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韶婧
在經濟學研究范疇中,經濟增長是永恒的課題。探究國際貿易和經濟增長的關系,對國民經濟的發展至關重要。對于發展中國家而言,國際服務貿易所帶來的資金、技術等,對工業化的發展乃至經濟發展均有至關重要的作用。事實證明,我國國際服務貿易立足新發展新格局,為進一步促進我國經濟發展提供了正向依據。
國際服務貿易常通過出口達到促進消費、貿易投資和創新的效果,并能為區域經濟增長奠定基礎。有學者的研究結果表明,中國與東盟國家的經濟增長存在顯著的正向空間相關性。基于國際服務貿易和經濟增長的相關性,中國必須轉變服務外部市場的生產型增長模式和外貿模式以防治污染,西部地區應重點發展當地綠色產業以突破“胡煥庸線”,各級政府的產業規劃應重視地理特征對產業發展和環境承載力的影響,空氣污染的聯防聯控應從市級聯合逐步過渡到省級聯合。現結合國際服務貿易和經濟增長相關性探究進行具體分析。
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經濟實力實現歷史性躍升,國內生產總值從54萬億元增長到114萬億元,我國經濟總量占世界經濟的比重達18.5%,提高7.2個百分點,穩居世界第二位;人均國內生產總值從39800元增加到81000元。
對2021—2022年全國貨物進出口情況進行對比,可以大致了解我國國際服務貿易和經濟增長的關系。2022年,全年貨物進出口總額420678億元,比上年增長7.7%。其中,出口239654億元,增長10.5%;進口181024億元,增長4.3%。進出口相抵,貿易順差58630億元。具體如表1所示:

單就貨物進出口總額37713億元,同比增長0.6%。其中,出口21607億元,下降0.5%;進口16106億元,增長2.2%。而結合全年服務進出口總額59801.9億元,同比增長12.9%。最具典型的情況如表2所示:

2022年10月,世貿組織的調查研究結果表明,全球服務貿易額在2022年第二季度超過了新冠大流行前的峰值,并在第三季度保持強勁勢頭,這主要是受信息和通信技術服務以及金融服務支出的推動。然而報告也表明,由于主要經濟體的經濟增長放緩,實際商業服務的同比增長在今年第三季度開始放緩,并可能在今年第四季度以及新的一年進一步放緩。
表1和表2的研究結果表明,我國經濟增長,尤其是國際服務貿易中進倉出庫增長中,受對外貿易影響增長較大。據此可以窺見,我國對外貿易與經濟增長的整體運行軌跡趨于一致。但受經濟波動影響,因對外貿易快速發展,經濟增長速度加快,經濟隨之復興;反之,經濟增長速度變緩,則對外貿易發展也趨于不景氣。
受國際市場及宏觀經濟持續穩定增長的影響,給出口貿易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沖擊。但我國服務貿易數字化水平還不高,2020年中國數字貿易出口占全球比重4.9%,遠低于貨物貿易出口占全球13.2%的比例,與美歐等發達國家和地區相比有較大差距。數字貿易領域核心技術的創新能力也有待提升,如建立和完善數據產權保護利用、跨境數據監管、數據市場開放準入等方面的制度。
“貿易貧困化”理論下,我國國際服務貿易存在供給不足等問題,原因與總需求變動所導致的價格升高相關。通過提升國際服務貿易質量,可進一步改善國際服務貿易供給結構,緩解國際服務貿易中存在的結構性不均衡問題,進而提高國際貿易服務發展水平,拓寬國際貿易服務鏈,激活國際服務貿易市場活力,增加國際服務貿易收入。同時,要通過增加生產資料方面的進口,優化產業結構,拉動國民經濟增長。
當然,國際服務貿易質量的提高和供給結構的改善只是助力經濟增長眾多因素中的一部分,國際服務貿易還受目的地國家教育程度低、投資少、運輸與通信基礎設施缺乏、貪污腐化、法律不健全等不良因素的影響較大。從這方面看,即使擴大國際貿易,增加進出口量,也無法徹底挽救一國經濟。因此,在經濟全球化背景下,要實現通過國際服務貿易帶動經濟增長的目標,除了關注本國國際服務貿易供給結構和能力外,還要結合目的地國家的實際情況,針對該國經濟發展中存在的不良因素,有針對性地制定和實施國際服務貿易提升計劃,解決諸如國際貿易需求不足的問題。除了關注目的地國家的國際服務貿易需求狀況,還要重點關注包括數字產業在內的信息技術出口占比過小的問題,通過培養和吸納信息技術產業人才,提高信息技術產業出口水平,優化出口產品結構,達到提高對外貿易質量、拉動經濟增長的目的。
對外貿易服務對經濟增長的促進作用是顯而易見的,但不是經濟增長的唯一動力,因此發揮生產要素、科學技術、資本流動的優勢,對我國經濟增長至關重要。結合我國當下經濟發展現狀,要發展對外貿易,就必須重視對國內市場的開發,要引進國外先進技術、經營理念、經濟管理經驗,實現國際服務貿易朝著內生型轉變,同時動態了解國內外市場發展動向,厘清國際服務貿易和經濟增長的關系,助力國際貿易保穩提質。
發展服務貿易是提高產業發展質量的關鍵,也是提升經濟現代化水平的可行性舉措。未來要實現經濟增長,擴大開放優勢,通過依托生產性服務貿易,增強國內產業鏈、供應鏈韌性,搶抓數字服務貿易規則制定先導權,充分利用WTO(世界貿易組織)、RCEP(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協定)、G20(二十國集團)等,就跨境數據流動等議題發出中國聲音、提出中國方案。在高水平對外開放的格局下,中國將同各國攜手共促開放共享的服務經濟,為世界經濟復蘇注入強勁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