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建
家庭和學校是影響兒童成長的兩大關鍵因素,兒童的健康成長需要家庭和學校的雙向合力。近年來,終身教育理念深入人心,“學習共同體”這一嶄新的名詞出現在人們的視野中。有學者認為將學習共同體的概念融入家校共育,將會促進家校共育邁進新的階段。但家校學習共同體的構建缺乏理論的指導與支撐,構建之路困難重重。本文以生態系統理論為指導,利用其對兒童發展環境的分類結果來分析當前家校學習共同體構建的現實狀況,以期探索出一條合理的構建路徑。
一、家校學習共同體及生態系統理論概述
家校學習共同體指由家庭與學校共同構成的學習團體,是一種新型的家校共育形式,它強調家庭和學校之間的相互學習、共同成長,具有鮮明的社會傾向性,受社會結構中各種因素的影響,如文化、社區等。
布朗芬布倫納是生態系統理論的提出者,他認為兒童生長發展的環境猶如生態系統,是一個嵌套式的組織系統,系統中的各個要素互相作用并對個體產生影響。基于生態系統理論分析,家庭和學校都是生態系統中的關鍵部分,二者相互作用并影響兒童的發展。根據不同部分對兒童發展影響的程度,布朗芬布倫納對各個部分進行了歸類,將其劃分為:宏觀系統、外層系統、中間系統、微觀系統及時間維度。從此視角出發,家校學習共同體構建應從宏觀、外層、中間、微觀這四大系統入手,強化各系統間的交互性。
二、構建家校學習共同體面臨的問題
1.微觀系統下單向循環的關系模式
微觀系統包含了直接影響兒童發展的環境因素,如家庭和學校。在該系統中所有關系都是雙向的,不只是成人的行為會影響兒童的成長,兒童的行為也會影響成人。但是,當下家校學習共同體構建的體系尚不完整,出現了單向循環,即教師將兒童的各種行為反饋給家長,家長再根據教師的反饋開展家庭教育,但往往不會主動再向教師反饋,教師只有通過兒童在校的表現來評估家校溝通的效果。在這個過程中,教師針對兒童行為向家長做出的反饋往往令部分家長覺得這是一種負擔,進而害怕和老師交流。
2.中間系統下無效不平等的溝通關系
中間系統是兒童發展生態系統中的第二環,是指微觀系統之間的聯系和交互關系。布朗芬布倫納認為,微觀系統之間如果有較積極緊密的聯系,兒童的發展則會實現最優化,反之就可能產生消極的結果。根據該理論,家校學習共同體實質上是中間系統的表現形式之一,它是兩個微觀系統交互作用的產物。在強調家校合作的當下,家校合作關系的建立是每個教師的必修課。但在實踐過程中,往往會出現家校溝通頻繁、無效,以及溝通地位不平等等問題,這就導致教師主動發起的家校合作變成了一種無效關系,對兒童的發展是不利的。
3.外層系統下資源利用不全
外層系統是兒童發展生態系統中的第三環,是指間接影響兒童發展的環境因素,如家長的工作、社區環境等。但家校學習共同體也會受到該系統的影響,比如,在家校學習共同體構建過程中,教師有意識地利用家長資源開展一系列活動,將家長擅長的知識內容融入到教學中,有利于教師教學質量的提升。此外,無論是校方還是家長,都極少利用社區、多媒體等資源來促進兒童成長發展。
4.宏觀系統下構建觀念薄弱
宏觀系統包含了整個社會環境及其長期以來形成的文化氛圍、價值觀念、社會意識形態等,直接或間接地影響著兒童的發展。雖然當下加強家校合作的觀念已深入人心,卻鮮有人將二者相結合,構建家校學習共同體。這就使得宏觀系統下家校學習共同體的構建缺乏強有力的理論支撐,在一定程度上也阻礙了家校合作的順利實施。
三、家校學習共同體構建路徑探索
1.構建雙向反饋與分享模式,優化微觀系統關系
生態系統理論強調的是影響兒童生長發展的各環境因素間的有效交互。家校共同體中的反饋包括教師的反饋和家長的反饋。教師要將兒童的行為表現以及學校對此所采取的干預策略、方法等及時反饋給家長,同時,家長也要把兒童在家中的表現反饋給教師,分享家庭教育經驗。一方面,教師可以在交流中選擇最適合兒童的干預策略,另一方面,家長也可以在溝通中及時優化家庭教育方式。值得注意的是,當需要針對兒童的行為展開家校溝通時,教師有必要向家長說明溝通的原因,讓家長意識到學校是和他們統一戰線的,避免部分家長出現焦慮心理。
2.搭建平等有效的溝通體系,強化中間系統關系
筆者認為,在構建家校學習共同體的過程中,建立平等的溝通地位是非常重要的。教師要明確自己的角色定位,要用自己的專業技能使家長信服,同時也要給予家長表達的空間,只有這樣才有可能建立起高質量的家校溝通體系。有效的交流能夠使家長感受到教師的用心,促進互相信任、相對平等的家校合作關系的建立。
3.建立雙向互惠的資源網絡,助推外層系統擴建
家校資源的互相利用 無論是兒童還是家校學習共同體,都是在與外界環境交互作用中主動尋求資源以獲得成長與發展的。生態系統理論下的家校學習共同體的搭建,實質上是一種“向文化而生”的過程。合理利用各方資源的目的,就是要讓家庭和學校通過合作合力搭建起家校學習共同體。教師合理利用家長資源,結合家長所擅長的領域或所擁有的資源,適當地開展家長助教活動。當然,資源的利用是雙向的,教師在合理利用家長資源的同時,也要創設條件和環境幫助家長解決教育難題,進一步提升家庭教育的質量。
社區資源的利用 社區資源在兒童發展的過程中起著關鍵作用,學校可以在節日期間與社區聯合開展相關活動,充分利用社區資源。例如臘八節期間,學校、家庭、社區可以合作組織活動,強化兒童對我國傳統節日的認識,豐富兒童活動經驗。
4.革新家校關系構建觀念,推動宏觀系統發展
個體行為會受到自身觀念的影響,要想成功建立家校學習共同體,就要讓學校和家庭有理念支撐,只有雙方合力,才能最終促進兒童的健康發展。但是,當下大部分家校關系的建立都是由校方單方面發起,而家長由于種種原因,缺乏建立家校合作的意識。因此,學校應革新家校合作的觀念,以期與家長共同探索搭建家校學習共同體的合理路徑,并在此過程中強化家長的合作意識,有效促進兒童在宏觀系統下的健康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