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爾買買提·阿布力孜
摘 要:敦煌壁畫是中華傳統文化和藝術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是現代藝術家研究和傳承優秀文化的一個重要課題。敦煌壁畫的圖例在專業人士的臨摹下有了相應的普及效果,然而,要使敦煌藝術得以長期流傳并得到大范圍的推廣,有關部門和個人必須從更高的角度來考慮如何走好這條道路。目前,在這方面,國內外還沒有進行過相關的嘗試,也沒有形成系統的研究和文獻記載。以瓷畫的形式進行敦煌壁畫的創新,有著其他畫種所不能取代的作用,與當今倡導的“多元傳承”思想相一致。故本文從瓷畫角度對當代視域下的敦煌壁畫臨摹再創作進行分析,推動敦煌文化研究服務共建“一帶一路”,以供參考。
關鍵詞:一帶一路;敦煌壁畫;臨摹;瓷畫;再創作
中圖分類號:J218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2096-0905(2023)06-00-03
敦煌壁畫不但是傳統藝術中的一顆明珠,更應成為人文內涵之一,它承載著歷史文化和民族精神的積淀,也體現了人類社會文明進步的成果,具有極高的美學價值和研究意義。從時代的視角來看,可以強化民族的歷史和文化,強化民族的共同體意識;從考古學的視角來看,對敦煌壁畫臨摹與再創作,是對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和復原性的一種全新的探索(見圖1)。
一、古代敦煌壁畫的初期臨摹分析
現代化社會的不斷發展與進步,在一定的層面上也為敦煌壁畫的發展提供了良好的發展空間。更為現代化的、完善的臨摹方式能夠很好地引導群眾學習和了解到更多敦煌壁畫的實際情況,更是為現代群眾精神世界的豐盈,提供了更為有利的基礎引導。而且,敦煌壁畫作為有著悠久歷史的文化遺產,是對古代優秀傳統文化內容的一種繼承與發揚。這也就要求要從傳統出發,通過借鑒學習來實現自我革新[1]。最早接觸敦煌繪畫方法,主要就是需要對其進行反復不斷的臨摹,進而提高繪畫的熟練度,這種傳統畫法雖然延續一千多年,但因缺乏現代思維與手段而顯得陳舊落后,很難適應時代發展需求。張大千臨摹敦煌壁畫,就是在尋找美,通過對近300幅壁畫的學習與寫作,也能夠從中更進一步地了解到敦煌壁畫的核心所在,為優秀傳統文化內容的有效傳承奠定了良好的基礎條件。而且,敦煌壁畫的臨摹也更加注重對人物實際情況的表現,對于我國群眾的審美也是有著很好的引導作用,從某種程度上講,它使敦煌藝術牢牢占據了中國畫壇的一席之地,此外,張大千還將這種風格運用到繪畫實踐中,并形成其獨特的藝術風格。相關的專業畫家在對敦煌壁畫進行臨摹的過程當中,也需要對藝術進行有效的考古,這樣才能夠為我國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繼承提供良好的基礎支撐。早在1944年,我國就已經成立了國立敦煌藝術研究所,在保護傳統文化內容的同時,也能夠極大層面上為我國藝術文化的弘揚提供引導。臨摹作為復原敦煌壁畫一個重要的渠道,可以很好地將良好的意識文化內容表現出來,進而達到最終良好文化發展的終極目的,尤其是從形式上看,強調畫面多樣化。雖將原壁畫作為臨摹范本,但它除了保持敦煌壁畫本身的重點文化內容,更是將現代社會對古代優秀文化內容的感知融入其中,形成了一種全新的文化發展形式,對于原畫最為本質的形態、線條、動態加以提煉,并抓住個體主觀觸動性最大的部分臨摹創作。臨摹張大千時,還應該將形體作為繪畫中最主要的存在,并加強對各個細節的詳細掌握與了解,這樣也就能夠在不同時代發展進程當中,將敦煌壁畫臨摹的強大時代特性表現出來。而在這一過程當中,關山月的臨摹方式在不破壞畫面形式感與氛圍感情況下,也對其繪畫的整體性進行了有效的調整,為之后敦煌壁畫臨摹工作效能的提升,提供了良好的基礎支撐。
二、臨摹工作的思考
前輩們在漫長的歲月里,摸索出了三種不同的臨摹方式,目前還停留在“客觀的狀態”和“舊的顏色”的臨摹上,而還原原作的研究和探索,還需要不斷地完善。在現代科學不斷發展的今天,提倡藝術和科學的相融合,運用現代高科技成果復制敦煌石窟藝術來繼承和創新,科學和藝術、歷史和現代并存,這一嘗試也才剛剛起步,這將是一個漫長而又存在困難的過程,絕非短期內所能實現[2]。隨著國家經濟建設的不斷發展,教育事業也得到了大力發展,更有藝術家、學者紛紛致力于敦煌藝術研究事業,根植于敦煌強大的藝術背景,創作出大量充滿中華民族精神的新型美術作品。
