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琦

《中華帝國晚期的性、法律與社會》
作者:[美]蘇成捷
譯者:謝美裕 尤陳俊
出版社: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
出版時間:2023年5月
定價:98元
有清一代,給人的感覺特別充滿清教徒氣息,城里不準賣淫嫖娼,鄉下立了很多貞節牌坊。這是不是因為滿清統治者道德標準特別高,接受了晚明因為驕奢淫逸而亡國的教訓,而且也想借此“討好”舊朝知識階層——他們對于晚明奢靡之風特別痛心疾首,一想起“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后庭花》”便嗟恨不已?
在美國漢學家蘇成捷看來,事情并沒有那么簡單。在其《中華帝國晚期的性、法律與社會》一書中,蘇成捷給出了一個頗為符合馬克思主義唯物史觀的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筑式的解讀,那就是清代對性道德的標榜,在傳統的對父權和夫權秩序捍衛的同時,更主要是著眼于對以巨量小農戶為主的社會秩序的穩固。
雍正一朝的“開豁賤民”,即將下九流的賤籍之民從“國民待遇”層面扶正,常為史家所津津樂道,褒獎者認為這意味著歷史進步,人不再分三六九等,法律面前一律平等,貶低者則認為對賤民的各種隱形歧視依然存在,公平社會的目標遠未實現。
在蘇成捷看來,這種圍繞“進步”與否的敘事可能會使議題失焦,而誤讀了雍正的本心。他“開豁賤民”一方面是順應現實的順勢而為,因為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賤籍之民與良民之間的區隔越來越趨于泯滅;另一方面則是想在收緊道德空間的同時擴大法律管制空間。中國自古有“禮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的說法,涉及性的領域,就表現為巨室大戶人家的主人對奴婢有奸淫之行,一般也不會問罪。而在光譜的另一端,針對賤籍之民,尤其是有官娼之聲的樂戶人家的性行為,相對良民而言管制也比較寬松。
而隨著賤籍的取消,到來的至少表面上的法律待遇一體化,使得上層和底層的法外之“性”的空間都大為縮小。這一方面是延續清朝開國以來對巨家大族豪強勢力的打擊,進一步削減其包括性特權在內的各種特權;另一方面也令小民無所遁形,幾乎所有的小民在“廣風化”的大義下都被納入法律管制的范圍。這在蘇成捷看來既是法律的齊平化,也是法律的小農化,適應的是有清一代隨著人口和種植面積擴張而形成的巨型前現代小農社會。
不過,上層建筑在適應經濟基礎的同時從來不是無所作為的,總是想反作用于社會現實。這種道德空間的收緊和施法范圍的擴大,疊加人口總量擴大和男女比例失調,無形中加大了小農社會的性張力。雖然雍正從來沒有公然提出禁絕賣淫嫖娼,但隨著樂戶等賤籍的取消,官娼既無,私娼亦無生存空間,因為在一個齊平化的小農社會里,任何家庭之外的性行為都會被視為需要法辦的“犯奸”之舉。大戶人家依然可以通過多娶妻納妾獲得更多的性資源,一些貧苦甚至失地的小農則可能面對無“性”生存的現實。這些人并不會安分守己,而是對小農社會的性秩序發起了凌厲的攻擊。
陷入資源緊平衡狀態的巨型小農社會,是一個充滿張力的社會,看過孔飛力所著《叫魂》的人們,都會對這種社會張力之巨大和社會態勢之緊繃印象深刻,維持生存和秩序的壓力可謂與日俱增。這里的資源緊張自然包括性資源緊張,重男輕女生育文化導致男多女少,而人多地少導致失地農民日益增多乃至流民化,兩相疊加令情勢更為惡化,對農村的生產生活秩序包括性秩序造成了巨大沖擊。
在《叫魂》中,那些四處流竄的法外狂徒圖謀剪人辮發攝人心魄,激起了一場皇帝親自過問、下令嚴查的軒然大波。拋開具體細節不論,事件中凸顯出法外之徒和脫序之民構成的邊緣勢力日益壯大,這一點足以讓皇帝和統治集團感到心焦。而把圖謀剪人辮發替換成圖謀劫人財色,其所激發的憂懼不遑多讓,畢竟剪人辮發的攝魂事件是偶發的,而土地和人口問題的結構化,則令圍繞“性失序”的沖擊,日益呈現常態化的趨勢。
法律在因應此一現實時的操作,又給現實造成了新的扭曲性張力。在一個前現代的巨型小農社會,缺乏一個廣覆蓋全滲透一管到底的現代高效官僚體系,執法的難度可想而知。因此必須嚴刑峻法,以起到嚇阻作用,然后要以道德自律來彌補法律之不足。之所以要大立貞節牌坊,就是要通過表彰貞節,把婦女趕到性保衛戰的第一線,這種保衛戰當然更多是出于捍衛父權和夫權社會秩序。婦女通過勇敢捍衛自身的貞節,構成了遏制性犯罪、鞏固性秩序的第一道防線。
在這場戰事中,如果婦女未能捍衛貞節,會面臨巨大的社會輿論壓力,因為人們往往會傾向于認為涉事女子意志不夠堅定,甚至有欲拒還迎、投懷送抱之嫌。更令人發指的是,即使涉事婦女奮勇反擊以至受到嚴重傷害乃至以身殞命,在此過程中如果不幸遭到玷污,也不能獲得高標準的褒獎和表彰,因為她不符合完美受害者的定義。在年輕婦女們充分發揮前線嚇阻和反擊作用后,官家扮演的主要是收拾殘局的角色,對不法之徒施以重手,并對節烈婦女加以褒揚。
當然,凡事都有兩面。很多時候,貞節的攻防戰不僅關涉道德和性秩序,更是財產的保衛戰。于是就出現了不少寡婦狀告夫家親戚強逼再嫁的劇目,而她們一般都高舉捍衛貞節的大旗。以道德為名無疑是一種行之有效的戰略,捍衛了名節,才能牢牢把控丈夫名下的財產。這樣做的代價是要做到真正的存天理滅人欲,不能在男女關系上有任何差池,否則虎視眈眈的叔伯們會瞬間出手。她們既要面對包括長工在內送溫暖的誘惑或罷工的要挾,又要防范叔伯們別有用心布下的陷阱。而又有很多時候,任是嚴刑峻法和道德高蹈也都無能為力,面對生存的壓力,不少寡婦無奈選擇了再嫁,或是主動、被動與他人私通。也有不少地方官員念民生多艱,或是視而不見,民不告官不究,或是法外開恩,以示體恤民情。
隨著時間的推移,清政府施行嚴刑峻法加之高舉道德大旗的戰略,面對農村越來越深重的結構性危機,日益暴露出權宜之計的無奈和乏力,無法有效應對來自邊緣勢力的此起彼伏、愈加兇猛的沖擊。“光棍”和流民們越來越多地加入各種地下宗教組織,因為后者能夠提供另類生存策略乃至性資源。而在導致清廷最后覆亡的諸多推手中,農民叛亂集團和會黨是突出的兩個,兩者的主力軍都是無法為傳統小農經濟和性秩序所容納的流氓無產階級。
總之,無論如何在意識形態上加以定義,冠之以封建社會的名目也罷,或別的社會名目也罷,一個包括性資源在內各種生存資源匱乏的社會,所面臨的張力都大同小異,其應對的手段也大都不出嚴刑峻法加道德高蹈兩造之外,但歷史早已證明這從來不是長治久安之計。

