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 月27 日,省教育廳召開2023 年全省教育工作會議。會議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認真落實2023 年全國教育工作會議精神,總結了2022年度全省教育工作,對2023 年教育工作進行了安排部署。省政府副省長、省委教育工作領導小組秘書組組長、省委教育工委書記、省教育廳黨組書記、廳長董兆偉出席會議并講話。他強調,面對新的戰略使命和歷史責任,全省教育系統必須堅持跳出教育看教育、立足全局看教育、放眼長遠看教育,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堅持以人民為中心,滿足老百姓從“有學上”到“上好學”的愿望,加快推進教育高質量發展,為經濟社會發展提供強有力的人才和智力支撐。
2022 年,全省教育系統全面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和省委、省政府工作要求,堅持從政治上看教育、從民生上抓教育、從規律上辦教育,譜寫了教育高質量發展的新篇章。
全省教育事業改革發展取得新成績。規范民辦義務教育發展、教育評價改革、校外培訓機構治理、特殊教育、語言文字、職業教育師資隊伍建設、中小學智慧教育平臺建設、教育督導、組團式援藏等工作先后11 次在全國會議上作典型發言,經驗做法在全國推廣。
社會各方和人民群眾對教育的滿意度不斷提升。在2022 年度省直單位綜合績效目標考核中,省教育廳獲評A 等次,在21 個公共事務類單位中排名第2。2022 年8 月,省教育廳基礎教育處被黨中央、國務院授予“全國人民滿意的公務員集體”,是全國教育系統獲此殊榮的5 個集體之一。省教育廳在省委國安委國家安全年終考核中連續3 年被評為優秀等次,在省政府安全生產年度考核中連續19 年獲得先進單位。
在對接跑辦中實現突破發展。先后44 次對接跑辦教育部,爭取中央各類教育專項資金213.58億元,比2021 年增加14.17 億元,增量居全國第1位。爭取本科、碩士、博士計劃分別比2021 年增加1.4 萬人、1410 人、159 人,本科計劃增量居全國第4 位,碩士、博士計劃增量均居全國第8 位。爭取到首批產教融合專業合作建設、國家中小學智慧教育平臺、“魯班工坊”等近20 個國家試點。
在應對處置急難險重任務中彰顯了責任擔當。面對嚴峻復雜的疫情防控和安全穩定形勢,全省教育系統上下齊心,連續奮戰數十個晝夜,竭盡全力應對處置校園突發疫情輿情和各類風險隱患,承受了非常沉重之壓力、付出了非常艱苦之努力、完成了非常艱巨之任務,有力維護了師生生命健康。
在回顧了我省過去一年取得的工作成績后,董兆偉指出,省委十屆三次全會提出到2035 年全面建成經濟強省、美麗河北,將建設教育強省列為中國式現代化河北場景之一,對我們的工作提出了新的任務要求。要深入貫徹黨的二十大和省委十屆二次、三次全會精神,系統謀劃和整體推進中國式現代化河北教育場景。這個場景的總目標是:人民滿意,教育強省。“人民滿意”要實實在在地解決好人民群眾關心關注的“急難愁盼”問題,補短板、促均衡、強品質、減負擔、治亂象、保平安,切實回應社會關切。“教育強省”要實實在在地強在人才培養上、強在綜合實力上、強在服務能力上、強在全國排位上、強在黨的建設上,全面提升教育發展水平。
董兆偉強調,2023 年,要在全省教育系統深入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持續提升河北教育現代化水平,不斷加快教育強省建設進程。重點做好五項工作。
以改革創新精神推進教育高質量發展。要把創新貫穿于教育改革發展的始終。一要有創新的意識。要敢于打破不合時宜的思維定式、固有模式和路徑依賴,多一些奇思妙想,多一些智慧火花,不斷提出新思路、探索新路徑。二要有創新的環境。要深化“放管服”改革,清理不利于人才引進、科技創新的束縛性政策,進一步為高校松綁,擴大高校自主權。要努力為高校科研人員優化政策環境,讓他們從繁瑣的行政性工作中解脫出來,專心科研創新。三要有創新的舉措。各高校要加強與行業企業的深度對接合作,圍繞企業需求開展科技創新服務,共同打造科技創新平臺,推動創新成果落地轉化。要把握在京高校向雄安疏解重大歷史機遇,借助疏解高校人才、學科、科研優勢,帶動河北產業高質量發展。
