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清芬



摘 要:為分析數字普惠金融對我國農村產業融合的影響,利用2011—2020年30個省份的面板數據對數字普惠金融與鄉村產業融合的關系及其運作機理進行了實證研究。結果表明,數字普惠金融發展能夠顯著提高農村產業融合水平,可以通過提高地區城鎮化水平促進農村產業融合。應充分利用地區城鎮化在數字普惠金融對農村產業融合發展產生的正向影響,優化數字普惠金融在農村地區發展的內外部環境,不斷加強農村地區數字基礎設施建設和城鎮化建設,提高農村產業融合水平。
關鍵詞:數字普惠金融;農村產業融合;城鎮化;融資
中圖法分類號:F49;F83;F323 ? ? ? ? ? ? ? ? ? ? ? ? ? ?文獻標志碼:A
1 引言
農村產業融合是促進農民創富增收,實現農業農村現代化的重要途徑。從2004年起,中央一號文件連續十九年以“三農”為主題,并且在不同歷史時期對解決“三農”問題有著不同的部署。2022年中央一號文件明確指出,農村產業融合有助于破解新時期“三農”難題,實現鄉村產業振興。在農村產業融合的過程中,資金問題逐漸成為農村經營主體響應產業融合政策的主要障礙,而普惠金融能夠有效解決農村地區融資難、低收入群體資金困難等問題。此外,國家和有關部門還出臺了一系列關于做好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金融服務的相關政策文件,旨在加大農村金融服務的力度,促進農村產業的融合[1]。這些政策文件的頒布與實施,取得了顯著的效果。與此同時,農村數字普惠金融普及的零邊際成本效應使得金融服務的范圍能夠拓展至各個農村地區,極大地對推動了新型城鎮化建設,而在城鎮化建設的過程中,“產城融合”態勢的形成能夠加速農村產業融合的進程。但是,由于進行產業融合的各類主體仍處于創業的初期,資金需求量大,農產品的特殊性使得資金回收期較長,并且他們大多數長期活動在金融信息閉塞的農村地區,自身金融知識也相對匱乏。這些內外部因素使得他們對“借貸”等行為“望而卻步”,致使金融產品在農村產業融合發展的實踐中普遍存在供需結構性失衡,金融服務在農村地區的持續性較差等問題。這些問題的產生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我國農村產業融合,也影響了我國農村產業融合發展的進程。數字普惠金融這一新型金融形態相對于傳統普惠金融而言,突破了地理上的屏障,拓展了金融服務的范圍,能夠更好地為農村地區發展提供金融支持。因此,探討金融支持對農村產業融合的影響以及城鎮化在其中的作用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近年來,隨著數字普惠金融的興起與發展,相關文獻研究也逐漸增多。但已有文獻主要是從農村居民消費[2]、地區經濟增長[3]以及促進共同富裕[4]等方面來分析,很少有研究將城鎮化水平作為中介變量納入數字普惠金融對農村產業融合的影響研究中?;诖?,本文利用2011—2020年30個省市的面板數據對數字普惠金融與農村產業融合的關系及其運行機制進行研究,以期豐富國內學術界在這一方向的研究,為政策制定提供指導。
2 文獻綜述與研究假設
農村金融深化是促進農村產業融合的關鍵因素[5],農村產業融合發展需要金融的支持。而我國目前存在的城鄉二元結構使得資金集中于城鎮,金融服務滯后,資金短缺[6]。農村地區屬于金融服務難以觸及的邊緣地區,農村各類經營主體亦屬于受金融排斥的弱勢群體[7]。并且,由于我國目前傳統的金融體系主要是以銀行為主導,在這樣一個壟斷的市場格局下,農戶往往不會被作為信貸服務的主要對象。這是因為農戶主要是以農產品為主要的收入來源,而農產品的特殊性導致資金回收慢、回收難,并且在融資過程中,農戶或者小微企業抵押物較少甚至無抵押物,使得融資周期較長,消耗的沉沒成本較高[8]。但數字普惠金融的出現在一定程度上解決了農村地區各類經營主體融資難等問題。