《米沃什傳》
作者:[波蘭] 安杰伊·弗勞瑙塞克
譯者:烏蘭 李江頤 李佳
出版社: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
出版時間:2023年5月
定價:268元(全兩冊)
米沃什是享譽世界文壇的波蘭作家、詩人,1980年獲諾貝爾文學獎。作者花十年時間寫就這部米沃什標準傳記,為我們提供了關于米沃什本人及其所處時代的生動圖景,追蹤了米沃什個人的奧德賽之旅——經由立陶宛、波蘭,到法國,再到美國,最后榮歸波蘭克拉科夫。

《人工智能時代與人類未來》
作者:[美]亨利·基辛格 埃里克·施密特 丹尼爾·胡滕洛赫爾
譯者:胡利平 鳳君
出版社:中信出版集團
出版時間:2023年6月
定價:88元
本書通過梳理人工智能的發展現狀、人類思想及技術演進的歷程,進一步討論了人工智能賦能的網絡平臺給個人、企業、政府、社會、國家和地區帶來的影響,以及人工智能將在重塑世界秩序和安全格局方面所起的作用。

《共濟會四百年》
作者:[英]約翰·迪基
譯者:邇東晨
出版社: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丨索·恩
出版時間:2023年5月
定價:89元
共濟會于1717年在倫敦成立,是一種將人們捆綁在一起的學徒制組織。本書梳理了共濟會在世界多個區域的歷史,作者查閱檔案,闡述了共濟會在發展過程中被人們津津樂道的神秘性和影響力,并試圖還原共濟會的本來面目,祛除了人們對它的脫離實際的想象。

《一激到底:在競爭環境中撫養孩子》
作者:[美]希拉里·弗里德曼
譯者:董應之
出版社:廣東人民出版社·萬有引力
出版時間:2023年3月
定價:88元
為何競賽和課外興趣班充斥著年幼孩子們的生活?為何再忙碌的家庭也愿意為此投入大量的時間?本書中,身為美國社會學家、教育研究學者的作者,以國際象棋、舞蹈和足球為例,通過田野觀察、成人訪談和兒童訪談等形式,對近百個家庭進行了社會學調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