三、對于傳統藝術的現代化傳承
(一)現代群眾審美方式的變化
到目前為止,我國在優秀傳統文化藝術內容的繼承與弘揚過程當中,也已經逐漸地展現出了一種全新的發展趨勢,多種思想文化相互交織,在這個過程中,傳統手工藝作為一種重要的文化形式逐漸受到人們的重視。在經濟全球化時代,西方現代繪畫、攝影等多種先進技術對我國當代藝術造成極大影響,在這種影響下,優秀的傳統文化藝術內容也逐漸地融入群眾的思想層面。尤其是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飛速發展的過程中,文化的繼承和技術的進步發生了沖撞,藝術家一定要有與社會發展相適應的眼光[3]。當代性作為一種全新概念出現于當代藝術領域中,它意味著一種新的思想形態和精神追求,同時,也成為對原有價值判斷體系的顛覆和挑戰。優秀傳統文化內容的引領,也更進一步地豐富了群眾的精神世界。也正是在這樣一種情況下,人們對于當代藝術作品所表現出來的特征和風格都有了新的認識。當代藝術作品在其創作過程中都一定程度地脫離了當時的社會語境,甚至出現一些違背社會主流發展趨勢的現象,其中比較常見的文化藝術表現內容,都違背了社會的正常發展需求。為了能夠為人民群眾構建更加優秀的精神文化世界,應該在具體的藝術繪畫發展過程中,與時代發展相契合,并與社會主流發展遙相呼應,催人奮進,無時無刻不在對優秀傳統藝術文化內容進行繼承,在現代社會的發展過程中提高我國的市場競爭力和文化軟實力。在不同歷史階段,各種思想文化方面的因素與其他交織在一起之后所構成的一種看問題的美,也為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提供了良好的引導,繼而促使大眾審美文化發生轉變。
(二)傳統文化與現代文化內容的整合
為了能夠在現階段激烈的國際市場競爭當中占據一定的地位,國家也應該積極地提高文化軟實力。而在這一過程中,不斷地加強對優秀傳統文化內容的繼承與弘揚,也可以豐富我國的文化內容。互聯網行業的飛速發展,在一定的層面上也促進了數據信息資源的共享且傳遞速度也逐步提升。只有不斷地將傳統文化內容與現代優秀的審美觀念進行整合,才能夠很好地迎合大眾的審美觀點。
(三)對敦煌藝術的深入了解與分析
在新時代背景下,經濟與文化的相互交織已經逐漸構建出了一個全新的社會發展局面。在這樣一個多元化時代,非物質文化遺產正遭遇前所未有的生存危機,優秀的傳統文化內容,在歷史發展中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盡管其有著良好的傳承意義,但仍然面臨嚴峻局面。在這一背景下,應該對其進行保護和傳承,使之成為一種珍貴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優秀的敦煌壁畫內容在傳統文化的發展過程中,一直都占據著非常重要的地位。絲綢之路的進一步推動,也為敦煌壁畫的弘揚提供了良好的途徑[4]。也正是因為敦煌壁畫內涵豐富與獨特的造型風格吸引了眾多國內外學者對它進行深入的探究。敦煌作為現代社會非常著名的優秀文化遺產,更是絲綢之路傳承的開始。其作為傳統藝術文化中非常重要的存在,在不斷發展的過程中也逐漸地呈現出了一種更為完善的發展局面。即便是歷經了歲月的洗禮,斷層不斷,但還不足以割斷強勁的漢文化命脈,敦煌壁畫至今仍有其發展的軌跡,這是敦煌學聯系當代社會的一個關鍵點。瓷畫作為一種特殊的繪畫形式,其制作工藝和材料運用上都有自身獨特的魅力和價值。敦煌壁畫納入瓷畫創作,要以傳統文化藝術為依托,使之成為一種更加適應現代社會發展需要的手工藝術。同時,要以“一帶一路”建設作為重要平臺來進行探索,讓傳統的民族藝術煥發出新時代的生機和活力。在全新的時代發展背景中,全新的藝術文化內容,也很好地對敦煌壁畫的長久流傳奠定了基礎(見圖2)。
四、當代視域下的敦煌壁畫臨摹再創作——以瓷畫為例
(一)敦煌壁畫與瓷畫材質的結合
