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高進 肖修鋒
隨著信息時代的到來,互聯網給教師的教學工作帶來日益深刻的影響。筆者自2016年起探索“人人通平臺+電子班牌+學生綜合素質評價”模式,經過幾年的教學實踐,對利用電子班牌助力學生綜合素質評價有了深入的思考。
一、巧設板塊,因需積累
電子班牌板塊設置由師生協商產生。這些具有個性特征的板塊,細化落實評價學生綜合素質的不同任務,記錄著每一位學生的日常表現,形成了個性化評價資源。例如,針對一年級學生寫字姿勢不正確的現象,筆者設計了“書法家風采”板塊,專門展示姿勢端正的學生在寫字時的照片,并配上寫字歌、拿筆歌在電子班牌上滾動播放,引導和幫助學生逐步養成正確的坐姿和執筆姿勢。“尚美之星”板塊則展示本周各項評價表現為“優秀”的學生,并進行表彰,這樣既能讓評選出的優秀者受到鼓舞,也能促使其他學生在榜樣的激勵下更好地約束自己。
二、記錄成長,多方展現
電子班牌豐富的內容呈現方式為多種評價提供了可能。例如,筆者設計了“少年秀”欄目,每天用手機拍攝學生學校生活的精彩瞬間上傳,既有大課間活動時的生龍活虎,也有晨讀時的陶醉忘我;“表彰”欄目則選擇學生一日常規中的美好瞬間上傳,可以是彎腰拾起廢棄垃圾袋的美麗,也可以是午餐時細嚼慢咽的優雅。“我是小作家”欄目不僅有小作者精彩的習作,也有他們的照片。這些文字、照片和視頻立體而真實,使學生的過程性評價得以充分落實。
三、參與靈活,多元評價
電子班牌為教師評價學生提供了廣闊的空間,在這一空間里,所有任課教師均可對學生進行評價。以往家長比較重視班主任的反饋,詢問學生課堂表現情況時也以語、數、英等科目為主。如今通過電子班牌中任課教師的評價,家長還能夠關注到學生在音、體、美等其他科目上的表現,有利于學生綜合素質的發展。不僅如此,教師對學生的評價涵蓋課間、衛生、午休等不同方面,家長可以實時接收并瀏覽評價內容。
四、內容豐富,網絡互通
在以往的紙質評價記錄過程中,評價很難做到常態化實施。借助電子班牌,教師可以在手機上記錄學生每日的分值以及多日的累計積分,“三好學生”“優秀學生干部”等評選可以積分作為一定的根據,而且教師可以通過頒發獎狀、獎品,最大程度地調動學生參與評價的熱情。另外,在進行電子班牌展示時,教師可以充分利用家長和學生上傳至人人通平臺的資源,實現對學生全方位的了解與評價。
在學生綜合素質評價工作中,我們要充分利用互聯網的優勢,整合多種評價方式,客觀全面地對學生進行評價,讓每一位學生都能快樂成長、如花綻放。