成康康等[9]研究表明,數字普惠金融利用數字互聯網技術,打破了時空上的壁壘,實現了資本間的融通,給鄉村產業融合帶來了新的活力,有力地促進了農村產業融合發展。與此同時,數字普惠金融還能夠拓寬金融服務的范圍和使用深度,為各類農業經營主體提供更多融資渠道和方式,使得小農戶可以通過低成本的金融服務獲得資金[10]。數字金融的使用能夠極大地幫助較低人力資本和物質資本的群體創業增收,不僅緩解農戶的信貸約束,還能減少傳統金融機構與農戶之間的信息差[11]。Beck T等[12]研究表明,金融機構可以通過大數據和云計算技術更快更全面地獲得農戶的信息,農戶也可以通過移動互聯網獲得相關信貸知識,在一定程度上解決了由于信息不對稱所產生的相關風險問題。綜上所述,數字普惠金融的開展能夠有效促進農村產業的融合,緩解農村居民融資難的問題,有利于提升傳統金融機構與農村產業融合參與主體之間的信任度,推動農村產業融合政策順利落地。
假設1:數字普惠金融與農村產業融合呈正相關。
數字普惠金融的普及在于幫助中小微企業和農民等弱勢群體,發展數字普惠金融可以改變金融的傾向性[13]。王佳瑩[14]研究表明,數字普惠金融能夠通過網絡技術為城鎮化建設提供融資途徑,促進新型城鎮化的發展。唐建軍等[15]研究表明,數字普惠金融可以通過提供合適正規的金融產品增加農戶創業增收的渠道,解決農村居民資金問題。一個地區數字普惠金融水平的提高會吸引勞動力的流入,提高城鎮化水平[16]。李曉龍[17]認為城鎮化發展的同時,其產業結構也會發生變化,城鄉之間要素的流動與產業間的融合能夠推動“產城融合”發展態勢的形成,有利于農村產業融合的發展。綜上所述,數字普惠金融的實施能夠帶動人力資本的流入,提高區域城鎮化水平,縮小城鄉收入差距,促進農村產業融合。
假設2:數字普惠金融可以通過提高地區城鎮化水平促進農村產業融合。
3 研究設計
3.1 模型構建
為了分析普惠金融在鄉村產業融合中的作用及其運作機理,進一步檢驗城鎮化在其中的中介作用,構建以下模型:
模型1:
模型2:
模型3:
式中:是農村產業融指數;是數字普惠金融;是控制變量;為中介變量,表示城鎮化; 是隨機誤差項。
3.2 變量選取
(1)被解釋變量。被解釋變量為農村產業融合發展指數?;谘芯磕康囊约皵祿目色@得性,參考文獻[1]、文獻[17],從農業多功能拓展、農業產業鏈延伸、農業新業態形成、農業服務業融合和利益聯結機制完善這五個角度構建農村產業融合綜合評價指標體系(見表1)。
(2)核心解釋變量。核心解釋變量是數字普惠金融指數。通過《北京大學數字普惠金融指數(2011—2020)》來表征我國數字普惠金融發展水平。
(3)中介變量。中介變量是城鎮化水平,參考文獻[13],通過城鎮人口占總人口的比重來衡量。
(4)控制變量。參考文獻[18],從驅動產業融合的視角出發,引入相關控制變量。傳統農業發展水平通過人均糧食產量來衡量;政府財政支持通過農林水事務支出占第一產業總產值的比重來衡量;農村地區人力資本水平采用中央財經大學-電子科技大學聯合數據研究中心測算的農村實際勞動力人均人力資本來衡量;地區對外開放程度通過地區進出口總額占第一產業總產值的比重來衡量;農村固定資產投資通過農村住戶固定投資額來衡量。
3.3 數據來源
考慮數據的可獲得性,選擇2011—2020年30個省市(西藏除外)的相關面板數據開展研究。農村產業融合、中介變量和控制變量的相關數據主要來源于《中國農村統計年鑒》、《中國休閑農業年鑒》、《中國農業機械工業年鑒》、中央財經大學-電子科技大學聯合數據研究中心、各省統計年鑒以及國家統計局等。數字普惠金融指數來源于北京大學數字金融研究中心。描述性統計見表2。
4 實證分析
4.1 多重共線性檢驗
利用方差膨脹因子(VIF)對各變量進行多重共線性檢驗,檢驗結果見表3。變量間的平均VIF為2.27小于5,各變量的VIF均小于10。這說明各變量間不存在多重共線性。
4.2 基準回歸分析
