似。
側面觀之,梟龍MAX車長4758毫米,比宋長了53毫米。事實上,要擱以往,這已經妥妥是中型SUV,畢竟,從數據來看,梟龍MAX僅僅比奧迪Q5短了12毫米。但由于現在汽車市場普遍卷得厲害,所以梟龍MAX依然被定位成了緊湊級SUV。
移步車內,梟龍MAX的內飾觀感也能讓你眼前一亮。三塊大聯屏緊跟科技潮流。其中,左邊是液晶儀表,中間是導航、空調等車機功能,右邊則是副駕娛樂屏。實際體驗下來,顏值美觀度以及使用順手性均在線。
當然,以上這些都不是梟龍MAX的產品重點。事實上,它狙殺宋Plus DM-i的主要殺器,甚至是整個長城集團未來的主要利潤流來源,在于這款車的尾標——Hi4。
那么,何為Hi4?Hi4意義何在?
Hi4的全稱是智能四驅電混技術。一言以蔽之地總結Hi4的意義便是:把以往四驅車型高高在上的價格打下來,狠狠地打下來。

來看看長城是怎么用一種全新的混動思路致力于四驅技術的普及的:在長城之前,混動四驅普遍是前橋兩個電機,后橋一個電機。前橋的兩個電機,GM電機負責發電,TM電機負責驅動。而如今,Hi4把這兩個電機合二為一,使其既負責發電,又負責驅動,以此大大降低了混動四驅的成本。
基于此,梟龍MAX便具備了三個動力源,分別是:功率70千瓦的前橋電機,功率15千瓦的后橋電機以及一臺阿特金森循環的1.5升發動機。它們可以各自發力,也可以兩兩或者三者組合,一共能夠實現9種模式的駕駛工況。

最重要的是,這套Hi4系統能夠在相當大的程度上實現既讓馬兒跑,又讓馬兒少吃草:它的系統總功率達到了205千瓦,百公里加速6.8秒,但其油耗百公里卻僅有1.78升,即使在饋電狀態下,依然能夠低至百公里5.5升。
將梟龍MAX開動起來后,仔細觀察車機屏幕上的能量流,你會發現它驅動模式的變化規律:起步時,為了更好的抓地力和車身姿態的控制,它傾向于采用純電四驅;城區和中低速路段的大部分時候,它都是一臺無聲無息的純電后驅車型。只有當你猛踩油門后,發動機介入的聲音才會嗚嗚傳來;而高速行駛時,它更多時候是一臺發動機和電機并聯的前驅車,當然,如果你有更深入的動力請求,它也會激發后橋電機的介入。
有人說,相對于比亞迪宋Plus DM-i更加直觀,更能看得見的節能省油,對于一款家用車來說,很多人根本感受不到前驅、后驅還是四驅的區別。
但事實并非完全如此,基于玩樂的考量,四驅對于一款緊湊級的家用SUV或許并無必要,但基于駕駛安全性的考量,四驅卻是彌足珍貴。
比如說,千島湖試駕的這幾天里,天氣一直淅淅瀝瀝,陰雨不斷。濕滑路面上,每當我感到車輛出現甩尾或者跑偏的趨勢時,我還是能夠隱約感受到行車電腦對四個輪子的智能動力分配,必要時,它還會對相應的車輪進行輕微地制動。
尤其是北方的冬天,雪地里更是容易打滑,所以,你很難說清楚長城這個來自保定的北方車企對四驅的普及是一種偶然還是必然。
當然,Hi4畢竟省去了一個電機,前軸的P2電機在兼顧發電和驅動的時候難免會顧此失彼,另外它這個電池包的電量也不是很大,這樣,當車輛經過長時間高負載的爬坡路段后,很容易把電耗盡,此后它就又回歸到了一輛兩驅車。
但那又如何呢?Hi4本身主打的就是一個輕越野。如果你想要更加硬核的越山向海、仗劍天涯,山海炮或者坦克皆可任君擇取。Hi4更大的意義,在于四驅的降價平權,在于技術的普惠眾生,把四驅車賣到兩驅的價格,這本身就是一件意義非凡的事。
從燃油世界的第一款四驅車世爵60 HP到長城Hi4,四驅的真正普世,花了120年時間,即使,電流之下它已不再像以往那么硬核、那么純粹,但從王謝堂前燕到尋常百姓家,技術的真正意義,從不在于空繪虛無藍圖,構建階級藩籬,而是親民的,可觸的,普惠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