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絡時代被人們稱為第三次工業革命,但是相較于以蒸汽機的發明為核心的第一次工業革命,以網絡技術為核心的革命所帶來的社會轉型是革命性的、史無前例的。這首先源于互聯網的發展特性,其去集約化、去集團化、去社會性的特征,讓社會制度越來越趨向于扁平化和透明化,個人與組織已經沒有任何隱私可言。如果要想在網絡時代不被淘汰,個人與組織必須迅速擺脫排他性,一方面以開放的姿態接受時代帶來的轉型,另一方面制定更加細致、顯示出人性化的系統。其次,我國近幾年連續出臺的互聯網政策法規釋放出了明確的信號,無論是個體還是國家,都必須在浪潮革命中搶占先機。這會進一步放大互聯網開放去集約化的特征,直接出現優勢與劣勢同比增長的局面。醫療系統在網絡技術時代的變革中反應是最敏銳的。從21世紀初國家衛生部針對普遍存在的醫療問題頒布一系列政策開始,學術界的研究相繼涌出,觀點的交錯與網絡技術的發展頻率似乎在某個層面達成了一致。以2014年出版的《醫院信息化建設與精細化管理》一書為例,它就很好地反映出了網絡時代帶來的這兩個最為宏觀的變化。全書包含38章,對公立醫院進入網絡技術時代后做出的精細化管理轉型,從學科建設、流程管理、科室合作、單病種質量控制、付費方式等方面進行了闡述。從全書的內容可以看到,醫院已經重新設定了更為開放的制度,并進一步加入各類背景與各類主體,通過排列組合的方式讓醫院系統橫縱相貫,推進民生本位的醫院新型化建設工作。
由醫療系統迅速做出的響應和醫院在轉型中采用的做法及積累的經驗中,首先可以達成的一個共識是,信息網絡化的管理一定會讓管理工作更加便捷與高效。也正是因為這個共識,網絡信息技術獲得了向全社會推廣的一個基礎。在這個基礎之上,信息的資源價值被無限放大,似乎掌握了技術與資源即可掌握世界發展的主動權,這樣的認識肯定是錯誤的。任何一個變革的發生都不意味著其全盤皆好、全盤皆可用。哲學的辯證性總是與網絡技術的運用相伴相生。便捷與高效讓使用者必須以隱私的消弭作為交換的代價。所以,失去隱私和云計算成為網絡技術時代最具爭議的兩個焦點。人們不得不一邊宣揚這是一個倡導個性的時代,一邊暴露個人更多的隱私。
再說云計算(大數據)。很多人會主觀地認為云計算是把全球的數據和消息進行最簡明扼要的組合之后呈現的結果。這個結果可以讓信息的使用者減少更多使用的成本,最大化的發揮信息的價值,把存在于現實的時間阻隔和空間阻隔全都打破了。當然,首先需要承認云計算的直接貢獻,它獨有的算法幫助人們在工作與生活中完成了精確的對接,但若一味放大云計算的優勢,將其塑造成“完美的信息供應者”,那么第三次工業革命無疑是最偉大的發明。但無論是從普世的哲學屬性來看,還是從互聯網的屬性來看,這都是不可能的事情。當使用者能夠便捷地使用全球的數據時,也就意味著使用者的個人信息也被納入到了全球數據中,在其他人有相應的需求時,被動地成為了一個信息的供應者。個人的隱私毫無保障,這就是前文所說的透明化最直接的表現。由此可見“完美供應”的背后存有更大的陰影,它所埋下的隱患極為深遠,而由于在短期內不易察覺,會使人們趨之若鶩地使用。再回到互聯網自有的屬性,無論是宏觀的建設還是微觀的應用,網絡信息時代的信息管理會一直存在著觀點的爭議。有的人會用堅決抵制信息開放化的實際行動,以求得個人隱私的保護,但是這在一個數據不斷流出的時代幾乎是不可能的。以醫院的信息管理為例,網絡時代的信息管理加快了醫院對電子病歷的建設步伐,促使整個醫院的管理朝向更為智能化與規范化的方向發展。但是醫院的信息系統具有高科技、高實時性的特征,需要合作的單位非常多,這就必然要牽涉到信息共享。稍有不慎就會把信息泄露出去,甚至遷延到城鎮醫保、新農合等系統。同時,為了充分體現網絡時代的開放性、共享性與去集約化,醫院內外的網絡之間缺乏硬性的隔離,醫護人員同時訪問內部和外部網絡,或是科室間的越崗代崗,時有發生。是選擇頂著風險享受信息的福利,還是固守傳統但是長期徘徊在一個低效的狀態中,醫院的工作者需要同時面對來自于信息和倫理的雙重考驗。
針對以上爭議,《醫院信息化建設與精細化管理》給出了一些答案,可以挑選出其中具備借鑒性的內容推及到整個社會使用。首先,不需要在組織中一味推崇精細化的管理,可以更加強調分工的細化,但是細化的基礎必須是以人本主義為基礎,需要認識到是“人”決定了信息技術的使用程度。其次,除了理念上的革新,還需要具備創新的能力,即在技術上不斷帶有預見性地進行革新與完善。如配備即時決策系統,該系統可以把需要使用的所有信息集合在一起,幫助決策者提高決策的精度與準度,這也在無形中提高了大數據的使用價值,并讓人更好地融入其中。第三,引入網絡技術管理后,組織內部的工作需要時刻接受全景式的“檢閱”,如一個信息在進入組織內部的不同層級時,發揮的作用有哪些相同之處,又有哪些不同之處,出現不同的根本原因是什么,這都是需要通過檢閱和診斷的。在互聯網的特性永遠不會消弭的客觀前提下,“人+技術”或許是可以選擇的最好做法。第四,需要允許不同觀點的發聲。不同的觀點在某種程度上扮演了信息收集者的角色,當一味強調網絡技術的優勢時,不同的觀點會讓人們保持警覺,同時了解爭議的根源,在技術層面找到完善和修正的“點”。這與技術的革新、全景式的展現是遙相呼應的,它在實際的組織之外又建立了一個新的系統,促使其平行推進。
總而言之,關于網絡技術時代信息管理方法可以以《醫院信息化建設與精細化管理》這本書作為研究參考,不僅是要獲得一個網絡技術在理論架構上的范例,更是為了從中明晰網絡技術是如何在一個龐大的組織機構中發生運轉的。而筆者在閱讀過程中更深刻的感受是,無論技術如何發展,讓各類技術為“人”更好地生活進行服務,技術與人文能夠得到統一,才是研究網絡信息時代各類方法運用、平息各類觀點分歧的最終目的。
書評人簡介:
張明浩,女,助理經濟師,碩士,研究方向為醫院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