采用多元回歸方法分析數字普惠金融對農村產業融合過程的直接影響?;貧w結果見表4??芍?,數字普惠金融對農村產業融合具有顯著的正向影響,這驗證了假設1。在不加入控制變量的情形下,數字普惠金融與農村產業融合的回歸系數是0.439,且在1%的水平上顯著,這說明數字普惠金融的發展能夠有效促進農村產業融合。加入控制變量后,數字普惠金融對農村產業融合的影響仍顯著為正(β=0.206,P<0.01),但與加入控制變量之前相比有所減小,這表明加入的控制變量對農村產業融合具有一定影響。傳統農業發展水平與農村產業融合具有顯著的正相關關系(β=0.092,P<0.01),說明傳統農業發展水平提高有利于農村產業融合發展。政府財政支持對農村產業融合具有顯著的正向影響(β=0.302,P<0.01),表明財政支農可以促進農村產業融合發展。農村固定資產投資對農村產業融合的影響不顯著,但回歸系數為負,說明農村固定資產投資額的增加在一定程度上會影響農村產業融合,其原因可能是固定資產投資對農村產業融合的作用具有時效性,在短期內其效應難以顯現。地區對外開放程度和農村人力資本水平在1%的水平上均顯著為正,說明地區對外開放程度和農村人力資本水平的提高能夠有效推動農村產業融合。
4.3 中介效應分析
為進一步分析數字普惠金融通過提高城鎮化水平對農村產業融合發展的影響,參考文獻[18],進行中介效應分析,結果見表5??芍瑪底制栈萁鹑趯r村產業融合具有顯著的促進作用。模型2是以城鎮化水平為因變量,數字普惠金融作為自變量來進行回歸,結果表明數字普惠金融的發展能夠顯著提高地區城鎮化水平(β=0.059,P<0.01)。模型3中地區城鎮化水平的回歸系數在1%的水平上顯著為正(β=1.277,P<0.01),說明提高地區城鎮化水平能夠有力地促進農村產業融合。模型2中數字普惠金融的系數和模型3中城鎮化水平的系數均顯著,說明地區城鎮化水平的中介效應是顯著的,Sobel檢驗的結果也印證了這一結論,但由于模型2中數字普惠金融系數和模型3中城鎮化水平系數的乘積與模型3中數字普惠金融的系數同號為正,說明地區城鎮化水平起到部分中介作用。其中間接效應為0.075 343,占總效應的比重為36.56%,從而驗證了假設2。
5 穩健性檢驗
參考文獻[19]、文獻[20]對實證結果進行穩健性檢驗。剔除四個直轄市,并根據前文測算得到的2020年農村產業融合指數將所選樣本分為中高融合地區和低融合地區。檢驗結果見表6。
可以看出,此結論與前面的分析是一致的。這證明了各省份數字普惠金融能夠有效促進農村產業融合,城鎮化發展在其中起到推動作用的結論是穩健的。
6 結論與建議
基于2011—2020年30個省份的面板數據,對數字普惠金融在我國農村產業融合中的作用及其運作機理進行了實證研究,主要結論如下。
(1)數字普惠金融與農村產業融合發展具有顯著的正相關關系,即數字普惠金融發展可以有效促進農村產業融合。
(2)從作用渠道來看,地區城鎮化在數字普惠金融對農村產業融合的影響中起部分中介作用,數字普惠金融可以通過提高地區城鎮化水平促進農村產業融合。
基于以上研究結論提出以下建議。
(1)充分發揮數字普惠金融在農村產業融合過程中的促進作用,通過加強農村地區數字基礎設施建設,提高農村地區互聯網普及率和網絡覆蓋率,為數字普惠金融的發展提供良好的外部條件;通過加大數字普惠金融在農村的宣傳力度,引導農村居民正確認識數字普惠金融,提高農村居民對金融產品的認知水平,優化農村數字普惠金融發展的內部環境,使得各類農業經營主體不再對“借貸”行為“望而卻步”,有效解決在產業融合中的資金難題。
(2)充分發揮地區城鎮化在數字普惠金融促進農村產業融合中的中介作用,通過優化配置城鄉資源,完善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合理規劃農村產業布局,積極發展農村特色產業,增加就業機會,吸引在外務工人員回鄉就業創業,引導資本來鄉投資,努力提高地區城鎮化水平。
參考文獻:
[1]張林,溫濤.數字普惠金融如何影響農村產業融合發展[J].中國農村經濟,2022(7):59-80.