針對瓷畫本身的材質以及使用狀況然而言,能夠很好地提升繪畫優勢。受到古人繪畫方式以及材料等因素的影響,我們很好地了解到了不同類型的礦物質顏料,對于繪畫方式有著非常直接的影響。通常情況下,沙漠風化問題會非常直接地影響到最終敦煌壁畫臨摹效能的有效提升,只有不斷地通過因地制宜的臨摹方式,采取“壁畫地仗”的方法,才能夠很好地解決這一問題[5]。古人把窟壁當作紙張,將敦煌特有的澄板土涂抹于砂巖上,方便鋪平作畫,然后磨平土壁,前一階段準備結束。敦煌壁畫在實際的繪畫與傳承過程當中,選擇的顏料成分是非常復雜的。相關的藝術家在實際的繪畫與臨摹過程當中,也需要在不同的化學分類引導下,對多種顏料進行合理的劃分,這樣才能夠真正意義上地將敦煌壁畫的繪畫價值與優勢表現出來。瓷畫在實際的繪畫過程當中,主要是通過對各種材料的合理臨摹,以及有效的比例分析,保證最終顏色的適宜性,為之后與人為繪制相結合,構成一個整體。瓷畫創作中獨特的材質語言,流露出中國風的氣韻與意蘊,它突破了長期以來敦煌壁畫摹寫主要依靠紙本作為媒介的局面。
(二)敦煌壁畫元素融入瓷畫的表現內容分析
敦煌瓷畫所做的努力,絕非敦煌元素的簡單復制和嫁接,更是一種全新的整合與創新模式。敦煌石窟中的壁畫也將朝代發展的基本軌跡進行了合理的調整,也讓更多的群眾了解和認識了社會的發展過程,全新的壁畫樣式,也是在這種器具的幫助下,展現出了全新的藝術價值。相關的專家學者在對藝術臨摹的過程中,也能夠通過其中零散的內容,對古人思想意識進行有效的臨摹,將傳統優秀文化內涵在更為廣泛的平臺中傳播。
(三)將敦煌壁畫的元素融入瓷畫藝術中
敦煌壁畫在悠久的歷史發展過程當中,一直占據著非常重要地位的,今天,我們仍然感覺到歷史就在眼前。早期土紅色勾線筆跡,在一些石窟里仍清晰可辨,專家們猜測,這是畫師直接用毛筆在墻上畫草圖所致。隨著洞窟形制的改變和顏料種類的增加,壁畫線條也隨之變化。更為專業的繪畫藝術大師在實際的敦煌壁畫臨摹過程當中,也更加注重顏色、位置布局、輪廓等的分析。隨著時代發展,畫家逐漸將其轉化成為一種新的創作方式——臨摹。畫師接受了長時間繪制訓練,技法日益熟練,一些較難的圖像將參照樣稿進行復制,營造了一種松與緊相結合的畫面氣氛。唐代是我國古代繪畫史上一個重要發展時期,以唐為界,敦煌壁畫可劃分為前、后兩個風格各異的時期,在唐代初期,繪畫的造型更加注重顏色、細節等,這樣也很好地將唐代獨特的發展特點表現了出來。晚唐五代是唐代繪畫史上一個重要的轉折期,畫家開始擺脫前代的束縛,追求自由和個性,注重人物的動態描繪及色彩表現,并逐漸形成自己鮮明的藝術特色。逐漸的,在對敦煌壁畫的臨摹與創作過程當中,也開始融入相應的西方繪畫技藝,將新型的暈染方式融入其中。再加上用“三原色”顏料制作而成的各種彩瓷,都是通過不同的色彩變化來表現主題內容的。逐漸盛行的敦煌瓷畫在之后的發展中,也是通過在高溫環境下的淬煉,逐漸地形成了其獨特的展現形式。而且,對于線的勾描也同樣非常講究,對于創作者技藝有極高要求,要求其概括力強、運筆平穩。在中華文化精神轉型與整合中,積極地借鑒印度優秀的文化藝術內容,也可以更進一步地將我國近現代文化意識內容表現出來。并且,通過精細的工藝打磨,構成當代敦煌瓷畫的意境與趣味,還留住了精神理念。
五、結束語
敦煌壁畫作為中國傳統藝術表現形式當中比較重要的一個門類,在一定層面上能夠為現代優秀傳統文化內容的繼承與弘揚,提供更為完善的基礎支撐與引導。也正是在這樣的大前提條件下,加強對新思想文化內容的繼承,也有利于敦煌壁畫與瓷畫元素的合理整合,真正意義上地增強我國在激烈市場競爭中的文化軟實力。
參考文獻:
[1]封小瑜,甄巍.敦煌藝術的現代性表征——1931—1945年敦煌壁畫的攝影傳播、臨摹展覽和資源轉化[J].美術觀察,2022(08):50-54.
[2]杜武杰,周麗雅.關山月敦煌壁畫寫意性臨摹的探索[J].藝術市場,2022(07):78-79.
[3]趙芷筠.敦煌壁畫中于闐圖式流變及其當代遺產保護研究[D].新疆藝術學院,2022.
[4]俞正軍.論敦煌壁畫對當代中國美術的啟示與推動[J].美與時代(中),2021(11):38-39.
[5]王永利.傳移摹寫——敦煌壁畫研習課程探究[J].蘇州工藝美術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21(01):96-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