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西方藝術相比,東方藝術具有截然不同的特點,但在東方地域內部,不同的國家和地區具有不同的地域文化特征。在全球化背景下,我們要保持本土文化特色,創造中國本土現代藝術,加強對外傳播。對于研究者來說,我們應該綜合運用東西方藝術理論,緊密結合研究對象的具體文化語境,努力創造新的藝術理論和語言體系,為增強中國文化軟實力貢獻力量。以人為本,注重生活,是中國藝術精神的最高境界。藝術起源于生活,是生活的始終如一的反饋,也是中國現代電影動畫的精神所在。
中國的小說故事,在一定程度上影響著中國動漫作家的審美取向與價值觀念,有許多的中國動漫故事精品是根據古典小說或者優秀小說二次創作與改編而來的,在很大程度上是對優秀的小說作品的延續,將本來存在于文字之中的人物形象、場景形象搬上了大熒幕。影視動畫作為新世紀一種嶄新的藝術形式,可以更加有效、更加高效地將優秀小說以更直白的方式向大眾傳播。影視動漫比起小說來更加直白,通俗易懂,既可以豐富人們的精神生活,又可以提升觀眾的審美情趣。基于此,本文研究中國動漫對小說的審美價值與活用。
1 中國傳統小說題材動漫——以《大魚海棠》為例
1.1 《大魚海棠》與《逍遙游》
近年來,我國涌現了不少動畫精品,其中以《逍遙游》的《大魚海棠》為代表,無論是角色的刻畫、劇情的恢弘、鏡頭的轉換,都堪稱精品。中國動漫中的很多鏡頭,都彰顯了東方的古典風格,把劇情和畫面融合在一起,給人一種大氣磅礴的感覺,同時也給人留下一種強烈的印象。在《大魚海棠》這部影片中,“其他人”所生活的“神之圍樓”,是以福建永定地區的客家土屋為原型,電影對其的演繹既是對古老的傳統韻味的還原,又充分彰顯了東方的浪漫與神秘[1]。郊外的季節景色變化萬千,五行山山洞大佛林立,民風彪悍的長安城、巍峨的宮殿、神奇的魔法叢林,完美地再現了《逍遙游》的恢弘大氣,帶著一種獨特的東方古典美感。
充分運用和創造中國的元素,是中國動漫工作者不斷探索的目標。從這個意義來說,正如黑格爾所言:“任何一件作品都是其所屬的時間和人民的。”電影《大魚海棠》也不能免俗,這部電影的很多要素來自于中國的經典文學作品以及神話故事。電影的靈感來源于導演梁璇的一個夢想。在電影立項之前,他發現了莊子《逍遙游》中的故事:“北冥有魚,其名為鯤,鯤之大,不知其幾千里也。”“上古有大椿者,以八千歲為春,以八千歲為秋。”導演于是有了創作一個關于“大魚”的故事的想法。故事開始正是以“北冥有魚,其名為鯤,鯤之大,不知其幾千里也。”開篇,主角“椿”十六歲生日那天,化身為一只海豚,在人類世界游歷時被網住,一位少年為救她而死,而桐兒則將這位少年的魂魄養大,讓他回到大海中。整個電影講述了關于感恩、守護、責任的故事。電影里的很多角色都是從《史記》和《山海經》里獲取靈感的,電影中的“黃帝”就是傳說中的“黃帝”。電影主角設定為女性,她創造了自己的“蠶繭”,用絲綢編織了自己的“絲綢”,而電影里的“嫘祖”也是在江邊編織著一幅“秋水同青天”的作品。祝融、赤松子、句芒等也是有其來歷的。另外,在片中的一些場景設置上,也融入了很多中國的元素,例如,這些神仙所住的地方,就是福建的泥巴建筑,而在每個地標上,都會有一幅對聯。電影里女巫所在的“如升樓”,上面寫著:“一切皆是虛無,蓮海慈航行六道。不死不滅,香臺慧鏡開三明。”各種顏色的花燈以及“中國紅”的大量使用,使得電影的每個“細枝末節”都蘊含著濃厚的中國文化藝術氣息。正如法國文學理論學者丹納所說:“要理解一種藝術品、一位藝術家或一組藝術家,就需要對其所在時期的靈魂和習俗有一個準確的認識。”這就是《大魚海棠》為何能廣受好評的最終的答案。《大魚海棠》運用大量中國的傳統元素,在美學取向上,恰好符合了近些年來社會所提倡的“回歸中國優秀文化”的潮流。《大魚海棠》也為之后的動畫片發展起到了很好的參考作用和美學指導作用。