[2]紀明,曾曦昊.共同富裕目標下數字普惠金融對居民消費促進作用研究[J].價格理論與實踐,2022(5):66-69,193.
[3]程廣斌,趙川,李祎.數字普惠金融、空間溢出與經濟增長[J].統計與決策,2022,38(16):132-136.
[4]李季剛,郝福萊.數字普惠金融服務共同富裕效率測度[J].統計與決策,2022,38(17):140-144.
[5]李曉龍.農村金融深化、農業技術進步與農村產業融合發展[D].重慶:重慶大學,2019.
[6]張岳,周應恒.數字普惠金融、傳統金融競爭與農村產業融合[J].農業技術經濟,2021(9):68-82.
[7]章成,洪錚,王林.農村普惠金融對農業產業化的影響研究[J].貴州財經大學學報,2021(3):35-44.
[8]宋科,劉家琳,李宙甲.數字普惠金融能縮小縣域城鄉收入差距嗎?——兼論數字普惠金融與傳統金融的協同效應[J].中國軟科學,2022(6):133-145.
[9]成康康,杜赫.數字普惠金融對農村產業融合影響的實證檢驗[J].技術經濟與管理研究,2022(8):91-96.
[10]劉丹,方銳,湯穎梅.數字普惠金融發展對農民非農收入的空間溢出效應[J].金融經濟學研究,2019,34(3):57-66.
[11]何婧,李慶海.數字金融使用與農戶創業行為[J].中國農村經濟,2019(1):112-126.
[12] BECK T,PAMUK H ,RAMRATTAN R ,et al.Payment Instruments,Finance and Development[J].Journal of Development Economics,2018,133:162-186.
[13]尹曉波,王巧.中國金融發展、城鎮化與城鄉居民收入差距問題分析[J].經濟地理,2020,40(3):84-91.
[14]王佳瑩.數字普惠金融與新型城鎮化建設新動力[J].技術經濟與管理研究,2022(8):78-84.
[15]唐建軍,龔教偉,宋清華.數字普惠金融與農業全要素生產率:基于要素流動與技術擴散的視角[J].中國農村經濟,2022(7):81-102.
[16]馬述忠,胡增璽.數字金融是否影響勞動力流動?——基于中國流動人口的微觀視角[J].經濟學(季刊),2022,22(1):303-322.
[17]李曉龍.城鎮化對農村產業融合發展的影響研究:基于財政支農的門檻效應分析[J].農業經濟與管理,2021(2):32-42.
[18]溫忠麟,葉寶娟.中介效應分析:方法和模型發展[J].心理科學進展,2014,22(5):731-745.
[19]焦青霞,劉岳澤.數字普惠金融、農業科技創新與農村產業融合發展[J].統計與決策,2022,38(18):77-81.
[20]李莉.我國農村產業融合的動力機制與收入效應研究[D].太原:山西財經大學,2022.
Influence of Digital Inclusive Finance on Rural Industrial Integratio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Urbanization
HE Qingfen
(Business School of East China University of Political Science and Law,Shanghai 201600,China)
Abstract:To analyze the impact of digital inclusive finance on rural industrial integration,we conducted an empirical study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digital inclusive finance and rural industrial integration,and its operating mechanism using the panel data of 30 provinces from 2011 to 2020. The results demonstrate that digital inclusive finance significantly improves the level of rural industrial integration and promotes rural industrial integration by enhancing the level of regional urbanization. Hence,it is essential to leverage the positive impact of regional urbanization on rural integrated industries,optimize the internal and external environment of digital inclusive finance development in rural areas,continuously strengthen digital infrastructure and urbanization in rural areas,and improve the integration of rural industries.
Key words:digital inclusive finance;rural industrial integration;urbanization;financ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