繆士毅
宋代邱瓊從小才學出眾。一次,他與同窗為爭座位而吵鬧不休。塾師便出句讓他倆對,誰能續出下聯誰先入座。于是,塾師吟道:“細雨肩頭滴”,話音剛落,邱瓊便不假思索地率先續了下聯:“青云足下生”,塾師聽罷,贊不絕口,邱瓊因此贏得了座。
南宋進士李燾幼年時就能與人吟詩對句。一次,他的私塾老師路過池塘,觸景生情吟道:“綠水本無憂,因風皺面”,跟隨的李燾應聲答道:“青山原不老,為雪白頭”,上聯想象奇特,風使水“皺面”,下聯對答巧妙,雪讓山“白頭”。縱觀上下聯,聯語賦予綠水、青山以生命,新意迭出,令人叫絕。
明代進士王洪幼年聰慧,通詩能對。一天,他和一名叫戴鬼臉的同伴玩耍,一長者看見后脫口吟出上聯:“人頭戴鬼臉”,欲難之。不料,王洪很快便稚聲念出下聯:“虎榜跳龍門”。那長者聽后,賞識不已。原來,王洪不僅對得巧妙,而且表現出人小志氣大,實為難得。
明朝張居正,少時便聰穎過人。一日,當朝文學家顧璘出上聯以試張的才學,上聯曰:“雛鳳學飛,萬里風云從此始”,張居正應聲續出下聯:“潛龍奮起,九天雷雨及時來”,上下聯托物言志,對仗工整,不露斧鑿之痕。顧璘聽后,對張居正贊嘆不已。
明代狀元馬繹,年少在學館讀書時,學館先生出一上聯以試其才學,上聯曰:“風吹不響鈴兒草”,馬繹脫口吟出下聯:“雨打無聲鼓子草”,“妙!妙!妙!”學館先生不禁贊不絕口。
清代大學士紀曉嵐少時才學出眾。一日,他在蘆葦塘邊玩耍,忽聞一陣悠揚的葦笛聲,不禁心里癢癢,也想要吹葦笛。那人便提出要是他能對得上對子,就把笛子送給他。于是吟道:“葦稈織席席蓋葦”,紀曉嵐一聽,不慌不忙地續了下聯:“牛皮擰鞭鞭打牛”,那人不禁擊掌贊嘆,將自己的葦笛贈送給紀曉嵐。
清代嘉慶進士陶澍幼時因家境寒酸,只得給財主放牛。一日,東家見他牽牛回來,便吟出上聯取笑他:“小子牽牛入戶”,陶澍毫不示弱地對出下聯:“狀元打馬還鄉”,下聯不僅對得自然流暢,且流露出胸中大志,那東家聽后暗暗稱奇,驚嘆不已。
清末政治家林則徐少時聰明伶俐。一天放學回家,路過一池塘,但見眾鄉人對著池塘里游來游去的鴨子,作對取樂。其中一人吟出上聯:“母鴨無鞋空洗腳”,眾鄉人卻對不出下聯。一旁的林則徐思索了一會,對道:“公雞有髻不梳頭”,眾人嘖嘖稱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