扎實做好教育宣傳工作。要明確工作重點。把宣傳黨的二十大精神作為重中之重,挖掘推出一批解放思想、奮發進取的鮮活典型,全面展示河北教育改革發展新成效。要加大宣傳力度,主動溝通對接媒體,深度挖掘報道教育工作中的亮點、突破點。要加強量化考核。省教育廳將繼續對各地各高校宣傳工作進行量化考核,定期通報排名情況。各地、各高校也要健全完善考核激勵機制,為教育宣傳創造良好工作基礎。
全面做好教育輿情應對處置。要強化風險研判,加強監測處置,提升應對能力。各地各高校要開展全員輿情管理能力培訓,提升應對處置水平。要注重開展案例研究,從應對成功案例中吸收經驗,從應對失誤案例中汲取教訓,不斷完善應對處置機制。
促進高校畢業生更高質量更加充分就業。2023 年,全省高校預計畢業生總規模55 萬人,再創歷史新高,各高校務必把促進畢業生就業擺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一要大力拓展就業崗位。協調督促有關部門按時間進度落實好政策性崗位,繼續做好大學生征兵工作。高校書記校長要帶頭訪企拓崗,千方百計拓展市場化就業渠道。二要加強就業創業指導服務。打造職業化、專業化、專家化的就業指導隊伍,實施就業育人行動計劃,開展個性化就業指導服務。三要完善就業與招生培養聯動機制。做好畢業去向登記工作,建立就業狀況預警制度,根據就業情況,動態調整高校學科專業,促進高校專業設置更加科學合理。四要強化責任落實。各高校要落實好就業工作“一把手”工程,嚴格落實就業工作機構、人員、經費、場地“四到位”要求,為高校畢業生更高質量更加充分就業提供保障。
堅決守牢安全穩定底線。各地各高校要切實履行好主體責任,健全完善“橫到邊、縱到底、無死角”的責任體系,以“時時放心不下”的責任感把安全穩定工作牢牢抓在手上。要堅持把政治安全和意識形態安全擺在首位,確保校園安全。要做好疫情防控工作,以保健康、防重癥為重點,落實好“乙類乙管”下疫情防控各項措施,提高學校醫護人員能力水平,最大限度確保師生健康安全,維護正常教育教學秩序。
董兆偉強調,要解放思想、奮發進取,確保各項任務落地落實。
要強化責任擔當,切實履職盡責。各地、各高校主要負責同志要切實履行好第一責任人責任,親自研究推動工作,親自協調解決問題,要經常到基層一線,摸清改革發展的堵點、難點、痛點問題,及時解決群眾的憂心事、揪心事、煩心事,更好找準著力點,把工作做到位。

要堅持快辦速辦,狠抓工作落實。重要工作要拉清單、建臺賬,逐項明確完成時限和責任主體。要堅持閉環管理,各項工作都要做到件件有著落、事事有回音,確保各項決策部署落實到位。
要健全考核體系,激發干事熱情。各地、各高校要結合各自工作實際,科學合理設置量化考核指標,增強考核的系統性和針對性。要充分發揮考核的激勵導向作用,強化考核結果運用,大膽培養使用敢擔當、善作為的干部,推動形成創先爭優、干事創業的良好局面。
要強化協調聯動,凝聚發展合力。各地黨委教育工作領導小組肩負著落實黨對教育工作全面領導的重要職責,要有針對性地加強對重大教育問題的調查研究、統籌推進、督促落實。各級教育行政部門要主動對接有關部門,認真聽取、積極回應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和群眾的意見建議,增強全社會對教育的了解、理解和支持,全力營造支持教育改革發展的良好氛圍。
會上,省教育廳與市教育局、高校代表簽訂了2023 年學校安全穩定信訪工作管理目標責任書,石家莊市教育局等8 個單位做了會議交流發言。
會議以視頻會的形式召開,主會場設在省教育廳,各市(含定州、辛集市)教育局、雄安新區公共服務局、各高校設分會場。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廳領導同志出席會議。各市(含定州、辛集市)教育局班子成員、有關科(處)室主要負責人,雄安新區公共服務局負責人及有關人員;各高校(含駐冀中央部委屬高校)黨委書記、校長;省教育廳機關各處室、直屬事業單位主要負責人分別在主會場和分會場參加會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