1.2 傳統小說和動漫的發展
傳統小說與動漫的關系是密不可分、緊密相連的,優秀的小說會被世人所銘記。優秀的小說都有幾大特點,恢弘的世界觀、性格鮮明的主人公、勵志的人物經歷、豐富的故事情節,這些都對中國動漫的發展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中國動畫電影場景普遍采用經典的東方元素,將故事和場景有機結合,除了選材傳達中國文化、場景飽含東方美感、角色塑造立體以外,獲得好評的中國動畫電影里面的動作設定也充滿東方神韻,聲音設計也多采用耳熟能詳的中國曲目或傳統樂器,甚至包括配色、海報設計等,也大多采用中國元素進行詮釋。
2 動漫融入小說的審美價值
2.1 人文美
主創團隊對這部電影中的每一個人物在細節和風格上都進行了精心的構思,特別是在演員的服飾上,都有很多“小心思”。如女主角椿的服飾,則是仿照了民國時代的校服,劉海很整齊,穿著紅色的連衣裙和黑色的鞋子;男主角的衣衫在風中獵獵作響。值得注意的是,這部電影中人物的服飾,并非將民國時期的服飾原樣照搬,有些則是在民國時期的服飾中加入了現代元素,讓人物更加符合當代社會的口味。此外,椿僅在側面戴了一枚耳環,可見設計師的用意。設計師運用非對稱的美感,更好地展現了椿堅毅的性格和朝氣蓬勃的一面。在電影里還能看到許多其他中國文化元素,比如,岳母穿著中國的京劇服裝和玉佩。這些中國的傳統元素的運用,使觀眾能夠真正體會到中國傳統服裝的魅力。
2.2 意境美
在藝術美學表達手段中,顏色是一種重要的藝術表達形式,而顏色的使用差異則與文化背景的差異息息相關。顏色會使人產生各種情緒,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對顏色有不同的審美情趣。除了服飾和建筑之外,《大魚海棠》中最引人注目的還是那些充滿古典氣息的顏色,尤其是“中國紅”。“中國紅”有著一股古樸的氣息,給人一種強烈的沖擊感,也很適合電影的氛圍。《大魚海棠》中,顏色是一種特殊的語言,能為觀者提供視覺上的藝術震撼,制造出令人驚嘆的效果。《大魚海棠》的色調猶如古代的畫軸,呈現出一幕幕別樣的韻味。設計師使用紅色作為人物著裝的主色調,使人物的心理狀態得到了更好的體現。在細節上,我們也能看到設計者的細心,比如懸掛在大樓上方的燈籠,就是典型的紅色燈籠[2]。
2.3 奇幻美
在中國的傳統文化中,抽象手段的使用并不少見,在繪畫、書法、文章中都可以看到“傳神論”的影子,傳神論實際上就是將具體事物抽象化。“非形而似”是一種超越物象,表現出無限深刻的內涵的藝術手段。“離形”不是胡亂涂寫,它能從虛與實之間尋找出最能體現其性格的東西。它可以是虛擬的,也可以是具體的,它是一種特殊的處理方法,深受當代中國動畫電影創作者的喜愛。在這部電影里,有一人物群體是我們必須要關注的:擺渡人。擺渡人接待椿和湫的方式,與以往大不相同,他們對龍潭更加恭敬,而對椿則只揮揮手。這是因為,擺渡人和冥界巫師都有預判未來的力量,所以他們對未來的統治者更加尊敬。椿和湫坐在船上,這是有特殊的內涵的,“公無渡河,公竟渡河;渡河而死,其奈公何。”“渡河”意味著不但可以救自己,還可以救別人,這是一種超脫自我、胸懷大愛、功德無量的理念,是這種抽象精神的具體化體現。影片亦具有“虛虛實實”的特征,借用椿、鯤、湫等形象,突破時空的限制,在真實與虛擬之間切換,營造出“花非花霧非霧”的效果,為觀眾創造出一種如夢似幻的藝術效果。
3 中國傳統小說題材的動畫活用
