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以晝
“生命存在的意義”這個話題過于宏大,又如此虛幻,甚至易給人一種“為賦新詞強說愁”的做作感。而在看過由皮克斯動畫工作室出品,彼得·道格特擔任導演及編劇的動畫電影《心靈奇旅》后,興許每個人都會有自己的答案。
該電影講述了一位叫喬伊·高納的中學音樂老師希望成為一名爵士鋼琴家,他覺得自己生來就是為音樂而存在。直到一天,喬伊終于獲得了自己夢寐以求的演出機會——可以和知名樂隊一起,在紐約最好的爵士樂俱樂部登臺演奏。可惜命運和他開了一個玩笑,一次意外踏空讓他從繁華的紐約街頭墜入下水道,來到了一個神奇之地——“生之來處”。
這里充斥著無數的靈魂,大家需要接受培訓,在透過傳送門降生地球之前,獲得自己的愛好和個性特點。一心想著回到地球實現夢想的喬伊,陰差陽錯之下,接觸到了一個早熟且厭世的靈魂“22”,還成了它的導師。“22”是個令人頭疼的家伙,數千年找不到人生的樂趣,曾經氣得不少導師破口大罵。但為了能夠重生回到地球,喬伊只能強忍向“22”展示生命的有趣與精彩,最終,“22”在接觸到地球上一些日常瑣碎的快樂后,開始感受到生命的魅力。而喬伊也得以復活,并實現了自己的演奏夢想,隨之領悟到一些人生終極問題的答案……
從小開始,我們就寫過有關夢想的作文——“我要做科學家”“我要做畫家”“我要做老師”“我要做醫生”……結果多年后再看,當初的夢想,因為受種種因素影響,不得不轉變或放棄。
如把生命本身比作一件華美的大衣,夢想無異于大衣上的花紋。繁復精巧的花紋固然會讓大衣更出彩,可即便沒有好看的花紋,大衣上的一絲一縷棉線,難道就沒有資格被贊美了嗎?
在影片接近尾聲的時候,喬伊順利成為知名爵士樂隊的一員,和喜歡的樂隊圓滿結束了同臺演出,還受到大家的熱烈追捧。家人朋友們圍繞著他,熱情祝賀演出成功,稱贊他彈奏得如此精彩,可喬伊在開心的同時,心中卻隱隱有些失落,細心的樂隊主唱觀察到他的微妙變化,問他怎么了。
喬伊說:“我為這一天等待了一生,我曾經以為會有很不一般的感覺。”
主唱給喬伊講了個故事,一條年輕的魚把時間都花在尋找一個大家稱之為“海洋”的地方,結果有一天,年長的魚說它們此刻就生活在海洋里。年輕的魚表示不解,說道:“這兒?這兒只是水而已,我想要的是海洋。”
很多人總是向往著那些宏大偉岸的遠方,殊不知,現下的一切也彌足珍貴。如同一場旅行,目的地固然重要,可是沿途的風景也是旅行中很重要的一部分,陽光、微風、落雨、飄雪……從向著心中理想地前行的那一刻起,我們就已經身處在光明中。
夢想之所以美好,不在于它的功利性,而是其所身負的指引力量。所以說,在日常的瑣碎生活中,無論我們是否能夠實現夢想,在努力靠近夢想的過程中,我們都會感受到來自它的光明與美好。
就像作家三毛寫的那樣:歲月極美,在于它必然的流逝,春花、秋月、夏日、冬雪。生命的意義可能也是如此,在于俯身輕嗅一朵花香,在于仰頭看雨滴從屋檐滑落,在于接住一片被風吹落的枯葉,在于追逐云朵的時候,被燦爛的陽光晃得眼睛微微瞇起,更在于我們所度過的看似微不足道,實則光芒閃耀的每一天。
希望未來的每一天,每個人都能一如既往地用心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