瞿惠春
數學是小學重點學科,教師要從學生的身心發展特點出發,創新教學方法,完善教學策略,提高教學質量。本文以期通過對數學教學策略的探究,推動教學創新,落實教學改革,提高教學質量。
一、結合日常生活,完成高效導入
在數學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多引入日常生活中的案例來完成教學導入工作,抓住學生的注意力,找準教學的切入點。例如在教學小數乘法時,教師可以向學生展示常見的購物小票,讓學生觀察小票中的數據,拉近與學生之間的距離,讓學生認識到學習數學的作用和意義。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生發現小數乘法和整數乘法使用的是同樣的運算規律,這樣能夠有效降低學習難度,激發學生學習熱情,使其自然而然地進入到教學當中。
二、結合數學知識,開展小組探索
小組合作作為一種全新的學習模式,能夠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教師要通過對教學內容的分析,準確把握學生學情,開展合作探究,讓每一個學生都能夠參與到教學過程中,發揮自己的特長和優勢,在學習任務的指引下完成合作。例如在教學長方形和正方形時,教師可以讓學生在小組中討論有關平面圖形的知識,在頭腦風暴中加深學生對長方形和正方形的認知,讓學生在自主探究的過程中理解有關長方形和正方形的知識點,提升學生基礎知識的同時,也能夠提高學生的學習水平,保證教學效果。
三、利用信息技術,開展翻轉課堂
科技的發展讓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之間的關系越來越密切。微課是教育信息化下的產物,教師可以利用其構建翻轉課堂,改變傳統的教與學之間的關系,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教師要篩選出合適的微課資源,以任務驅動的方法引導學生自主學習,改變傳統教學中以教師為主體,對學生進行知識灌輸的僵化教學現狀。例如在教學圓的內容時,教師可以通過導學案,利用微課讓學生進行自主預習,以了解半徑、直徑、圓周率等知識。隨后,教師可以用“小老師”的方法邀請學生上臺來介紹自己的學習成果,回答臺下學生的問題。教師再對學生的表現進行評價,適度補充,以凸顯學生的主體地位。
四、注重實踐探索,提升綜合水平
在全新的教學背景下,數學教學不單單只是圍繞知識展開,而是要全面關注學生的綜合能力,培養其核心素養,所以教師要創新教學方式,利用實踐活動培養學生的自主探究能力,提高其科學精神,提升其良好的思維水平,讓學生在自主實踐的過程中,能夠掌握數學原理,探尋知識本質,提升學習效果。例如在學習圓柱的體積時,為了讓學生更好地掌握圓錐和圓柱在體積上的關系,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進行實踐活動,先將學生分為不同的學習小組,然后向每一個小組分發等高等底的圓柱和圓錐模型。由于這些模型是空心的,學生可以利用沙子或者水來探究圓錐與圓柱之間的體積關系,推出計算公式。實踐活動能夠讓學生走出學習的局限,在理論知識的支撐下探尋數學原理的本質。
五、重視教學評價,提高學習熱情
評價是教學的重要內容,通過評價,學生能夠了解自己的學習成果,理性地認識自我,做好查漏補缺工作。良好的評價能夠促使學生產生學習動力,提高學習自信。例如教師可以對學生的作業進行批注,然后讓學生在小組中依據教師給出的作業評價來完成交流,在交流中進行互評。學生可以結合他人評價審視自己的作業情況,取長補短,從而提高自身水平。
綜上所述,在小學數學課堂里,教師要解開學生思維上的枷鎖,促使學生真正提升,讓學生能夠掌握數學知識,形成數學思維,獲得全面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