像《西游記之大圣歸來》《哪吒之魔童降世》《大魚海棠》等優秀的國內動漫作品,都是套用中國傳統小說題材,以之為藍本進行改編的。動畫電影《西游記之大圣歸來》選材雖然是較老的題材,但影片沒有落入俗套,不論是內容,敘事都展現了中國動畫電影對東方神韻鍥而不舍的追求[3]。在《大魚海棠》中,所有畫面都韻味十足,畫面的表達都恰如其分。雖然在電影中,神、人、冥三界隔著河川山海,看似不可逾越,但所擁有的情感卻是相通的。椿會為了報答救命之恩而不顧一切地去救鯤,湫會心懷大義去幫助鯤,鯤也愿意在人類世界努力活下去,這就是人類情感的共鳴點。雖然神話人物與現代生活有一定的距離,但動畫電影所表達的文化內涵是可以反映甚至指導時代的,這便是中華文化的獨特魅力。一部優秀的動畫電影,一定是畫面與內涵“兼美”的,這樣才能抓住觀眾的心。藝術創造是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的,只有將人生哲學蘊藏在電影中,給觀眾無限的想象空間,影片才能給人意猶未盡、回味無窮之感。
《哪吒之魔童降世》中相當一部分內容取材于神話小說《封神演義》,故事的時間背景則設定于商周時期。電影一方面貼合商周的古代背景;另一方面迎合時代潮流,加入了許多當時流行的網絡梗,使之成為傳統與現代相結合的產物,使得觀眾在一舊一新當中,感受到中華民族從古至今不斷更迭變化的文化語境。《哪吒之魔童降世》的成功是在特定時期內人們思想變化、生活方式變遷的背景下,文化創新的結果。電影將傳統與現代的結合,既給觀眾營造出傳統的氛圍和情節,又折射當下社會現實,深深引發觀眾的共鳴。
4 結語
公正客觀地評價《大魚海棠》,其故事結構的建立、矛盾沖突的形成、人物形象的刻畫都存在著薄弱的地方,但是,瑕不掩瑜,“瑕”的存在并不能否定“瑜”全部的價值與內涵。《大魚海棠》作為《西游記之大圣歸來》之后又一部成功的中國動畫電影作品,充滿了主創團隊的真誠,讓觀眾們可以看到,中國動畫電影創作者在作品創作的背后,不屈不撓的精神和對創新的不懈追求,也正因為如此,中國動畫電影才會蒸蒸日上,充滿前景和希望。時至今日,看中國動漫的發展,依然是“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尤其是從2015年開始,中國動畫電影一步一個腳印,走出的道路、取得的成果,觀眾都是看在眼里的。《哪吒之魔童降世》獲得了50.35億的票房,這不是偶然的奇跡,它是中國動畫電影穩扎穩打、“步步為營”的結果,是在《大魚海棠》等優秀中國動畫電影所開拓的道路上穩步前進的結果。
藝術是從生活中誕生的,也是從人生中誕生的。黑格爾說:“你打開了一扇藝術的大門,你從另一種生活中看見了另一種形式的藝術,從你的生活中,你看見了你的生活,再到所有的生活中的共同的東西;你畫出的這些共有的藝術,也是你人生的寫照。”中國的藝術作品也是一樣。為此,新一代中國動畫電影制作人,要時刻銘記中國傳統文化,可以從優秀的傳統小說中汲取素材,獲得靈感,吸取前輩的經驗,揚長避短,創造出優秀的、人民群眾喜聞樂見的藝術精品。■
引用
[1] 仝冰清.以《大魚海棠》為例論中國動畫電影的藝術缺失[J].西部廣播電視,2016,37(20):112-114.
[2] 解巖.動畫電影《大魚海棠》的藝術特征研究[J].名作欣賞:中旬,2020(12):179-180.
[3] 杜臣弘宇,馬雨寧.淺析中國動畫電影《大魚海棠》的美學建構[J].中國包裝,2020,40(7):51-53.
作者簡介:威利斯(1996—),男,蒙古族,內蒙古呼倫貝爾人,博士研究生,就讀于韓國白石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